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於女士的故事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總有一種女人,她們似乎很大愛但又很自私。寧願挖空自己小家,也要補貼娘家弟弟、照顧娘家弟弟一生一世。
他們管着弟弟吃喝拉撒、娶妻生子。甚至連娘家弟弟孩子上學結婚生子,她都全身心包辦。對於這樣的姐姐,我們親切地稱她為:扶!弟!魔!
當然「扶弟魔」不是《哈利波特》里的那個伏地魔,而是一個具有大無畏犧牲精神的姐姐。
而這樣的「魔」,也是影響婚姻關係的最大殺手!
下面文章要講到這個姐姐,也被自己的親人要求無條件照顧弟弟,但她卻堅決表明態度,絕不做「扶弟魔」。
父母欠下恩情,女兒替母還恩
於瑤今年36歲,在成都有一家中等規模的廣告公司,事業有成的她卻至今未婚。於瑤說,「我有車有房,有事業,我不靠男人,所以我不將就。」
可這樣一位在事業上雷厲風行的女性,最近卻很苦惱,因為她的母親讓她給弟弟買房。
其實於瑤是家中的獨女,而這個弟弟也只是小姨家的弟弟,那為什麼她的母親要讓她給自己的表弟買房呢?原因還得從於瑤女寢說起。
於瑤的外婆因為身體原因,只生了兩個女兒,於瑤媽媽是大姐。那時候經濟條件不好,能讀書的家庭少之又少,於家就是其中一個極力供養女兒讀書的家庭。
但讀書這種事,有的人覺得很輕鬆,有的人就覺的難上加難。於瑤媽媽和小姨就是這兩種極端例子。
於瑤媽媽聰明好學一直讀到了大學,成了整個鎮上唯一的大學生。小姨因為不想讀書,早早就輟學,後來就留在家裡,招了上門女婿,照顧父母。
所以,這些年,於瑤媽媽一直覺得虧欠了妹妹,自己工作有能力後,就開始幫襯着妹妹一家,外甥上大學的費用也是她出。外甥畢業後,更是工作都替他安排好。
為此於瑤不止一次說過她媽媽,說這樣無底線的幫助,只會讓別人得寸進尺。但母親卻認為這是她這個姐姐欠妹妹的。
其實,於瑤家條件也不是很好,在於瑤10歲,父母就離婚了,於瑤跟着媽媽長大。於瑤性格很獨立,讀書,工作到後來的創業一直都沒讓母親操心。所以母親的心更多都放在娘家父母和妹妹身上。
3年前,於瑤外公外婆相繼去世,於瑤媽媽也因為患上了糖尿病併發症,住進了療養院。但就算這樣,於瑤媽媽也不忘囑咐於瑤,要多關照一下她小姨家的表弟。
兒子結婚,妹妹提出讓姐姐的房子用作婚房
去年,表弟和談了兩年的對象要準備結婚了,但女方提出要在城裡有套房子才能結婚。小姨就來商量於瑤母親,說讓姐姐的房子借給她做兒子的婚房,還說以後有錢買房子了就還給她。反正她現在也沒住,空着也是空着。
其實這套房子已經準備出租出去了,但看着妹妹上門來求,還是為了外甥的婚事,於瑤媽媽就答應了。
可當小姨一家都搬進去住了不到兩個月,表弟和對象的婚事卻告吹了。婚事沒了,但小姨卻絕口不提搬走的事,就這樣一直坦然的住了下去。
為此,於瑤不止一次想讓自己母親不要一味的這麼付出,但每次母親都以她也就只有妹妹一個親人的話回於瑤。後來,於瑤乾脆也就不在過問媽媽和小姨一家的那些事。
小姨家再提要求,希望姐姐拿200萬給弟弟弟重新置辦婚房
今年年初,小姨家又通過媒人,給表弟介紹一個女孩子。據說女孩子長的挺漂亮的,表弟非常喜歡人家。兩人戀愛3個月就談婚論嫁。
