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故事丨贍養前夫養母四十載 「好兒媳」孝善故事傳千里

2025年05月28日16:10:16 情感 1446

編者按:

三勇士徒手爬樓救出被困火海的男孩、「故事大王」用非遺魅力傳承民間故事50餘載、外賣小哥15年血淚拼搏逆襲成「拳王」……近日,2025年第二批「中國好人榜」候選人、重慶建議人選名單公布,共12組入選。他們或向上向善,用行動詮釋大愛,或在人生道路上不畏困難、勇敢向上。

上游新聞推出《好人故事》系列報道,講述他們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挖掘他們身上最可貴的精神品質,感受微光給人的溫暖和力量,以他們為榜樣追光前行。

本期,讓我們走近贍養前夫養母40載,「好兒媳」曹順英的孝善故事 。

好人故事丨贍養前夫養母四十載 「好兒媳」孝善故事傳千里 - 天天要聞

「好兒媳」曹順英

面對丈夫意外離世帶來的多重壓力,曹順英白天打零工維持生計,夜晚為丈夫的養母縫補衣物、製作鞋襪,以一己之力撐起家庭。

重組家庭後,她又與現任丈夫共同照料老人,用行動打破鄰里「肯定堅持不了多久」的質疑。40餘年的堅守,曹順英用行動將「好兒媳」的孝善故事傳遍十里八鄉。如今,93歲的婆婆卧床多年,她仍日復一日地悉心照料,被評為豐都縣「十大孝善人物」和「重慶好人」等稱號。

半世姻緣一生情

曹順英的人生經歷頗為曲折,她有過兩段婚姻。而譚興碧,既非她前夫的生母,也不是現任丈夫的娘親,而是她前夫的嬸嬸。

譚興碧一生無兒無女,形單影隻,為了能在暮年有所依靠,她將曹順英的前任丈夫視作親生兒子。

自曹順英嫁入家門的那一刻起,她便在心底認定譚興碧是自己的婆婆,毫無保留地承擔起了為人兒媳的責任。

彼時,譚興碧年近五旬,身體還算硬朗,時常幫着家裡操持家務,分擔生活的瑣碎。後來曹順英有了孩子,譚興碧更是貼心地為坐月子的她洗衣做飯。

一家人以種地為生,雖收入微薄,但彼此理解、相互扶持,日子過得平淡卻溫馨。

晨昏定省的端茶送葯,寒冬酷暑的漿洗縫補,曹順英用柔弱的肩膀撐起婆婆的一片「晴空」。

命運重擊見真心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曹順英45歲那年的一個上午,她的「天」塌了。

當日,丈夫如往常一樣,牽着牛前往地里耕地。就在為牛戴枷的瞬間,不知為何激怒了牛。牛突然暴起,狠狠踢向丈夫。

當曹順英接到村民的告知趕到現場時,丈夫已生命垂危,還未來得及送往醫院,便永遠地離開了她。

曹順英悲痛欲絕,家裡「頂樑柱」倒了,這突如其來的打擊讓她痛不欲生,甚至有過輕生念頭。

她面臨著重重困難:孩子們怎麼辦?家裡收入從何而來?壓力本身就大,如何繼續照顧婆婆?

好在鄰里鄉親們耐心勸慰和當地政府的關心慰問,讓曹順英逐漸走出陰霾。想到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她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望着失子悲慟的譚興碧,曹順英堅定地許下承諾:「婆婆您放心,只要我在,就絕不會不管您。」

為了維持生計,曹順英到村裡打點零工,用微薄的收入補貼着家庭開支。每當夜深人靜時,她還會為婆婆縫補衣物、製作鞋襪,用自己的雙手為老人編織着溫暖。

孝心締造新家園

丈夫離世一年後,熱心的鄰居紛紛為曹順英介紹對象。然而,她每次都將男方是否願意與她一同贍養前婆婆作為結婚的前提條件。正因如此,許多相親對象望而卻步,她也因此錯失了多次可能的幸福。

期間,曹順英婉拒他人的牽線搭橋,選擇獨自生活,一邊悉心照料田地,一邊精心侍奉婆婆,還抽空在附近打零工,用微薄的收入補貼家用。

多年來,譚興碧深知曹順英生活不易,多次主動勸其另尋婚事。在前婆婆的撮合下,曹順英認識了現任丈夫梁志華,組建了新的家庭,開始慢慢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婚後,梁志華信守承諾,不僅對曹順英關懷備至,對譚興碧也同樣真心相待。

