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2023年08月29日14:40:09 財經 1517

文丨能文能武張舉人

編輯丨能文能武張舉人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經常在網上會有員工吐槽老闆是資本家、周扒皮,喜歡壓榨員工,這種情況在現實中比較常見,但是公司還是知道員工是公司的核心,他們會給員工發對應的薪水。

可是有這樣的一家公司卻截然不同,他們公司年虧損82億,董事長年薪有12億,他的員工每月基本工資卻只有1700元,這樣的情況未免有些離譜。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那麼,這是哪個公司呢?這個周扒皮老闆又是誰呢?

為何年虧損82億?

2012年我國調整汽車的發展路線,決定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務院頒佈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有了國家的大力支持,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看向了新能源汽車的賽道。

2013年國家建立空氣污染預警制度,發現燃油汽車尾氣過多,對環境影響很大,於是國家就開始從實際行動上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比如說燃油汽車需要限行,新能源汽車不需要,同時購買新能源汽車還有政府補貼,免購置稅等一系列政策,這使群眾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意願大大得到了提高。

但是當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比較緩慢,不太成熟,即使有群眾有意願也會望而止步去購買發展更成熟的燃油汽車,即使有國家推動,技術卻不到位,新能源一直都在緩慢發展。

但這並不意味着新能源沒有市場,有很多企業家在不停觀望,還有不少企業家對其進行投資試水,新能源汽車逐漸發展起來了。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2015年1月,威馬汽車成立於上海,還在德國設立了專門的研發團隊,他們公司明確制定了「三步走」戰略,主要以做智能電動汽車為重心。

可以說威馬汽車的想法是很美好的,可是想要實現卻是十分困難的,威馬汽車在實現這一想法的時候遇到了很多的難題。

不過威馬都將這些問題一一解決了,威馬的發展勢頭一路高歌向前,還有很多智能化的理念,比如說智能家居、地圖導航、人車交互,申請的專利技術高達1157項。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威馬汽車專註於自我創新,他們在創新上獲得了很多的成就,還與蔚來小鵬和拜騰汽車並稱為國產電車行業的「四小龍」,可以說威馬汽車的潛力是很大的。

可是,外界如此看好的威馬汽車卻在2021年傳出面臨破產的危機,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威馬的虧損的原因

威馬汽車自從成立以來售出了8萬多台新能源汽車,在同類型的新能源汽車中算得上是銷量比較好的了,可是事實上威馬公司的收益卻是年年虧損,在2021年一年虧損高達82億。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這個數據讓大眾大為震驚,銷量這麼好的情況下,還會虧損如此之多,這實在是令人不解。一位專家對此件問題給出了專業的看法,這才讓大眾恍然大悟。

新能源汽車算是新興行業,這個行業有很大發展前景的同時,還要有很多的高投入,在剛開始發展的時候科研是重中之重,只有研發的產品越好,消費者才會信賴,購買量才會多,公司才能發展的越來越好。

可是,威馬汽車的研發費用卻越來越少,在2021年的時候,理想汽車的研究經費高達30多億元,威馬汽車卻只有理想汽車科研經費的不到三分之一。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這麼鮮明的差距意味着什麼?科研本就是一件花錢的事情,投入不多研究出來的產品就會有所落後,其他電動汽車都在大力研發,威馬的研發資金卻越來越少,他們的技術就會落後於其他公司。

威馬汽車在2021年就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他們不想要公司倒閉,就另尋他路,當時的廣告營銷十分火熱,威馬汽車就投資10億元,想要讓公司起死回生。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這個營銷策略確實有效,威馬汽車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了解到了威馬汽車,但是顧客了解是第一步,產品質量是最重要的一步。

威馬汽車還是要將重心放在汽車研發上,不然即使花費的營銷資金再多,也是無濟於事的。

隨着關注威馬汽車的人越來越多,人們發現了一件非常令人氣憤的事情。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那就是威馬汽車公司里的員工月薪基本工資只有1700元,總裁卻拿着12億元的年薪,對比之下,員工工資實在是少得可憐,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差距巨大的收入

