成都往事 | 鐺!鐺!鐺!這道小吃會「表演」?

「鐺、鐺、鐺!」在成都,有這麼一道「未見其身,先聞其聲」的小吃,往往攤子都還沒見到,就能聽到三聲巨響傳來,這道小吃就是「三大炮」。而為什麼人們常說這道美食會「表演」呢?它又有着怎樣有趣的民間故事?今天,神鳥知訊×成都市地誌辦聯合推出的「成都往事」系列報道,帶你get這道能吃、能聽、能看的成都特色小吃。


三大炮最早起源於當地廟會,由糯米製成,將糯米糰子砸在案板上,發出「鐺、鐺、鐺」的響聲,分別為「鐵炮、火炮、槍炮」故稱「三大炮」。三大炮吸引食客的方法是弄出很大的聲響,看之有趣,食之有料,忍不住駐足觀看購買。



三大炮的主要食材為糯米、紅糖、芝麻、黃豆,口味香甜。糯米浸泡後蒸熟,與舂糍粑相同,但不要過細。紅糖蒸化,黃豆、芝麻炒香磨洗和勻。


從三大炮的名字就可以知道,一份三大炮只有三坨糍粑。賣小吃的老闆從熱鍋盤中抓出糍粑,分為三坨,然後再用力地甩在案板中間,案板上放有幾個不鏽鋼的碟子,糯米糰子拍打在案板,就會震動不鏽鋼碟子,發出一種金屬的響聲。因為有三坨糍粑,故要拍三次,能聽見「鐺、鐺、鐺」的響聲,如放炮三聲。


糯米糰子從案板「跳落」到鋪滿黃豆面的簸箕上,翻滾兩圈,便沾滿了黃豆面。老闆將其盛到小碗中,淋上製作好的紅糖汁,一份三大炮就可以遞到食客的手中了。物美價廉的三大炮香甜可口,不膩不粘又入口化渣。若能配上四川特色的老蔭茶,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三大炮這道小吃與康熙皇帝之間還有一段民間傳說。傳聞有一天,康熙皇帝病了,於是宮中請來了一位道長來為康熙做「解藥」。道長來了後,只見他從腰間取出一個袋子,小心翼翼地從袋子里倒出一些白花花的顆粒物到一個黑得發亮的罈子里,又取出一個聖水瓶,往罈子里倒上聖水,然後蓋上蓋子,口中念念有詞。半個時辰後,罈子被放進了丹爐中,開始對丹爐加熱。不久後,道長說:「皇上,解藥已經煉成,請皇上服藥了。」


康熙端坐了一下午,看解藥已經煉好,迫不及待地站起來正要伸手接。突然,道長取出壇中一顆雞蛋大的白色丸子,使勁往大鼓上一砸,鼓「咚」地一聲響了,康熙被嚇了一大跳。道長大吼一聲:「迎吉避凶!」


丸子從鼓面上彈到了他事先準備好的一口裝着黃色藥粉的大碗里,接着他又往鼓面上砸了第二顆丸子,大聲叫道:「龍體安康!」


待第二顆丸子穩穩地落入碗里,第三顆又伴隨着道士的「多福多壽」在鼓面上彈開了。做完法後,道長將丸子從藥粉中取出,叫皇上沾上白糖吃了。後來,康熙吃了這葯之後果然痊癒了。原來,道長這所謂的葯其實就是糯米做成的糰子,黃色「藥粉」就是黃豆粉。


於是這道曾治好皇帝的名小吃也流行了起來。若干年後,很多迎賓樓門前都有迎賓鼓,客人來了店主就敲三下,每敲一下就說一句吉祥話,這樣主客皆喜。為了吸引顧客,鼓被擊三次時聲音越洪亮越好,遂改名為「三大炮」。



三大炮不光以表演取悅顧客,其軟糯、甜美更是讓食者難以忘懷。三大炮作為成都小吃的「名角兒」,自然有很多店家,尤以「福祿軒耗子洞」的風味醇正,質量精良。1990年,成都市政府授予福祿軒耗子洞的三大炮「成都市名小吃」稱號。


三大炮的名氣不僅在成都如雷貫耳,更已經傳出了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李長清製作的三大炮得自祖傳,曾多次獲獎。1989年李長清曾去廣州獻藝,一炮打響,聲震五羊城,令愛吃甜食的廣東人讚美成都小吃「技驚四座,藝壓群芳」。


從舊時廟會的街邊表演到現在依舊活躍在古街之上的門店售賣,這項「響噹噹」的傳統技藝,依舊有着強大的生命力。2019年,成都三大炮傳統製作技藝被列入成都市市級非遺項目名錄。成都有這樣具有生命力的小吃,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世上的食材種類是有限的,但人民的智慧是無限的,總能在平凡中發現驚喜。就像這道「三大炮」美食一樣,在「鐺!鐺!鐺!」的響聲中迸發出了生命力,軟糯香甜的味道也刻在了成都人的味蕾中!

部分內容引用成都市地誌辦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