曹順英回憶道:「剛結婚那幾年,丈夫外出打工,掙的錢自己捨不得吃穿,一分一厘都交給我。年底回家,還會分別給我和婆婆購置新衣新鞋,買各種好吃的。」

起初,鄰居們並不看好這對新婚夫婦,但是時間一長,他們逐漸被曹順英夫婦的孝善事迹所感動,並在當地傳為一段佳話。

孝善傳承潤鄉鄰

常言道,「久病床前無孝子」。如今,譚興碧老人已93歲高齡,長年卧病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但曹順英從未有過絲毫的厭倦和不耐煩。

數十年來,曹順英日復一日地重複着相同的工作:洗衣喂飯、翻身換被、洗臉擦身……每餐都要親自端到老人面前,甚至喂到老人口中。

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雖然卧床多年,但身上總是乾乾淨淨、清清爽爽。

每當有親朋好友或社區幹部來訪時,譚興碧都會激動地誇讚這位「好兒媳」。在她的心中,曹順英早已成為自己最親近的人。

面對人們的讚譽和誇獎,曹順英總是擺擺手:「我沒讀啥書,不曉得如何表達。但我只知道,做人要講良心,要知恩圖報。婆婆對我好,我就要對她好。」

上游新聞記者 徐勤 整理 重慶市文明辦供圖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探尋婚姻本質,勾勒幸福輪廓 - 天天要聞

探尋婚姻本質,勾勒幸福輪廓

在時光的長河中,婚姻宛如一座神秘而又溫暖的港灣,承載着兩個人的人生旅程。細細琢磨,婚姻的本質,竟樸素得如同家常便飯,歸結起來不過是簡單的三件事:一起吃,一起睡,一起聊。「吃」,關乎經濟基礎。它並非僅僅意味着滿足口腹之慾,更是一種對生活物質層
「認知配得上苦難」 - 天天要聞

「認知配得上苦難」

每當輿論場上出現一個悲劇,總能激起許多圍觀者的強烈情緒,然而當更多內情披露,又會有人漸漸轉變態度,因為那個受害者似乎不值得他們付出寶貴的同情心,往往還會有人扔下一句:「果然認知配得上苦難。」這句話的原文據說出自巴金,他在經歷那十年之後曾說:「當你深入了解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時,你會發現,他們的思想,配得...
田蜜蜜婚返會員專訪:在珠海與深圳,他們從相親走進婚姻 - 天天要聞

田蜜蜜婚返會員專訪:在珠海與深圳,他們從相親走進婚姻

「當時我們也沒抱太大希望,就想試試看,沒想到真的遇到了對的人!」珠海的王先生笑着說。珠海篇:王先生 & 鄧女士兩人通過田蜜蜜珠海門店的一場線下聯誼認識。雖然第一次見面只有短短30分鐘,大家都挺拘謹,但王先生被鄧女士的溫柔氣質吸引,鄧女士覺得王先生幽默真誠。在紅娘老師的牽線下,他們從聊天開始,紅娘老師溫馨...
父親長期酗酒家暴母親,兒子打死父親後母親欲頂罪 後主動投案認罪認罰獲從寬處罰 - 天天要聞

父親長期酗酒家暴母親,兒子打死父親後母親欲頂罪 後主動投案認罪認罰獲從寬處罰

49歲的宋甲(化名)長期酗酒,酒後經常毆打、辱罵妻兒。2024年7月5日,宋甲喝了一斤多白酒後,回家開始辱罵兒子宋乙(化名),妻子李某上前勸阻,卻被宋甲毆打。看見母親被家暴,兒子打了父親一拳,父子發生爭吵打鬥,最終兒子將父親打死。案發後,母子共同清理案發現場,並將作案工具焚燒。李某為讓兒子宋乙能照顧家人,隱...
武漢老兩口趕到上海見到失聯14年的兒子:「爸媽不怪你……」 - 天天要聞

武漢老兩口趕到上海見到失聯14年的兒子:「爸媽不怪你……」

極目新聞通訊員 唐時傑14年,足以讓青絲染上霜白,足以讓青澀的少年長成大人,卻不能讓父母忘記孩子的眉眼。5月25日,當吳爹爹和老伴輾轉趕到上海見到兒子吳某某時,得知父母一直在牽掛自己,他泣不成聲。5月27日,兩位老人回到武漢後,來到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區分局球場街派出所贈送錦旗,感謝民警幫他們找到了失聯14年的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