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經記者 索寒雪 北京報道
「重大水利工程是江河保護治理的重要基礎設施,對提升防洪減災和供水灌溉能力、修復治理水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負責人關錫璠7月4日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積極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具有經營性收益的供水、發電等項目。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按照《意見》提出的江河保護治理格局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及時下達投資,支持黃河幹流青海段等防洪工程、引江濟淮等供水工程、四川都江堰等灌區工程、丹江口庫區等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以及永定河綜合治理等水生態修復工程建設。
目前,這些水生態修復工程已初見成效。河北一位地質調查部門工作人員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永定河綜合治理後,自然環境和地下水水位顯著提升。」他指出,通過監測井及時掌握地下水位情況,可指導生態補水。同時,自2021年以來,永定河流域降水量持續偏多,有效補充了地下水。
作為全國四大重點防洪江河之一及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其北京段全長170公里,堤防總長122.05公里。
關錫璠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將加大對重大水利工程的支持和改革力度,推動工程高站位謀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運行。在項目謀劃方面,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印發水利領域「兩重」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加強內蒙古河套等大型灌區現代化改造、四川向家壩二期等大中型灌區、廣東黃茅峽水庫等大中型水庫、浙中水資源配置等大中型引調水工程,以及洞庭湖重點垸堤防等長江流域防洪基礎設施建設。
截至6月底,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將年度中央水利投資全部下達完畢。關錫璠透露,將進一步推進投融資改革,公平開放水利基礎設施市場,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具有經營性收益的供水、發電等項目。例如,四川引大濟岷、福建上白石水庫等重大工程已向民間資本公開推介。
(編輯:郝成 審核:吳可仲 校對: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