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有朋友問我,現在中國有100萬存款的家庭多不多?100萬存款到底算什麼水平?說實話,數據背後藏着不少真相。
先給大家吃顆定心丸:100萬存款在中國絕對是稀缺資源。根據央行2025年初的數據,存款超過100萬的賬戶佔比僅0.1%,換算成家庭的話,全國大概只有49.4萬戶達標。
啥概念?全中國4.94億家庭,平均每1000戶里只有1戶能存到這個數。換句話說,99.9%的家庭存款都不足100萬。
更扎心的是,家庭存款中位數只有30萬(2024年數據),這意味着一半家庭的存款連這個數都不到。100萬,妥妥的金字塔尖水平。
但這裡有個陷阱得注意:咱們說的是純存款,不包括房子、股票這些資產。
很多家庭看着有幾百萬房產,但銀行賬戶里可能連10萬都拿不出來。就像社科院說的,70%的家庭財富都綁在房子上,現金存款只佔總資產的47%。要是再算上房貸,不少家庭表面風光,實際凈負債可能是負數。
比如你有200萬房貸,就算存了100萬,凈資產還是-100萬,這賬得這麼算才清楚。
地區差異也大得離譜。在北上廣深,存款超100萬的家庭佔比大概8.3%,也就是每12戶里有1戶達標。
但放到三四線城市,這個比例可能連0.5%都不到。拿鄭州來說,房價均價0.92萬/平方米,100萬能全款買個100多平的房子,日子能過得挺滋潤。
可在上海,100萬也就夠買15平方米的房子,連個客廳都不夠。這就是為啥同樣100萬,在不同地方含金量完全不一樣。
再看看收入和儲蓄的矛盾。普通工薪家庭月收入大多在3000-6000元之間,扣掉房貸、教育、醫療這些剛性支出,一年能存下5萬就算燒高香了。按這個速度,存夠100萬得20年。
更別說90後人均負債12.7萬,很多年輕人光是還房貸、車貸就已經焦頭爛額,根本存不下錢。
我有個朋友在杭州,夫妻倆月收入加起來2萬,房貸每月8000,孩子學費一年4萬,再加上日常開銷,每年能存下6萬就不錯了。
照這樣算,存夠100萬得16年,還得保證這16年里不失業、不生病、不遇到任何意外。
有人可能會說,那老一輩呢?他們沒房貸壓力,是不是更容易存到100萬?確實,50歲以上家庭的存款中位數能達到15-30萬,但要存到100萬也不容易。
而且現在年輕人的消費觀念和老一輩完全不一樣,90後「月光族」比例高達90%,存錢對他們來說是個奢侈品。
還有個殘酷的現實得面對:100萬存款的購買力正在悄悄縮水。2023年CPI漲了3.2%,按這個速度,10年後100萬實際購買力只剩下74萬。
要是再加上醫療、教育這些大額支出,100萬可能根本撐不了多久。
就像銀行朋友跟我說的,現在有100萬存款的客戶,雖然超過了全國99.99%的家庭,但在通脹和生活成本面前,這錢也不經花。
不過話又說回來,100萬存款在中國依然是個了不起的目標。能存到這個數的家庭,要麼是體制內退休人員,要麼是個體工商戶、小企業主,普通工薪階層很難達到。
但咱們也別被數字嚇倒,存錢是個長期過程,關鍵是要合理規劃收入、控制負債。比如把一部分錢存起來,另一部分拿去做低風險理財,同時配置好保險,這樣才能讓錢更值錢。
最後總結一下:100萬存款在中國絕對是頂尖水平,但實際價值得結合地區、負債、資產結構來看。在一線城市,這可能只是中產階層的起點;在三四線城市,卻能過上相當滋潤的生活。
對於大多數家庭來說,與其盯着100萬這個數字,不如先把基礎打好,控制好負債,慢慢積累。畢竟,財務自由不是一蹴而就的,得一步一個腳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