女孩子提要求,彩禮28萬,還要一套市裡100平以上的房子,還得寫上女方但名字。小姨家很為難,這要求太高了,家裡也沒那個條件,所以就勸兒子放棄,但是這次兒子吃了秤砣鐵了心的非要娶女孩子,所以只能再次來求姐姐幫忙。
小姨再次找到了於瑤母親,可是面對妹妹提出的借200萬買房,於瑤母親表示無能為力,自己的養老金還要負擔療養院的費用,手裡也沒多少錢。
妹妹一看姐姐拒絕,連忙說,「於瑤不是在開公司嗎?200萬對於她來說那不是小意思嗎?」於瑤母親說,「孩子開公司這些年,我也沒過問過,但聽說也挺難的,最近各行各業都不景氣。」「那你幫我給於瑤打個電話,先不說借錢的事,就說你想她了,讓她來看看你,我在你這兒等她。」於瑤母親沒辦法,只好給女兒打了電話,定下這個周末來看望。
周末一早,小姨就帶着表弟來到了於瑤母親的療養院,這次沒有像以前那樣空着手,提了個花籃,買了幾樣水果。
到了就親熱的和於瑤母親拉起了家常,話里話外就說這個即將結婚的媳婦多好。於瑤母親只是偶爾附和兩聲。
10點左右,於瑤到了,一進門,看見母親旁邊的小姨和表弟,先是愣了一下,然後就不動聲色的和他們打了招呼。
小姨又開始向於瑤說起這個即將過門的兒媳婦,於瑤說,那恭喜啊,小姨,什麼時候結婚告訴我,我一定包個大紅包。
小姨說,「婚事快了,就是現在遇到點困難,女方希望我們在市裡買套房,現在就是錢不湊手。於瑤,小姨知道你現在生意做的也挺大的,要不借200萬給小姨周轉一下,讓你表弟先把婚結了。以後有錢一定管你。」
於瑤聽完,也沒生氣,她說,「 公司現在挺困難的,因為疫情原因,接不到訂單,已經好幾個月入不敷出了,我還想讓小姨幫我一把呢,既然現在表弟要結婚,那我也不好為難你,就算我在困難,表弟結婚我也會包個2萬元的大紅包。這是我這個表姐的心意。」
小姨聽完於瑤這樣說,知道今天在談是不可能的了,雖然心裏不高興,但也不想得罪於瑤,拉着欲言又止的兒子走了。
一出門,表弟就開始吐槽,「這麼個大老闆,拿出200萬給我買房子怎麼了,我還是外公家的獨苗呢,大姨也不幫我說話,這麼摳,難怪她36了還嫁不出去。」
本來還準備出門送一送的於瑤,聽到了這些話後,冷笑一聲轉身回了房間。至於這些話還是別告訴母親了,母親身體也不好,說多了只會讓她傷心。
至於小姨一家,母親在世時就當普通親戚走動,母親如果去世,那以後她是不會在和他們來往的。
文章結語:
《易經》里有句俗話,叫 「斗米養恩,擔米養仇」。
意思是在一個人快餓死的關鍵時刻,你給他一斗米,讓他活了下來,他會感恩戴德,把你奉為恩人;可是如果你一直幫助他,他就會養成依賴,把你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一旦某天你沒有幫助他,他會把你當作仇人。
於瑤母親和小姨一家就是這樣,母親對小子一家的付出被看成了理所應當,如果不幫背地裡還會說你壞話。親戚之間幫忙是應該,但要幫也是幫那種懂得感恩,懂得分寸的人,至於那些你不幫背地裡還會說你閑話的白眼狼就要趁早遠離。
「人海茫茫,狼在兩旁;大千世界,毒蛇隱藏。暖不熱蛇,喂不熟狼;擦亮雙眼,不得不防。 」你的善良,需要理性的鋒芒。
對於親戚間的互相幫忙,大家怎麼看?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