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份非官方、非行政頒發的「企業資質」證書,出現在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這一大型國企子公司的公開招標中,還被視作是關鍵的「投標人資格要求」?
近期,「高校75萬採購市價299元產品」事件引發的對公共採購領域亂象的討論尚未平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石油」)旗下子公司的一樁214萬的招標項目,因其招投標文件質要求的「合規性」,引發了外界對招采流程設置與審核資質的疑問。
2024年10月18日,中國石油招標投標網公示了《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品牌傳播服務招標項目》的中標候選人名單,上海韻洪廣告有限公司(簡稱「上海韻洪」)以近214萬元拿下該項目標包一的「自媒體運維」。
為期三天的公示期結束後,程序上項目似乎已塵埃落定。然而,近日南都灣財社記者接到一則報料,稱中標方上海韻洪的投標資質存疑,其用以滿足招標文件所要求的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企業資質」,非官方機構頒發,能否等同於網信辦所核發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存在明顯爭議。
南都灣財社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引發質疑的這張「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企業資質」,在網上花1500元即可購買到相關「資質」,證書樣本上落款有「中國中小企業誠信聯盟」「中國招標投標公示平台」「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等字樣印章。
非行政頒發的資質證書,為何能在中石油潤滑油公司的招標項目文件上被當作「資格要求」?招標文件本身在對「投標人資格要求」設置是否存在漏洞?
為此,記者致電《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品牌傳播服務招標項目》招標文件上的聯繫人了解情況,電話接通、記者自報家門後被掛斷,再撥打則無人接聽,座機也無人接聽。隨後記者輾轉撥通了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在工商登記時留下的聯繫方式,對方在收到採訪函後表示將啟動內部流程了解此事。
爭議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vs《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企業資質》
文字細微差別背後,資質完全不同
在中國石油招標投標網公示的《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品牌傳播服務招標項目》的這份中標候選人名單,顯示上海韻洪廣告有限公司(簡稱「上海韻洪」)以近214萬元拿下該項目標包一的「自媒體運維」。

《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品牌傳播服務招標項目》中標候選人結果公示
據報料人稱,中標方上海韻洪存在」投標資質「的疑問,其用以滿足招標文件所要求的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企業資質」,非官方機構頒發,跟相關主管部門所核發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存在明顯爭議。
南都灣財社記者查閱發現,根據我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第六條,申請」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許可「的,應當是新聞單位(含其控股的單位)或者新聞宣傳部門主管的單位。這道由國家網信部門設立的「門檻」,清晰地界定了入場者的身份屬性。
根據我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第九條,申請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需要由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受理和決定,且《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有效期為三年。
有熟悉招投標及媒體行業管理規定的人士向記者指出,通常所說的、具有法定效力的「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資質」,指的就是《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上所核准的服務項。任何其他組織或機構,均無權頒發此項法定許可資質。
記者也查閱了中核集團、深鐵物業等多家大型央企或國企發佈的類似新媒體運營或品牌傳播服務招標公告,發現在「投標人資格要求」中,當涉及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相關資質時,其表述多為直接要求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或明確提及需具備「國家網信部門認可的」相關資質。

公開查詢到的國企新媒體運營或品牌傳播服務招標公告
爭議二
中標方上海韻洪,是否有新聞信息相關發佈資質?
那麼,上海韻洪是否持有這張關鍵的「入場券」?
記者首先查閱了中央及地方網信辦網站上公示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許可信息》名單。截至2025年3月31日,這份詳盡的名單共錄入了全國範圍內經各級網信部門審批的3660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單位。在反覆檢索核對後,記者未能在這份名單中找到「上海韻洪廣告有限公司」的蹤影。
天眼查信息則描繪了上海韻洪的另一面:公司成立於2009年,註冊資本500萬元,是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成員,主營業務集中在商務服務業。
為了進一步核實該公司是否持有《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記者撥通了上海韻洪在工商登記信息中留下的聯繫電話。工作人員表示反饋情況後再聯繫記者。隨後記者再聯繫則被掛斷電話,向該公司郵箱發送採訪函,截至發稿亦未得到回復。
在《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中,規定的服務類別包括「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倘若上海韻洪不具備該許可證,又如何提供有效的「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資質」,得以中標招此項目?
根據報料人提供的一段與招標項目工作人員的電話錄音,從招標人員的電話錄音口述得知,上海韻洪作為投標主體,提供的是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企業資質」。這份證書的特別之處在於其認證機構——並非國家網信部門,而是三個行業組織:「中國中小企業誠信聯盟」「中國招標平台公示平台」和「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
這三家組織究竟是何身份?
記者通過民政部「全國社會組織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對這三個名稱進行檢索。結果顯示,均未能查詢到與上述名稱完全一致、且仍在存續狀態的全國性社會組織或對應管理機構的準確備案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確實設有「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是國務院授權的統一管理全國標準化工作的主管機構,與報料人提及的「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雖僅一字之差,但性質卻完全不同。而這對於非專業人士而言,極有可能將二者混淆。
爭議三:
招標文件要求非行政頒發的「企業資質」證書
是否招標資質設置存在漏洞?
為何一份非官方、非行政頒發的「企業資質」證書,會出現在招標文件中?南都灣財社記者發現,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在招標文件中提及的資格要求,與上海韻洪提供的資質一致,都是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企業資質」。但是與網信辦頒發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中對應的服務項「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卻存在細微差別。而這對於非專業人士而言,甚至極有可能將二者混淆。

