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作為一個經濟發展較為活躍的地區,各城市在2022年的生產總值增長情況各具特色。本文將重點關注陝西省GDP排名前十的幾個城市,探索它們在經濟發展方面的表現。其中,銅川作為陝西省的一個重要城市,在過去一年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其GDP突破500億元大關,為銅川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接下來,我們將逐一介紹商洛、安康、漢中、渭南和延安等城市的經濟表現,以及寶雞在陝西省的地位和貢獻。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城市在2022年取得的成就。
第十名:銅川
2022年,銅川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億元大關,達到505.5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3%。第一產業增加值35.90億元,增長 4.6%;第二產業增加值224.45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245.19億元,增長2.0%。
三次產業佔比7.1:44.4:48.5。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257.27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為50.9%。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0.5萬人,城鎮化率64.41%。
第九名:商洛
2022年全市實現GDP 902.56億元,增長3.3%,增速較前三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4.3%)低1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125.77億元、359.55億元和417.24億元,分別增長3.8%、2.4%和3.7% ,拉動GDP增長0.6、0.9和1.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佔全市GDP比重分別為13.9︰39.9︰46.2,與上年同期相比,二產佔比提高0.6個百分點,一產回落0.1個百分點,三產回落0.5個百分點。
第八名:安康
2022全年生產總值1268.65億元,比上年增長2.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4.56億元,增長4.2%,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7%;第二產業增加值540.07億元,增長0.2%,佔比42.6%;第三產業增加值554.02億元,增長2.9%,佔比43.7%。人均生產總值51261元,比上年增長2.4%。
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762.63億元,占生產總值的60.1%,較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第七名:漢中
2022全年生產總值1905.45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2.30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828.38億元,增長5.8%;第三產業增加值784.77億元,增長2.9%。人均生產總值59832元,增長4.8%。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4.2%,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3.5%。
生產總值中,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分別為15.3%、43.5%和41.2%。與2021年相比,第二產業增加值佔比提高1.3個百分點,第一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比分別下降0.2個、1.1個百分點。
第六名:渭南
2022年,渭南全市生產總值2201.13億元,較上年增長4.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30.73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847.93億元,增長4.8%;第三產業增加值922.47億元,增長2.9%。人均生產總值47592,比上年增長4.8%。
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072.55億元,占生產總值的48.7%,佔比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第五名:延安
2022全年地區生產總值(GDP)2231.93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4.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6.49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1401.35億元,增長4.0%;第三產業增加值604.09億元,增長5.5%。三次產業構成為10.1:62.8:27.1。人均生產總值98390元,按不變價計算,增長4.9%。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640.47億元,占生產總值比重為30.0%。
2022年末延安全市常住人口226.76萬人,城鎮化率61.97%;人口自增率0.06%,出生率6.11%,死亡率6.05%。
2022年末各類市場主體達到23.82萬戶,其中企業5.74萬戶,個體工商戶17.39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6814戶。全年新增各類市場主體3.39萬戶,其中新增企業7027戶,新增個體工商戶2.66萬戶,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03戶。
第四名:寶雞
2022年寶雞市地區生產總值為2743.10億元,比上年增長2.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4.38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1576.21億元,增長2.4%;第三產業增加值932.52億元,增長2.8%。三次產業結構比為8.5∶57.5∶34.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3801元。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394.77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8%。
2022全年財政總收入248.84億元,比上年同口徑增長10.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2.65億元,同口徑增長5.9%。稅收總收入220.16億元,增長0.8%。
2022全年財政支出402.41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衛生健康支出47.40億元,增長22.1%;農林水支出54.54億元,增長17.3%;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3.30億元,增長8.2%;教育支出68.66億元,增長0.8%;城鄉社區支出28.54億元,下降4.7%;節能環保支出11.89億元,下降7.2%。
第三名:咸陽
2022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817.5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8.05億元,增長4.0%;第二產業增加值1336.67億元,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1072.83億元,增長3.8%。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5%,較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7.4%,提高1.3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8.1%,下降0.9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8949元,按年平均匯率約合10251美元。
全市縣域經濟平均規模184.23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71.9%,較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480.69億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52.6%。全年全市新增市場主體3.57萬戶;年末「五上」企業2453戶,全年新增「五上」企業498戶。
第二名:榆林
2022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6543.6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2.25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4673.49億元,增長5.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第三產業增加值1557.91億元,增長5.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4.5%。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55元,增長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6元,增長7%。從全省位次看,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速、一產增加值增速、糧食產量及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三產增加值增速、兩個收入增速等指標均位居全省前列。
第一名:西安
2022全年地區生產總值[2](初步核算)11486.51億元,比上年增長4.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3.58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4071.56億元,增長10.7%;第三產業增加值7091.37億元,增長1.3%。三次產業構成為2.82:35.45:61.74。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8806元,比上年增長3.1%。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53.1%。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299.5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29萬人。其中,男性人口663.38萬人,佔51.05%;女性人口636.21萬人,佔48.95%。性別比為104.27(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城鎮人口1034.34萬人,城鎮化率79.59%。出生人口10.81萬人,出生率8.32%;死亡人口9.80萬人,死亡率7.54%;自然增長率0.78%。
2022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6.52萬人,比上年增加0.54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61萬人。
2022全年新登記市場主體43.80萬戶,比上年下降12.6%。年末累計在冊各類市場主體289.69萬戶,增長7.7%。
2022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2%。商品零售價格上漲3.1%。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上漲3.9%,二手住宅銷售價格上漲0.1%。
總體來看,各個城市在2022年的經濟表現迥異。作為商洛、安康、漢中、渭南和延安等城市,它們在不同產業領域都實現了持續增長,為當地經濟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位列第四的寶雞市更是以多個指標的穩步增長,展現了其強大的經濟實力。這些城市的經濟發展在2022年度展現出良好的勢頭和潛力,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