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張曉斐 圖片/網絡
文章來源:作者身邊的生活
我們家和堂叔家僅有一牆之隔,我們兩家之間來往頻繁,互相幫忙,關係很好。
我媽雖然比堂嬸年長15歲,但她們聊得來,相處愉快。我媽連生了三個女兒,堂嬸也是連生了三個女兒。妯娌倆雖然都沒有生兒子,但她們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我爸媽雖然沒啥文化,但他們思想覺悟高,注重教育,一直都鼓勵我們姐妹三個努力學習。我爸媽知道知識能改變命運,知識能讓我們家翻身。
以前我們家是全村最窮的,我爸媽每天都埋頭苦幹,想盡一切辦法來掙錢供我們姐妹三人讀書。只要我們在學習,父母從不喊我們幫忙幹活。
我們姐妹三人都很爭氣,都靠知識跳出農門,都過上了好日子,都有能力顧父母周全了。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知識真的可以改變命運,我們姐妹三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可堂叔卻認為女娃兒讀書就是浪費錢,女兒將來是潑出去的水,他不捨得花錢供三個女兒讀書。堂叔常常命令三個女兒幫忙幹活,不管她們是否正在學習。
三個堂妹都先後考上了高中,但堂叔卻讓她們出去打工掙錢,不供她們讀高中。三個堂妹哭也沒用,堂叔根本就不考慮她們的感受。
堂叔說:」女娃兒,讀完初中就夠用了,讀高中讀大學就是浪費錢了。
70後的堂叔是個水電工,有門手藝掙錢,堂嬸也勤快,他們夫妻倆完全有能力供三個女兒讀高中上大學的。但堂叔就是不願意,而堂嬸也不敢替三個女兒發聲。
堂嬸性格懦弱,膽小怕事,由於沒有生兒子,特別自卑,再加上堂叔的抱怨,她基本不敢反抗堂叔。家裡都是堂叔說的算,堂嬸只能順從。
堂叔喜歡鑽牛角尖,整天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的。而且堂叔還常常借酒澆愁,然而愁更愁。
「老天爺對我不公平啊!我沒有兒子延續香火,沒有兒子養老送終,我是個絕戶啊!」
「村裡人人都嘲笑我沒有兒子送終,我沒有臉面見人啊!」
「我養三個女兒有何用?還不是替別人養的?我活着就是一個笑話,一個天大的笑話啊!」
堂叔常常買醉,常常發酒瘋,誰勸都勸不住。堂叔的心病還須心藥醫,我們真的幫不了他。堂叔每次哭鬧,堂嬸就在一旁默默地流淚。
我爸常常開導堂叔說:「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其實很多人都羨慕你們養了三個孝順的女兒,你得知足啊!現在的年代不一樣了,三個女兒就是三件棉襖啊!人嘛!知足才能常樂啊!你不能為難自己的。」
不管我父親如何開導堂叔,堂叔就是油鹽不進,他天天買醉,天天怨天尤人的。
堂嬸常常逮住我媽就說:「唉!同人不同命,同傘不同柄啊!咱倆都是生了三個女兒,但你卻靠三個女兒翻身,而我卻淪落成村裡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她們都嘲笑我是不會下蛋的老母雞。唉!我命苦啊!」
我媽總是安慰堂嬸說:「嘴長在別人身上,讓別人說去吧!日子是自己過的,咱把日子過好了比啥都重要。你們夫妻倆一定要擺正心態,可不能受別人的影響。不管女兒還是兒子,懂得感恩的孩子就是好孩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許是受堂叔負能量的影響,堂嬸也是天天愁眉不展,唉聲嘆氣的。
但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三個堂妹都沒有受父母的影響,她們樂觀開朗,知恩圖報,在外打工期間省吃儉用,把掙到的錢都寄回家給堂叔建房子。堂叔家建了一棟三層的別墅,可漂亮了。
其實村裡很多人都羨慕堂叔堂嬸養了三個孝順的女兒,只是他們生在福中不知福罷了。堂叔堂嬸雖然都是有點文化的人,但他們卻重男輕女,思想封建落後,頑固不化。
堂叔越來越敏感了,但凡別人提到「兒子」二字他都渾身不舒服,必定會借酒澆愁的。
那天,堂叔在參加完村裡人辦的孫子滿月酒席後就回家買醉了,他從下午喝到半夜。堂嬸勸他別喝,反而還被他劈頭蓋臉的臭罵一頓。堂嬸委屈得跑去客房睡了。
但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堂叔當晚就在夢中離世了。他年僅49歲,實在讓人惋惜啊!
堂叔就這樣走了,我們都很傷心。
我父親若有所思地說:「人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為難自己,我們一定要學會和自己和解。只有學會和自己和解的人,才會活得自在快活。」
父親的一番話讓我受益匪淺。
人,千萬不要為難自己,活好當下,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各位說是嗎?
本文是@紫花地丁喲在頭條獨發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搬運抄襲必究。最後感謝各位的閱讀,點贊和評論,還有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