截圖自《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品牌傳播服務招標項目》招標文件(招標編號:ZY24-SH09-FW1077)
這是否意味着,招標文件本身在對「投標人資格要求」設置時就存在漏洞?這一設置又是否合理?
「在招標文件設置上,不應將非行政要求的資質設定為投標資質,這有不合理排斥潛在投標人之嫌。」一位不願具名的某企業採購負責人向記者指出,尤其是對關鍵資質的頒發機構沒有明確限定,就更容易出問題。「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在招標文件上並未寫清楚證件要求哪個單位頒發的,導致後面即使有人投訴,由於原先招標文件沒有規定清楚,假證之說又難以證實,所以評委也沒法廢標。」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其公司在招投標採購中,在投標人資質要求上,不允許設置協會等組織頒發的證件,僅允許設置國家法規要求從業者所必需持有的證件。即使設置相關資質,一般也會強調是「行政部門頒發的資質證書」。
「這就像《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職業資格證書》與某個市場機構頒發的『律師從業能力資質認證』一樣」,北京中銀(深圳)律師事務所權益合伙人毛春華律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打了個比方,「前者是司法部統一核發的法定執業憑證,後者則不具備法律上的職業准入效力。『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屬於國家特許經營項目,其資質許可只能由中央及各地網信辦審批頒發,其他任何機構和組織都無此權力。」
毛春華指出,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企業資質」這一表述,更像是一種對企業某項業務能力的描述或市場性認證,而非國家行政許可。「判斷一家單位是否具備合法從事互聯網新聞采編發佈服務的資質,唯一的法定標準就是看其是否持有有效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並且許可證上核准的『服務類別』中明確包含『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一項。」
然而,在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的這次招標中,這份由三個「行業組織」認證的「企業資質」,似乎跨過了法定的門檻。從上海韻洪最終中標的結果來看,這份「企業資質」在評審環節被視作符合了招標文件中的「投標人資格要求」。
中石油潤滑油公司的招標文件,對這項關鍵資質的具體要求是否存在爭議?是清晰指向了網信辦的許可證,還是為這份「企業資質」留下了「通行」的空間?
截至發稿前,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和上海韻洪仍未就記者的採訪函給出正式答覆。而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有關方面表示,已經將事情上報,並提供給記者相關部門負責人的聯繫方式,然而對方一直未接聽電話。
多方查證:
「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企業資質」到底何來頭?
1500元可購相關「資質」,招投標「基本都能用」
為了進一步驗證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企業資質」的含金量,記者嘗試從網上多方搜索查證該資質的來源。在中小企業誠信服務平台上,通過資質查詢入口搜索「上海韻洪廣告有限公司」,得到了一份由瑞誠國際信用評價有限公司評定的「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企業資質證書」。

截圖來自中小企業誠信服務平台的資質查詢結果
天眼查顯示,瑞誠國際信用評價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位於山東省濰坊市,是一家以從事商務服務業為主的企業。企業註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企業法定代表人胡江穩持股70%,並擔任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另一名股東王曉兵持股30%,員工數量則顯示為0。
此外,記者搜索發現,還可以從網上直接購買類似的相關資質,多個網頁展示的「新聞信息采編發佈資質」證書樣本上,落款有「中國中小企業誠信聯盟」「中國招標投標公示平台」「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等字樣印章。這些網頁多涉及「資質代辦」「證書辦理」等業務宣傳。

網上公開售賣的「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企業資質」
而圍繞此類「資質證書」的獲取方式,記者以企業諮詢名義,對網絡上聲稱可辦理各類資質證書的服務中介進行了調查。
在某電商平台,記者聯繫到一家提供「企業資質代辦」服務的商家。當記者表示公司需要辦理用於招投標的「新聞信息采編發佈」相關資質時,對方客服人員立即回應稱「可以辦」,並表示「可以根據您提供的模板來做,也可以用我們現有的模板,招投標用,我們辦的這種基本都能用」。
據該客服人員介紹,可辦理的「資質證書」種類繁多,並發來了「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企業資質」「互聯網新聞采編發佈企業服務資質」「企業AAA信用等級證書」等證書樣本供記者參考。而辦理一套此類「資質證書」的費用為1500元。
當記者詢問辦理需要提供哪些材料時,客服人員強調流程「很簡單,只需要提供公司營業執照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就行了,其他都不需要」。
對於這些「資質證書」的權威性和可查驗性,該客服人員表示,證書辦好後,可以在其聲稱的幾個網站上查到備案和公示信息。然而,當記者追問是否能辦理由網信辦權威核發、具有法定許可效力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時,該客服人員則明確予以否認:「許可證那個我們辦不了。那個是國家部門發的,我們辦的是資質證書,招投標可以用,不是許可證。」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代辦商家的網絡店鋪宣傳頁面上,詳細羅列了「新聞信息采編發佈服務企業資質」所需滿足的多項條件,其表述與《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中的要求高度相似。但當記者以辦理者身份向客服人員確認,辦理資質證書是否需要滿足所述條件時,客服人員卻直言:「實際辦的時候都不需要。您只要提供營業執照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我們就能給您辦下來」。
采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程洋 嚴兆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