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催我回家過年,老婆不同意:你家親戚太多,2萬壓歲錢都不夠

2025年01月23日23:32:12 情感 1908

我叫李明,34歲,出生在河北一個小縣城。

家裡兄妹三個,我是老大,下面還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

學歷不高,高中畢業後就跟着鄰居去南方打工了。

後來,在工地上認識了現在的老婆小梅。

爸媽催我回家過年,老婆不同意:你家親戚太多,2萬壓歲錢都不夠 - 天天要聞

她是湖南人,個子不高,但很精明能幹。

我們結婚已經六年了,孩子五歲,剛上幼兒園。

婚後,我和老婆一直留在深圳打拚,現在在一家物流公司做司機,每個月能賺八九千塊錢。

老婆在一家服裝廠做管理,收入比我還高一些。

爸媽催我回家過年,老婆不同意:你家親戚太多,2萬壓歲錢都不夠 - 天天要聞

我們算不上大富大貴,但也過得去。

可每到過年,我就覺得自己像被扯成了兩半。

一邊是老家的爸媽,一邊是深圳的家。

爸媽盼着我回去團圓,但老婆卻總是因為錢和面子的問題跟我鬧得不可開交。

爸媽催我回家過年,老婆不同意:你家親戚太多,2萬壓歲錢都不夠 - 天天要聞

這件事,已經成了我們每年冬天都要上演的一場「家庭大戲」。

今年臘月二十二,離過年還有一個星期,我又被夾在了中間。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小時候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爸媽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靠種地和打零工養活我們兄妹三個。

因為我是老大,爸媽對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有出息,將來能帶着全家過上好日子。可惜,我不是讀書的那塊料,高中勉勉強強讀完就沒再繼續上學了。

爸媽催我回家過年,老婆不同意:你家親戚太多,2萬壓歲錢都不夠 - 天天要聞

18歲那年,我跟着村裡的鄰居去了深圳,在工地上做小工。

剛開始的日子特別苦,天不亮就得起床幹活,白天搬磚,晚上還得幫着監工。

可再苦也得咬牙堅持,因為我知道,家裡指望着我。

妹妹那會兒正在讀高中,弟弟還在念初中,爸媽連買化肥的錢都要精打細算。

爸媽催我回家過年,老婆不同意:你家親戚太多,2萬壓歲錢都不夠 - 天天要聞

我每個月掙的兩千多塊錢,幾乎一分不留全都寄回了家。

後來,妹妹考上了師範學校,弟弟也進了技校

爸媽逢人就說:「我們家明兒是大功臣,要不是他,這兩個孩子哪有今天!」聽着這些話,我心裏又高興又苦澀。

高興的是家裡日子好了,苦澀的是,我自己卻像一顆被掏空的甘蔗,幹得再多,自己卻沒剩下什麼。

再後來,我遇到了小梅。

爸媽催我回家過年,老婆不同意:你家親戚太多,2萬壓歲錢都不夠 - 天天要聞

她比我小兩歲,初中畢業後就出來打工了。

我們倆在工地附近的一個小餐館認識,她是服務員,我是常客。

她性格活潑,眼裡總帶着光,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追了半年,我們在一起了。

結婚那年,我帶着她回老家,爸媽對她挺滿意,覺得她勤快又會說話。

可結婚後,我才慢慢發現,她並不喜歡我的家庭。

今年臘月二十二,天剛蒙蒙亮,我的手機就響了。

是我媽打來的。

「明兒啊,快過年了,你們什麼時候回來呀?」我媽的聲音透着期待,「今年你爸想殺頭豬,咱家熱熱鬧鬧地過個好年!」我沒敢直接答應,只說:「媽,我得和小梅商量一下,回頭告訴您。」

掛了電話,我轉身看了看還在睡覺的老婆,心裏有些發愁。去年因為回老家過年的事,我們吵得很厲害。今年如果再提,她肯定又不高興。

果然,等她醒來,我試探着問她:「小梅,今年過年咱回老家看看吧?