威馬汽車的創始人是吉利汽車的副總裁沈輝,他受前公司的影響,在發展威馬汽車的時候,很多策略採用的都是在吉利時採用的,這些策略給威馬汽車帶來了很多的輝煌。

在2019年的時候,威馬汽車在全國新能源汽車公司的發展中名列前茅,他們公司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如果繼續保持下去,之後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企業快速發展意味着公司的規模增大,需要的人才也會隨之增多,威馬汽車在社會中廣招優秀人士,威馬集團給出的條件很不錯,有不少優秀畢業生都會選擇去威馬就業。

當時社會中還有傳言,在威馬汽車任職的員工工資比其他同類型的電動汽車工資要高很多,更有甚者還會說威馬招生的人才大多都是雙一流。

具體傳言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是威馬招聘雙一流的人才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因為威馬的發展理念是與時代相結合,採取的發展策略是新能源與智能系統相結合,這樣的創新需要很多專業人才進行研發。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威馬集團招聘標準引得了很多公司效仿,這使得汽車行業發生「內卷」,公司的招聘標準越來越高,很多競爭者都找不到工作。

那個時期,新能源汽車可謂是發展迅速,可是在2021年,風生水起的威馬汽車一下子跌下了神壇,他們公司的虧損嚴重,隨之而來導致很多員工被裁員,留下來的工人薪水還被降薪30%。

本以為是公司山窮水盡不得已而為之,可是據調查,威馬汽車的董事長沈輝年薪高達12億,這實在是令人難以接受。

加華資本的董事長發文怒斥威馬董事長的這一行為,並且希望威馬不要成為新能源行業的「害群之馬」,還說這是對中國信用的盜刷。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他的這一言論引起了大眾的關注,沈輝不得不對此事進行回復,因為這件事情一旦沒有處理好,那麼大眾對威馬汽車的信用度就會大幅度降低,後續會影響威馬的發展。

沈輝在一次採訪中為自己澄清,他說這12億是股權激勵,並不是實際的工資。

股權激勵就是企業為了留住核心人才推行的一種長期的激勵模式,主要就是賦予員工部分股東權益,能讓企業採取這樣激勵方式的人往往是對企業戰略具有高價值的人。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沈輝澄清了自己12億年薪的說法,但是這件事情還是沒有平息,為什麼員工只拿1700元的底薪這件事情還沒有說法,這豈不是公司剝削勞動力嘛。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2021年,威馬汽車公司虧損嚴重,高達82億元,公司幾乎面臨破產,因此威馬汽車的董事會商議決定給管理層降薪50%,普通員工降薪30%,還開除了部分員工,以幫助企業度過危機。

威馬汽車普通員工工資只有區區1700的底薪,他們叫苦不已,可是如今市場競爭壓力比較大,如果辭職很難在找到心儀的工作,很多員工還在熬着,希望威馬汽車還能恢復以前的輝煌。

那麼,威馬集團是否起死回生呢?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威馬汽車是否還有發展前景

目前威馬汽車想要在如今內卷的新能源市場生活下去,有自己公司獨特的地方是重中之重,只有有區別於其他新能源汽車的不同點,才能夠明確自己產品的定位,吸引更多的顧客。

同時增強企業的研發能力,產品質量是很重要的一點,擁有高品質才能夠吸引更多的用戶,從而打開市場。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如今我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有很多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政策,很多的企業都看到了商機,發展前期是會比較艱難,但是相信之後市場會有很大的空間。

燃油汽車現在並不是購買車的首選了,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購買車的時候會選擇購買新能源,國家還為了新能源的發展,建設了很多的充電樁,想必之後的時間,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汽車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新能源汽車現在的購買量還不大,這其中的主要問題就是電池的問題,很多人購買車就是為了方便出行,新能源汽車雖然不用加油,但是它的電池容量有限,我國各大企業還沒能研究出耐用的電池,這也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大短板。

