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女找對象後,准親家初次見面,要做這6件吉利的事

兒女找了對象,接下來就要去拜訪雙方的父母了。

見過父母,再往後,就父母們商議,如何讓兒女更好地定親、結婚,在某個地方定居。

此刻,父母作為準親家,應該及時轉變身份,從美好走向美好。

主動做以下幾件事情,預示着大吉大利。

01

第一,送吉祥,講究禮尚往來。

去和准親家見面,哪能空手而去呢?應該是提着禮物,就像走親戚一樣。

俗話說:「拿人手短,吃人嘴軟。」

我們要的,就是讓對方心軟的效果。

看到你如此客套的份上,對方也就不好意思拒絕你的拜訪了。

當然,送禮之前,應該考慮准親家,喜歡什麼,有什麼忌諱。這些,都可以問問兒女的對象,提前了解。

比方說,准親家不抽煙,你送高端煙,反而見外了。

盡量送一些有家鄉特色的禮物,體現自己的熱情和專註。

02

第二,說吉言,凡事都往好處說。

過年的時候,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發財、新年好」。

我們藉助吉言,也會高興起來。將心比心,我們說吉利的話,送祝福,對方也會高興。千萬不要一開口就質問,哪壺不開提哪壺。

比方說,不要一開口就問,彩禮是多少。尤其是高價彩禮的地方,不要質問「為何那麼多彩禮」。畢竟,要高價彩禮的地方,也有通情達理的人,不能一概而論。

問候對方,生活好不好,哪裡需要幫忙。也說一說,自己能夠給准親家提供什麼便利,體現攜手共創未來的格局。

實在不知道說話,就祝福對方健康。也可以說一說,對方所在的城市,有什麼好印象,對方的兒女,有多優秀。

03

第三,選吉日,儘快婚配。

婚姻大事,馬虎不得。

選擇一個吉利的日子,這是很多地方的規矩。

畢竟,好日子,配上大喜事,這才能讓喝喜酒的人,都開心。

通常會考慮到,親戚朋友來喝酒,是否方便,這一天大家要不要上班;要不要請專門的先生,挑選一個好日子;是否要協商,某個日子是否行得通。

一般,我們定親需要一個日子,結婚需要一個日子。還有,辦理結婚證,也要一個日子。這些,父母們都要考慮到。

在我的老家,請先生選擇了好日子,還要用筆墨寫在紅紙上,然後由男方的父母,送到女方的父母手裡。這樣,日子才算正式確定。

口頭告知,這是不算的,還得立字為據。

04

第四,看吉人,向家裡的祖輩報喜。

別忘了,拜訪了准親家,還得拜訪其長輩。畢竟,尊老愛幼的傳統,不能丟。

若是有必要,盡量安排一些禮物,送給准親家的長輩,體現自己的厚道。

清朝末年,曾國藩是一個大人物,對兒女的婚姻,也有嚴格要求。

地方巡撫賀長齡,想把女兒嫁給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但是曾國藩不太同意。

賀長齡讓朋友輾轉找到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這一番交流下來,曾麟書就同意了。

這爺爺都開口了,父母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可見,賀長齡的說親方式,是可取的。

現如今,我們雖然不講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是對於長輩的觀點,還是要尊重。

就算不是親家,你去拜訪了老人,也是人品很好的體現,能夠給人一種很好的印象。

在爺爺奶奶的祝福下,晚輩的婚姻,會更加喜氣。

05

第五,帶吉心,懂得尊重對方的風俗習慣。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風俗習慣,就是一個鄉鎮,不同的村,都有差別。

若是不同的民族,這風俗習慣就差距更大了。

到底要按照哪一家的風俗來辦喜事?千萬要溝通,否則對方的習俗,可能會讓你感覺到不適應,你也不能好好配合。

比方說,兒女結婚,要給長輩敬茶。若是敬茶不到位,父母就會嫌棄。可是有的地方,不會敬茶,而是敬酒。這就要看着辦了。

做人一個通情達理的人,應該會主動尊重對方的風俗,也會及時提醒,放棄過於複雜、有封建迷信、惡搞的習俗。

現如今,很多姑娘,也是奉子成婚。一旦習俗過多,過於雜亂,對胎兒是不太好的。

還是要注重健康、去繁存簡,圖個小熱鬧。

06

第六,挑吉宅,考慮兒女定居的大事。

和准親家見面之後,婚姻的事情,不成問題了,那就要說一說,到哪裡定居的問題。

買房子是大事,一方面是涉及到父母給錢,一方面是兒女的事業發展,一方面是孫輩的讀書。

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都在漂泊,若是要強求兒女在縣城居住,不太現實了。想一想,兒女在省城打工,一年到頭,只有三五天回到縣城,這縣城的房子,鎖起來,不住,就浪費了。

最好是,兒女在哪裡工作,就在哪裡定居。房子的使用率提高了,這才是按需分配

定下房子的位置,再看看買房的錢,如何湊?大人們一起想辦法,兒女就容易多了。也不會扯破。

07

作為父母,愛護兒女,要深謀遠慮。

不要單純是和准親家吃頓飯,幾杯酒下肚,就什麼都說不清了。

父母們,千萬要避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情況,你把准親家當外人,把兒女的對象當成搖錢樹,肯定是不對的。

我們都是為了兒女好,那也就要懂得「愛屋及烏」,愛護兒女,也順理成章,愛護兒女身邊的人。

兒女結婚了,身邊的人有妻子、丈夫、孩子,還有父母、祖父母等。

小說家松蘇內吉說過:「禮貌是人類共處的金鑰匙。」

只要你講禮,親家就會講道理。

堅持用心換心,一切都會放心。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