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蔡鼎 每經編輯:魏文藝
7月11日晚間,香飄飄(sh603711,股價13.84元,市值57.14億元)發佈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0.35億元左右,同比下滑12.21%左右;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9739萬元左右,較2024年同期的虧損2950.11萬元增加逾兩倍;預計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凈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凈利潤)虧損1.11億元左右,較2024年同期的虧損4315.28萬元增加6809萬元左右。
對於預虧原因,香飄飄在公告中稱,2025年上半年,受到外部消費環境、消費習慣及消費需求的變化影響,公司傳統沖泡產品在旺季銷售承壓,疊加春節時點相比上年度有所提前,一季度的旺季持續時間縮短,沖泡業務提早進入淡季。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過去數年來,受國內新茶飲市場的衝擊,香飄飄的業績明顯承壓,股價也較其2019年8月的歷史高點累計下挫超60%。如何在新茶飲市場突圍,或許才是香飄飄下半年的發力點。
來源:香飄飄公告
昔日「奶茶大王」遭新茶飲「圍剿」
如果以「杯子連起來可繞地球好幾圈」來回望香飄飄的高光時刻,或許很多人仍會在心裏默念那條耳熟能詳的廣告語。這家成立於2005年的公司,甚至是很多「90後」乃至「80後」童年的回憶。
十多年前,這句略顯誇張但頗具記憶點的廣告語一度掀起了人們沖泡奶茶的熱潮。一杯開水、一包沖泡粉,再倒進幾粒椰果或珍珠,就能享受甜蜜,一年賣出數億杯的奇蹟讓香飄飄成為名副其實的「奶茶大王」。儘管市面上也有優樂美等競品與之競爭,但都無法撼動它的市場地位。
在那個新茶飲還沒有風靡、年輕人消費潛力還沒有被挖掘的年代,香飄飄靠着「可以繞地球好幾圈」的杯子和遍布全國超市小賣部的影響力,在第三次衝擊ipo後,最終於2017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輕而易舉地抱上了「中國奶茶第一股」的名號。
然而,香飄飄並未保持風光太久。2015年前後,新茶飲的萌芽在一二線城市爆發,引得奶茶從「沖泡時代」快步走向「鮮果、鮮茶、鮮奶」的集體狂歡。喜茶、奈雪的茶、茶顏悅色等品牌,不僅在選材和口味上推陳出新,還通過品牌設計、社交媒體等打造了標榜個性與年輕的全新形象,「排隊兩小時也要喝一口」的現象屢見不鮮。
過去這10年來,新的消費品牌借勢新的受眾渠道層出不窮,而那些跟隨傳統渠道成長起來的消費品牌,其商品的成本結構被重構,利益蛋糕被重新切割。與此同時,新茶飲品牌遍地開花,像蜜雪冰城這樣的低價殺手,更是擠壓了曾以價格和便利性取勝的沖泡奶茶的市場。如此兇猛的對壘下,香飄飄依舊沿襲「老三樣」打法,很難讓「90後」「00後」們興奮。
最初,香飄飄用大力度營銷資源去扶持meco果汁茶和蘭芳園等系列,甚至公開表示要向「更高端的星巴克咖啡」看齊。可惜的是,這條高舉高打的路看似很美,卻在新式茶飲的更大聲浪里被淹沒。等待香飄飄的現實是,儘管其即飲業務在剛推出時獲得一定增量,但沒過幾年就開始走下坡路,對沖泡奶茶主業的帶動作用也有限。
股價較歷史高點跌去六成多
這樣的境況也反映在香飄飄的財報上——2017年上市至2024年這8年間,香飄飄的營收和扣非凈利潤有四年出現同比下滑。
圖片來源:wind
可以看出,從2018年開始,香飄飄的業績開始逐步下滑,2020年更是成為其業績的分水嶺。數據顯示,2018年和2019年,香飄飄營收增速分別為23.13%和22.36%,而2020年的營收增幅則為-5.46%。此外,公司扣非凈利潤更是在2021年同比大幅下滑近60%。
圖片來源:wind
業績與增速的雙重持續下滑,使得市場對香飄飄的信心逐漸喪失。wind金融終端數據顯示,自2019年8月盤中創下35.09元的歷史高點以來,香飄飄的股價便開始震蕩下行。截至7月11日收盤,香飄飄股價跌至13.84元,較35.09元的高點累計跌幅已超過60%。
對於香飄飄這份上半年的業績預虧公告,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香飄飄這幾年一直在做轉型,在做創新升級和迭代,但是整體的效果並不是非常明顯,而且公司的費用一直都非常多。但是目前看來,我認為這個策略也不一定有非常好的效果,因為現在消費者講究的是品牌和產品的調性,以及產品推廣的觸達率。所以從這方面來講,我認為香飄飄還是比較欠缺的,所以未來如何讓新生代接受香飄飄這個品牌才是關鍵」。
在朱丹蓬看來,香飄飄的品牌老化、產品老化、渠道老化、客戶老化和團隊老化都是硬傷,雖然公司也做出很多的創新,但是目前來說整體效果並不是非常明顯。因為香飄飄品牌的核心在三四五線城市,但現在它的一些新產品主打一二線城市,而其在一二線城市的品牌力是不足的。
7月11日下午,香飄飄上半年業績預告披露後,每經記者多次致電該公司,但始終無人接聽。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