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月10日訊(記者 徐川) 人民銀行今日發佈數據顯示,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4萬億元,同比多增2665億元,由11月的同比少增轉為多增。2022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9.95萬億元,同比多增3150億元。
此外,2022年1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31萬億元,同比少增1.05萬億元。另據初步統計,2022年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2.01萬億元,比2021年多6689億元。
財聯社「1月c50風向指數調查」顯示,參與機構對12月新增貸款的預測中值為1.12萬億元,對12月新增社融的預測中值為1.51萬億元。
對於2023年的信貸工作,1月10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召開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指出,各主要銀行要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適度靠前發力,進一步優化信貸結構,精準有力支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領域、薄弱環節。
12月新增貸款恢復同比多增 中長期貸款仍為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2月新增貸款數據略超市場預期,財聯社「c50風向指數調查」顯示,參與機構的預測中值為1.12萬億元,預測區間為0.8萬億元至1.3萬億元,均低於今日公布的實際值。
「12月新增信貸表現積極,對公中長期貸款仍為重要支撐。」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12月以來,雖然全國各地相繼進入疫情感染的高峰階段,生產和消費依然受到較大擾動,但在政策發力拉動以及與2023年信貸「開門紅」接續下,12月信貸增量表現較好。
分部門看,12月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26萬億元,同比增加6017億元。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1.21萬億元,同比大幅增加8717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146億元,同比大幅減少2941億元。
據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測算,企業中長期信貸新增佔12月新增信貸的86.5%,遠高於1至11月平均佔比50.8%。「主要為基建重點項目配套融資、製造業企業貸款、房企開發貸等增長拉動,尤其是年末主要銀行對部分房企進行了大規模授信,對信貸增長的貢獻較大。」
另在零售方面,12月居民貸款新增1753億元,同比減少196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和居民中長期貸款分別增加-113、1865億元。
「雖然汽車銷售持續樂觀,但居民消費整體情況持續低迷,房屋銷售情況改善尚不明顯,居民信貸新增1753億元,同比下降1963億元,需求擴張需宏觀政策繼續加大調控力度。」王運金進一步分析稱。
從2022全年來看,人民幣貸款增加21.31萬億元,較2021全年多增1.36萬億元。分部門看,2022年企(事)業單位貸款與住戶貸款同比呈現「一增一降」格局。
2022全年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7.09萬億元,比2021年多增5.07萬億元,最大增量來自短期貸款,同比多增2.08萬億元;此外,中長期貸款與票據融資分別同比多增1.83萬億元、1.46萬億元。
但同時,「一降」體現在住戶貸款方面。數據顯示,2022年住戶貸款增加3.83萬億元,低於2021年的7.92萬億元。其中,2022年住戶短期貸款增加1.08萬億元,同比少增7600億元;包含住房按揭貸款的住戶中長期貸款增加2.75億元,較2021年的6.08萬億元出現大幅下降。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2023年,提振居民消費是穩增長、擴內需的重中之重,更重要的是要從需求側發力,提振居民住房消費意願和能力。「因此,應進一步加大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實施力度,加快採取下調首付比例、取消『認房又認貸』、降低貸款利率等措施進行優化。目前住房信貸政策調整,主要集中在支持剛性住房需求,應在如何更好地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方面採取更有力的支持措施,二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也應進行適當調整。」
債券發行減少波及12月社融新增
社會融資方面,2022年1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3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05萬億元,社融存量繼續下行0.4個百分點至9.6%。
整體來看,12月社融新增的實際值基本符合預期。財聯社「c50風向指數調查」顯示,多數參與機構認為12月新增社融將同比下降,預測中值為1.51萬億元,有一半受訪機構的預測值位於1萬億至1.5萬億元區間內。
對於12月社融新增的同比少增,此前受訪的多家機構就已指出,少增部分主要來自政府債券及企業債券凈融資。
「12月社融環比、同比大幅少增的主要拖累項是政府債券融資和企業債券融資。」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其中,受2022年政府債券發行前置,以及年末到期量偏大影響,12月政府債券融資環比少增3739億,同比少增8893億;受前期銀行理財大規模贖回,以及發行利率上行等因素影響,12月企業債券取消發行規模大增,受此影響,當月企業債券融資負增2709億,環比多減3305億,同比多減4876億。
從全年看,2022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32.01萬億元,比上年多6689億元。分結構看,人民幣貸款仍為強力支撐,2022年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20.91萬億元,同比多增9746億元;此外,委託貸款在2022年轉為正增長,全年增加3579億元,同比多增5275億元。
此外,2022年信託貸款等項目雖然延續負增長,但降幅較2021年有明顯收窄。其中,信託貸款減少6003億元,同比少減1.41萬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3411億元,同比少減150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社融增量降幅最多的部分仍來自企業債券凈融資,全年增加2.05萬億元,較2021年減少了1.24萬億元。
對此,王青表示,一是嚴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背景下,2022年城投融資政策偏緊,城投債凈融資大幅收縮;另一方面,在年末兩個月,理財贖回潮劇烈衝擊信用債市場,企業債券大規模取消發行,凈融資轉負。
溫彬預計,隨着疫後經濟復蘇和景氣回升,2023全年新增社融規模有望超35萬億元,增速10.2%左右。
12月m2增速高位回落 m2-m1增速差擴大
數據顯示,2022年12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66.43萬億元,同比增長11.8%,較11月(12.4%)末低0.6個百分點,仍比上年同期(9.0%)高2.8個百分點。
從財聯社「c50風向指數調查」來看,12月m2增速實際值為機構預測的最低值,機構預測中值為12.1%。
「在財政支出力度放緩、企業債凈融資大幅縮量等因素影響下,12月m2增速有所回落。」溫彬表示,但另一方面,新增信貸較上月明顯回升,存款派生效應增強;當前理財贖回壓力依然較大,居民存款繼續保持較高速度增長,也對m2增速形成一定支撐。
此前也有受訪機構指出,由於理財贖回壓力在12月仍未完全結束,部分理財資金轉化為儲戶存款,將繼續支持m2維持在高位。
此外,隨着12月末m1同比增速降至3.7%,12月m2-m1增速差在偏高的水平上進一步擴大。
王青對此分析稱,這表明在財政金融政策充分發力,廣義貨幣供應量高增局面下,整體而言,企業、居民手裡並不缺錢,但受房地產低迷、疫情波動影響,實體經濟活躍度不足,寬信用向穩增長傳導仍不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