如果威馬汽車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加大科研投入,研究出耐用的電池技術,那麼再次回到輝煌時刻也不是沒有可能。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其次,威馬在新能源汽車研究上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他們一直堅持的理念就是汽車智能化,也一直為這個研究努力着,如果威馬能夠實現汽車自動化技術,就可以先發佔領市場。

但是不管是怎樣發展都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萬事都需要堅持,想要獲得成功,就應該先經歷風雨才能獲得彩虹。

年虧82億的企業,普通人只拿1700元底薪,董事長卻年薪12億 - 天天要聞

在閱讀此文之後,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雷諾集團攜手多方組建新能源產業基金,生態戰略「朋友圈」再擴容 - 天天要聞

雷諾集團攜手多方組建新能源產業基金,生態戰略「朋友圈」再擴容

【環球網科技報道 記者 張陽】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變革的浪潮中,跨國車企與本土資本的深度融合正成為推動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2025年7月10日消息,法國雷諾集團旗下安培、中金私募、杭州資本和杭州高新金投在杭州正式簽署新能源汽車產業基金合夥協議。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合作,不僅標誌着雷諾集團首次深度攜手...
【每日收評】滬指重回3500點!地產、新型城鎮化概念午後異軍突起,高位人氣股分歧加劇 - 天天要聞

【每日收評】滬指重回3500點!地產、新型城鎮化概念午後異軍突起,高位人氣股分歧加劇

財聯社7月10日訊,市場午後沖高回落,三大指數小幅上漲,滬指重回3500點上方。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49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110億。盤面上,市場熱點較為雜亂,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2900隻個股上漲。從板塊來看,地產、城鎮化概念股集體爆發,渝開發等多股漲停。銀行等大金融股一度沖高,工、農、中、建四大行續創歷史新...
利潤同比下滑約四成,飛鶴中報預警引股價巨震 - 天天要聞

利潤同比下滑約四成,飛鶴中報預警引股價巨震

中國飛鶴近日發佈的中期業績預告猶如一顆深水炸彈,在資本市場掀起巨浪。飛鶴預計2025年上半年收入91億元-93億元,同比下滑7.92%-9.90%;凈利潤10億元-12億元,同比驟降36.84%-47.37%。而這份雙降成績單,直接引發飛鶴股價暴跌。業績預告發佈後首個交易日(7月7日),飛鶴股價大跌17.02%,截至7月9日收盤,公司市值蒸發逾百...
集體爆發,今天漲停!3500點守住了 - 天天要聞

集體爆發,今天漲停!3500點守住了

北京時間7月10日15:00,上證指數收盤上漲16.63點,漲幅為0.48%,報收3509.68點,成交額6131.61億元;深證成指收盤上漲49.33點,漲幅為0.47%,報收10631.13點,成交額8810.09億元;創業板指收盤上漲
股價半月翻倍,「馬年行情」提前開跑? - 天天要聞

股價半月翻倍,「馬年行情」提前開跑?

今年的生肖行情來得有點快。蛇年才過去一半,「馬年行情」似乎就已經來了。記者注意到,7月10日,雲中馬、四川雙馬這兩批「快馬」雙雙漲停。「馬」股快跑,有個股半個月翻倍事實上,自六月中旬開始,市場圍繞證券簡稱中包含「馬」字的股票開啟了一波炒作。據瀟湘晨報·辣椒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6月20日至今,A股28隻名稱中...
聯合早報:受關稅戰影響,中美海運價暴跌63% - 天天要聞

聯合早報:受關稅戰影響,中美海運價暴跌63%

情況不太妙,中美海運價格暴跌63%,中方直接把話挑明,送給華盛頓一句話。中美關係緩和之際,中美貿易卻傳來一個重磅消息。據聯合早報報道,近日,受中美關稅戰影響,中國出口至美國西海岸和東海岸的集裝箱海運價格,與上個月相比分別暴跌了63%和41%。據悉,在5月初中美達成初步協議後,集裝箱海運價格曾一度飆升。據專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