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閱微札記
編輯|閱微札記
前言
我國的鐵路里程已經達到了16.2萬公里,高鐵里程也達到了4.8萬公里,在我國幾乎可以坐火車到達任何地方,甚至是西藏都已經開通了動車。
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五年前我國的鐵路集團負債竟高達5.76萬億元,這金額比當時整個北京市的GDP還要高,許多人開始擔心鐵路是不是要撐不住了?
但是五年過去了,我國的鐵路不僅沒有垮掉,反而一路狂飆,為何負債如此之多還能高速發展?鐵路的錢到底都花在哪了?
嚇人的巨債
上世紀末中國鐵路正經歷着前所未有的危機,1994年整個鐵路系統的虧損就已經達到了35.4億元,這在當時可是個天文數字。
那時候的鐵路建設主要靠國家撥款,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飛速發展,光靠國家財政顯然撐不起,無奈之下鐵路部門開始大量舉債。
到了2021年,中國鐵路的負債規模已經達到了驚人的5.76萬億元,如果平均算下來,我國的每一個人都要為鐵路「背負」大約4000元的債務。
為什麼我國的鐵路會這麼「燒錢」,首先我們得先看看建設成本有多高,修建一條普通鐵路,每公里就要花費大約5000萬元,而高鐵更是誇張,每公里造價超過1億元。
別以為這些錢只是用來鋪鐵軌的,鐵路建設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鋼材、水泥、機械設備,還要支付工人工資、征地拆遷費用等等。
尤其是鐵軌材料每米就要幾千元,價格堪比黃金,建設100公里的鐵路,僅鐵軌成本就要4億元,更要命的是征地拆遷費用,這通常佔到總工程費用的10%到30%。
這些債務可不是普通企業的負債,鐵路的特殊性在於它幾乎完全依賴於前期大額投入,更關鍵的是,80%以上的債務都是用於固定資產建設。
也就是說,這些錢雖然是「借來的」,但換來的是真正的家底,而且相比其他行業,中國鐵路的融資成本一直控制得不錯,再加上鐵路屬於天然壟斷,客流和貨運量穩定,現金流不會突然斷裂。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國交通幾乎停擺,導致了鐵路客運直接腰斬,造成了巨額虧損,全年凈虧高達555億元,負債也進一步飆升到了5.76萬億元。
很多人那時候已經悲觀的認為「高鐵經濟會不會就此熄火」,但鐵路並沒有停止腳步,甚至全年的鐵路基建投資超過7800億元,川藏鐵路等「世紀工程」也照常開工。
高峰期的負債,現在怎麼樣了?
到了2022年,鐵路負債突破了6萬億元大關,更是引發了新一輪輿論波動,但仔細分析財務數據,會發現結構正在優化。
這一年雖然依然虧損了804億元,但負債率只是小幅上升,總資產也增長到了8.99萬億元,說明雖然借了錢,但家底也更加的豐厚了,這算是「資產負債同步成長」。
尤其是貨運表現亮眼,全年完成19.46億噸運量,創下了歷史新高,這部分營收對沖了客運的下滑壓力,鐵路系統開始展現出一種穩定、抗風險的系統能力。
而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是2024年的數據,全年營收1.28萬億元,凈利潤達到了38.8億元,負債率則降到了63%,終於是緩解了超過萬億元債務的壓力。
中國鐵路能夠實現盈利,主要靠了三個關鍵策略,第一就是「以量取勝」,通過不斷擴大鐵路網絡,增加運輸能力,降低單位運營成本,目前中國鐵路營業里程已經突破16萬公里,成為全球最繁忙的鐵路網。
第二招就是「貨客分離」,過去客運和貨運列車經常搶道,很是影響運輸效率,現在有了高鐵專門跑客運,普通鐵路可以專心做貨運,大大提高了整體運輸效率。
第三就是精細化的管理,通過改進運營管理,降低各種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尤其是著名的「鐵路12306」APP,可謂是一個世紀之作,每一個環節都要精打細算,把都錢花在了刀刃上。
如今的鐵路
截至2024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已經達到16.2萬公里,其中高鐵達4.8萬公里,穩居世界第一,相當於過去四年又新建出了八個日本新幹線的規模。
目前已有15個省份實現了「市市通高鐵」,高鐵對百萬人口以上城市的覆蓋率達到95%,全國的「八縱八橫」高鐵主幹網基本成型,構建起全國一體化大交通網絡。
更驚人的是速度的提升,2025年滬昆高鐵杭長段完成了385公里/小時的運營試驗,標誌着中國高鐵即將進入350公里時速常態化。
「350公里常態化」意味着什麼?就按北京到廣州來說,兩個城市最快的鐵路時間被壓縮到7小時38分,原本需要坐飛機的長途出行,現在高鐵成了更舒適便捷的首選。
其實對於我國來說,鐵路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財務報表上,更重要的是它對社會民生的貢獻,就拿7272次列車來說,這趟從湖南懷化開往重慶梅江的「慢車」。
這趟鐵路全程178公里,票價只要7元錢,要知道7元錢在城市裡可能連一杯奶茶都買不到,但在這條線路上,它承載着沿線老百姓的希望。
這趟火車成了當地農民的「致富專列」,很多農民大叔大媽提着自家種的蔬菜上車,到城裡賣個好價錢,就讓他們一天能掙200多塊。
像7272次這樣的火車還有很多,這正是我國建設鐵路的意義之一,如果按照商業角度來說這些鐵路並不掙錢,但它體現了中國鐵路的社會責任感,有時候民生比賺錢更重要。
除了帶動民生,旅遊業同樣也被鐵路所帶動,高鐵的普及讓遊客們的出行更加方便,幾乎可以一天內去往全國各地。
並且各種主題列車層出不窮,比如西安到漢中的「花海高鐵」和昆明到麗江的「星光·瀾湄號」,這種靈活的運營模式,既滿足了遊客的需求,也為鐵路帶來了額外收入。
結語
如今的中國鐵路,已經不再是那個需要不斷「輸血」的病人,從「負債5.76萬億」到「資產9.76萬億」,鐵路已經是國家發展的底盤。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
信息來源:中國經營報 2025-06-30——《中誠信國際:國鐵集團具有較強償債能力》
界面新聞 2021-04-30——《國鐵集團去年虧損555億,鐵路客流下降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