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歲,你選擇在哪生活?

2021年04月20日22:50:10 情感 1745

前幾天「30歲沒結婚你會考慮將就嗎」上了熱搜,人們對三十歲的討論從婚姻、育兒到就業、升職從未停止過,去年一部《三十而已》也引發了人們對於三十歲人生選擇的各種探討,其中最普遍的問題就是關於城市的選擇,選擇了不同的城市也就走向了不同的生活,究竟是要為了夢想繼續打拚,還是應該趕緊結婚生子,到底應該選擇光鮮亮麗的大城市,還是應該回到穩定的家鄉?


「選擇題」是怎麼產生的?


每個年齡都有自己的煩惱,但是三十歲的選擇和焦慮卻格外能引起共鳴,那麼為什麼是這群人需要趕緊做出選擇呢?


因為對他們來說,三十歲來的太快了。


我國大學生畢業年齡大約為二十二三歲,研究生畢業年齡大約在二十四五歲,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畢業參加工作後,不到幾年的時間就面臨三十歲的來臨,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對三十歲的要求。


人們常說「三十而立」,原意是指人在三十歲前後建立自己人生穩定的價值觀以及為人處世的原則,但現在人們常用是否成家立業、買車買房等各種評價標準來判斷一個人是否「立」。寧寧91年出生,即將邁入三十歲,她說:「我周圍的朋友,大多數正處30歲年齡階段,未婚的占多數,切實感受到她們對30歲的恐慌,對買房、存錢、生育的焦慮。」


三十歲,你選擇在哪生活? - 天天要聞


三十歲時,父母漸漸衰老,或許已經新添了家庭成員,自己逐漸成為家裡的支柱力量,88年出生的丁玲說:「忽然發覺父母在變老,自己也不再是青春年少,在家庭中自己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責任。」


如果此時還沒有在大城市立穩腳跟,還沒實現所謂三十歲給他們提出的世俗標準,家人朋友們可能就會開始規勸,甚至自己的內心也會開始懷疑:在這裡還能「漂」多久?未來能否給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回到安穩的小城市是不是更好的選擇?「選擇題」就這樣產生了。


人們在大城市還是小城市之間選擇,考慮的因素可能是房子和落戶、升職還是生子、理想的職業與穩定的收入等等。大城市較大的經濟壓力常常使人望而卻步,但是卻有着豐富的教育、醫療、就業資源和工作機遇。


三十歲,你選擇在哪生活? - 天天要聞

求職者在西安市職業介紹服務中心查看招聘信息。新華社記者 劉瀟 攝


今年剛滿三十歲的琦琦說:「雖然現在在北京過的有點難,但總覺得充滿希望。」小城市相對而言經濟壓力較小,生活節奏較慢,但基礎設施較為滯後,人的鬥志也容易被消磨。丁玲說:「考上了體制內的穩定工作之後,就少了很多『往外走』的魄力和勇氣,所謂的『守家在地、旱澇保收』,人也慢慢變得容易安於現狀。」由此,在二者之間搖擺不定。


真的有的選嗎?


應該注意的是,選擇不是三十歲才產生的,而是早在二十多歲就已經開始了。畢業後首先選擇了大城市,就業時首先考慮了大城市,並在大城市進行發展,才會在三十多歲時再一次面臨大小城市之間的抉擇,假如畢業或就業時直接去小城市工作,就根本不會面臨這樣的選擇難題。


據公開數據顯示,2017-2019年985高校畢業生去向前十的省市中,北上廣牢牢位居前三名,一些新一線城市也是很多畢業生的首選。因此,追本溯源的看,這些人二十多歲的選擇決定了三十歲選擇的出現,那麼為什麼人們都會一股腦兒的選擇大城市作為自己進入社會的首站地呢?