爸媽年紀大了,盼着咱們呢。」她一邊穿衣服一邊冷笑了一聲:「回去可以啊,那壓歲錢準備好了嗎?你那些七大姑八大姨,還有村裡的親戚孩子,去年咱封了一萬五,今年怎麼也得兩萬吧?」

她的語氣像刀子一樣戳在我心上。我知道她是心疼錢,可爸媽那邊也是親人啊。「小梅,咱們回去過年,不一定非得給那麼多壓歲錢,意思意思就行。」我小心翼翼地跟她解釋。

她卻不依不饒:「意思意思?去年你說意思意思,結果封了多少?你家親戚太多,2萬壓歲錢都不夠,實在是伺候不動。今年要麼你一個人回去,要麼咱們誰都不去!」

聽到這話,我心裏很不是滋味。這些年,我的確把大部分錢都花在了老家,可那是我的責任啊。爸媽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我不能不管他們。

我沉默了很久,最終還是低聲說:「小梅,爸媽年紀大了,也不容易,你就別跟我計較了。今年咱們回去一趟,壓歲錢的事,我盡量控制。」她看了我一眼,沒再說話。

其實,這樣的爭執每年都會發生。

記得前年臘月二十八,我帶着老婆和孩子回老家過年。

剛到家,我媽就熱情地招呼我們吃飯,還把攢了好幾個月的錢給孫子買了新衣服。

可小梅卻一直冷着臉。

晚飯的時候,鄰居家的幾個孩子來拜年,我爸隨手拿了幾張紅包遞過去。

小梅當時就不高興了,私下跟我說:「你爸真大方,咱們辛辛苦苦掙的錢,全讓他送人情了!」

那年的年夜飯,小梅吃得不歡而散。我爸媽也看出了什麼,後來偷偷問我:「是不是小梅嫌我們花錢多了?」我當時不知怎麼回答,只能說:「沒事,她就是不太習慣咱家這邊的規矩。」

去年,我索性沒帶小梅回去,自己一個人回了老家。

可剛到家,我媽就拉着我絮叨:「怎麼沒帶小梅一起來?

是不是嫌我們家窮?」我聽着這話,心裏五味雜陳。

爸媽一輩子省吃儉用,從來沒虧待過我們,可他們哪裡知道,小梅並不是嫌棄家窮,而是心疼我們掙的錢用得太快。

今年,我不知道該怎麼抉擇。掛了我媽的電話後,我一個人坐在沙發上發獃。孩子跑過來問:「爸爸,過年了,咱們去哪裡呀?」我摸了摸他的頭,嘆了口氣。

晚上吃飯的時候,我試着跟小梅溝通:「小梅,爸媽年紀大了,盼着咱們回去看看。

壓歲錢的事,我盡量少給,你看行不行?」她放下筷子,冷冷地說:「明兒,我不是不講理的人。

你要回去可以,但我早就說了,你家那些親戚的紅包錢,我一分也不會出。」

她的態度讓我心裏很難過,可我也知道,她並不是壞人。她只是覺得,這些年我一直在為老家付出,可我們的生活卻過得緊巴巴的。

我想了很久,最後對她說:「小梅,今年過年,我們不回去了。你在家陪孩子,我給爸媽打個電話,把他們接過來一起過年,行嗎?」她愣了一下,沒說話。

這個決定讓我心裏輕鬆了一些,但也帶着一絲遺憾。爸媽這一輩子都沒來過深圳,我希望他們能來看看,也希望小梅能體會到,他們並沒有她想的那麼「貪得無厭」。或許,這能讓我們的家庭關係緩和一些。

臘月二十二的夜晚,我撥通了爸媽的電話,告訴他們我的想法。電話那頭,我媽有些猶豫:「明兒,咱們農村人,哪有過年往外跑的……」可我聽得出,她的聲音裡帶着一絲欣喜。

而我,也在等待一個新的開始。

今年的年夜飯,不知道會不會比以往更熱鬧。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一老人將房產留給外孫三個女兒不認:母親不識字,遺囑有效嗎 - 天天要聞

上海一老人將房產留給外孫三個女兒不認:母親不識字,遺囑有效嗎

不識字的老人留下一份遺囑,有效嗎?記者從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獲悉,該院審理了這樣一起案件,全家為遺囑是否有效對簿公堂。陸阿婆育有四個女兒,丈夫去世數年後,涉案老房開建。之後多年裡,陸阿婆一直和大女兒一家生活在老房裡。2013年,老房拆遷,陸阿婆獲得了一套安置房。2015年,陸阿婆立下遺囑,表示要將名下這套...
男女藏石頭後約會,釣魚佬全程吃瓜:他們以為沒人看的到! - 天天要聞

男女藏石頭後約會,釣魚佬全程吃瓜:他們以為沒人看的到!

