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工智能AI駛入快車道,力圖塑造千行百業。
落地於汽車行業的智能駕駛首當其衝,最近被華為帶火,汽車行業朝着智能化和網聯化邁進。還有被持續更新的華為Mate60手機,也被持續證明着,它還可以更智能。
不得不說,人工智能正在向其他各個行業滲透。2023年7月7日,華為雲盤古大模型進入3.0時代,意味着人工智能應用的加速,其中除了科技製造產業外,與華為達成合作的服務公司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那麼在人工智能服務業的應用中,智慧醫療便是未來潛力最大的應用領域之一,也就是AI+醫療。
人工智能當然還有其他應用領域(如下圖),包括自動駕駛(智能駕駛)、人工智能內容生成(AIGC),還有智能製造等,而AI醫療則是其中潛力較大,且有望在未來幾年快速落地的行業。
AI服務於醫療,包括全流程智能化診療、輔助診斷、語音輸入+電子病歷以及藥物研發等。
所以今天我們主要就說當前唯一一家和華為達成合作的,醫療軟件開發及服務公司,潤達醫療。
根據合作協議,雙方將基於潤達醫療在智慧檢驗和智慧醫療服務領域的資源優勢,結合華為雲在AI、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方面的領先技術,在智慧醫療等方面展開密切合作,共同助力智慧醫療領域高質量創新發展。
1、從行業角度說,人工智能+醫療的必要性
上一輪醫療服務創新還是互聯網醫療,主要是藉助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模式的升級,涉及醫藥產品、健康諮詢、醫療保險以及養老等多個領域。
春雨醫生、好大夫、丁香園、尋醫問葯和平安好醫生等橫空出世,致力於改變困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一時間互聯網醫療健康平台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各大平台憑藉自己獨特的優勢,快速做大。
以平安好醫生為例,其2018年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後股價一路上揚,2021年2月達到股價最高點,市值突破千億最高達1661億。
與此同時,與市值相對應的是平安好醫生的用戶註冊數逐年提升。
而上一輪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模式主要是面向C端,且是醫療健康與互聯網的初步融合,現如今,人工智能的出現將推動醫療大健康進一步的創新,相同的是,都是致力於改變我國的醫療現狀,提升醫療健康服務的效率;
不同的是,此次AI醫療不僅是面向C端,還有B端,將有望實現醫療服務的全產業鏈效率的提升。
2、落腳到產品上,潤達與華為綁定開闢未來
在華為雲盤古大模型的加持下,潤達醫療研發出醫療界首款AI垂直大模型「良醫小慧」,構建出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醫學檢驗知識圖譜。
據悉,盤古大模型學習了醫學領域1600萬學術期刊等海量高質量數據和100多萬結構化知識圖譜,具備醫學臨床輔助能力,將有效支撐醫學檢驗、臨床輔助診療、個人健康管理等場景AI應用。
而潤達醫療便是華為在醫療服務行業的唯一選擇,以及華為未來還將滲透到其他醫療行業應用當中,比如說藥物研發端。
那麼對於潤達醫療來說,其不僅面向C端老百姓,為大眾提供專業的檢驗結果解讀、醫療健康科普和健康管理;而且面對B端醫療機構,開發智慧醫療、智慧服務、智慧管理等AI醫療大模型產品,未來將致力於走進4000家醫院,輔助醫生進行報告解讀和診斷,且隨着華為雲盤古大模型的更新升級,良醫小慧中所包含的專病模型也將更為豐富,將從檢驗科走向更多的推廣應用。
截至2023年9月12日公布的最新數據,潤達醫療的慧檢產品僅有40餘家進入B端醫療機構,尚處於滲透早期,而具有上百倍的增長空間。
與平安好醫生相比,AI醫療除了在C端的拓展,B端的拓展或也將是未來盈利的重要支撐,即落足於醫療服務這個萬億市場行業,潤達醫療不僅有着良好的成長空間,而且有望依賴於B端的發力獲得良好的盈利能力,這是和平安好醫生一類的互聯網醫療健康所不同的一點。
另外和嘉和美康、東軟集團、衛寧健康等也在布局AI醫療的公司相比,潤達醫療還有華為大模型的加持,而華為在整個AI行業不論是基礎算力,還是科研水平都是遙遙領先。
根據Frost & Sullivan《醫療智能行業白皮書》統計,中國醫療智能行業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超過1.1萬億元人民幣,我國醫療產業將由1.0醫療信息化逐步發展為3.0醫療智能化。
與此同時,潤達醫療當前的毛利率便明顯處於較高水平,其中「軟件開發及服務」對應公司的AI醫療服務業務(下圖),當前毛利率在60%多,而對應平安好醫生的毛利率在20%-30%,其他AI醫療服務公司的毛利率則在50%左右。AI醫療毛利率高不僅能增強潤達醫療未來成長的確定性,而且也有望使企業實現價值重估。
3、潤達醫療投資價值展望
飛鯨第一次研究潤達醫療是在上個月,《產品毛利率超60%,與華為達成合作,AI醫療第一股迎百億增長空間!》,當時主要做的風口研究,而時隔一個月,經過再跟蹤後,我認為潤達醫療未來的想像空間還是很大的,且有望助力其實現價值重估。
一方面落腳到公司成長空間上,分為C端和B端,其中C端可參考平安好醫生這一類的互聯網醫療健康平台,除了賣葯這項業務,在線醫療服務在20多億;另外B端業務單價更高,據說三級醫院的大模型產品售價為400萬,那麼如果拓展到4000家醫院,這就是160億元,說高也高,說不高也不高。
另一方面落腳到價值重估的角度,AI醫療業務毛利率較高,當前雖然在起步階段,但預計不會像上一輪的互聯網醫療平台一樣,所以可以給予其較高的凈利率,那麼高毛利率和凈利率就能給企業更高的估值。
潤達醫療當前估值雖然到達了最近幾年一個新的高度,滾動市盈率為37.41倍,但理論上來講並不算高,畢竟如果一家公司真的有好的前景,資金都會認可,從而在短期推升估值,而隨着公司的業務逐漸增長、盈利得到釋放,公司的未來成長性必然更值得關注。
另,公司業績預期還未落地,股價短期波動風險也同時存在,投資是個跟蹤的過程。
以上分析僅作為上市公司分析使用,不構成具體投資建議。
關注飛鯨投研(id:Feijingtouyan),立即領取最有價值的《成長20:2023年最具有成長潛力的20家公司》投資報告!
來源:飛鯨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