近日,甘肅某湖畔發生的一幕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一對男女在湖邊的石頭縫中進行親密互動,這一行為被一位釣魚者全程目睹並拍攝了視頻,隨後引發了關於公共場合舉止、隱私與社會道德的熱議。在這個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情侶間的親密行為往往受到公眾視線
摳門男友陪我和爸媽吃了頓飯,他的神操作,讓我們的感情到頭了 - 天天要聞

摳門男友陪我和爸媽吃了頓飯,他的神操作,讓我們的感情到頭了

"這頓飯,是我們的分手宴。"我輕聲對父母說,淚水在眼眶裡打轉,父親的筷子停在了半空。我叫林小雨,今年二十八歲,是九十年代初出生的女子。在我們這個縣城,像我這個年齡的姑娘,大多已經抱上了孩子,而我卻在一段持續三年的感情里越走越迷茫,像是在霧裡
廣東一村「結婚獎1萬,每生一娃獎1萬,秒到賬」 - 天天要聞

廣東一村「結婚獎1萬,每生一娃獎1萬,秒到賬」

「結婚獎勵1萬元,每生一娃各獎勵1萬元,獎勵秒到賬」。近日,東莞市橫瀝鎮新四黃塘村甩出的「王炸」——《新四黃塘村促結婚助生育獎勵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在網上引發熱議。這是該村依託集體經濟壯大持續釋放民生紅利的又一創新實踐。記者了解到,為響應國家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政策,《方案》提出夫妻雙方任一方...
早安,你好|祝您家庭幸福美滿! - 天天要聞

早安,你好|祝您家庭幸福美滿!

24小時新聞動態◆ 1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華出席中拉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的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智利總統博里奇。◆ 國務委員、全國婦聯主席諶貽琴近日在遼寧調研時強調,發揮橋樑紐帶作用,以更大力度推進家庭家教家風建設。閱讀更多>>>◆ 近日,科技部等7部門聯合發佈《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 有...
夫妻那些事,再恩愛,也千萬不要這樣做! - 天天要聞

夫妻那些事,再恩愛,也千萬不要這樣做!

夫妻那些事,再恩愛,也千萬別踩這些「雷區」!咱都知道,夫妻相處那可是門大學問。好多夫妻剛結婚的時候,那感情好得跟蜜裡調油似的,整天黏糊在一起,恨不得把對方捧在手心裏。可日子一長,各種問題就冒出來了,有些行為要是沒注意,就算之前再恩愛,感情也
除了生理需求!男人最在乎女人這三個方面! - 天天要聞

除了生理需求!男人最在乎女人這三個方面!

除了生理需求!男人最在乎女人這三個方面在感情的世界裏,不少人總覺得男人和女人相處,生理需求似乎是個繞不開的話題。但其實啊,除了這生理需求,男人真正在乎女人的方面可多着呢。今天咱就來好好嘮嘮,男人除了生理需求,最在乎女人的哪三個方面。
姥姥走後我很少回家,那次推門看到舅舅在吃飯,我臨時做了決定 - 天天要聞

姥姥走後我很少回家,那次推門看到舅舅在吃飯,我臨時做了決定

回家的意義午夜時分,我推開老屋吱呀作響的木門,看見舅舅周大勇獨自坐在飯桌前,碗里是簡單的白菜豆腐湯,桌角擺着半瓶二鍋頭。四目相對,那一刻,我從他布滿皺紋的臉上讀出了歲月的滄桑和一絲驚喜。"明遠,真是你啊?"舅舅放下筷子,遲疑着站起身,彷彿怕
長三角哪些城市愛花錢?這個城市令人意外 - 天天要聞

長三角哪些城市愛花錢?這個城市令人意外

2025年一季度各地經濟運行數據已經出爐。一季度GDP前50強城市中,19個來自長三角地區,超過了三分之一,彰顯了長三角城市集群的強大經濟能量。這19個在全國名列前茅的城市,其消費能力和傾向,又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南京社零總額超過蘇州2025年一季度,長三角41座城市中有35座城市跑贏全國5.4%的平均增速,其中紹興以7.2%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