三十歲,你選擇在哪生活? - 天天要聞


首先,大城市有更好的工作資源。根據各高校公布的2020年畢業生簽約企業數據可以發現,985高校畢業生去向集中在部分大型國有及民營企業。而「互聯網大廠」已經成為很多畢業生的首選,大城市對於他們來說,不僅能夠有更好的工作機會,也有更公平的就業環境即能力為上,這一點與熟人社會的小城市相比有很大不同。


除此之外,大城市的發展速度以及各種新興的行業發展也吸引着年輕人們的目光,不論是高新技術產業還是高端服務業,很多年輕人的專業只有在大城市中才有較多的需求、較匹配的崗位,以及更長遠的發展道路,很多專業在小城市甚至面臨著找不到工作的難題。今年即將研究生畢業的佳佳說:「因為我的專業是新媒體方向,所以肯定要去北京或者杭州一類城市嘗試找找工作,回老家基本就面臨著轉行。」從這個角度來看,很多年輕人甚至沒得選。


三十歲,你選擇在哪生活? - 天天要聞


最後,不管是否能夠真正留下來,很多年輕人都會希望在大城市闖蕩一番,「打個卡」,很多人都想在畢業後「往外走走」。就像網易雲熱評說的那樣,「我上那麼多年學,熬那麼多夜,做那麼多習題,頂着各種各樣的壓力,參加各種殘酷的考試。我這麼辛苦,竟然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每個人在二十多歲時,可能都懷着對未來的嚮往和年輕的夢想,希望在大城市裡擁有屬於自己的事業和未來,不想碌碌無為。光鮮亮麗的大城市,總能讓懷揣着夢想的年輕人看到希望,讓他們不甘於立刻走向所謂的安逸平穩的生活。


如何解決「選擇題」


要想解決三十歲的人生選擇題,根本上還需要各省市為人才引進做出更多努力,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解決後顧之憂。


今年我國北上廣深地區都出台了人才引進的最新政策,為留住人才做出努力。北京地區發佈了《關於優化人才服務促進科技創新推動高精尖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根據措施,凡是符合北京市高精尖產業發展方向並達到一定條件的科技創新人才、文化創意人才、金融管理人才、專利發明者和北京市緊缺急需的自由職業者,均可申請辦理引進北京落戶等相關手續。


三十歲,你選擇在哪生活? - 天天要聞


上海市發佈了《上海市引進人才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辦法》,對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並取得相應學位或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獲得省部級及以上政府表彰的人員等十八類人才予以落戶許可。


廣州和深圳為人才提供落戶政策的同時,還提供人才獎勵補助,比如廣州黃埔區入戶方面給予本科生2萬住房補貼,碩士生3萬,博士生5萬元,深圳福田區傑出人才、國家領軍人才和孔雀A類人才,獎勵60萬元。


除了超一線城市外,許多新一線城市也紛紛發佈人才引進措施,吸引人才進入,例如2020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第五名的杭州,對本科及以上學歷應屆畢業生本科1萬元、碩士3萬元、博士5萬元的生活補貼,以及各種租房補貼、安家補貼等,讓杭州在2020年成功新引進35歲以下大學生43.6萬人,人才凈流入率繼續保持全國第一。


如果各個城市都能發揮好人才引進政策的優勢,那解決的將不僅是每個人的人生選擇,更重要的是將帶動整個城市的經濟持續向好發展,幫助紓解超大城市的人口壓力,促進社會產業布局更加合理,人才培養和就業需求更加匹配,使大城市和小城市都變成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好選擇。



文字:李思睿

情感分類資訊推薦

#婚姻不需要金錢的支撐,你認同嗎? - 天天要聞

#婚姻不需要金錢的支撐,你認同嗎?

關於婚姻是否需要金錢的支撐,這個問題涉及物質與情感的平衡,我的觀點如下:1. 金錢是婚姻的"基礎設施",而非核心婚姻的本質是情感聯結和共同成長,但金錢確實構成了現代婚姻的基礎設施。就像空氣對人體的重要性——平時不易察覺,但長期缺失會危及生存
70後的獨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絕境才會重生,餘生燦爛安好 - 天天要聞

70後的獨居生活,人生只有到了絕境才會重生,餘生燦爛安好

你好,我是一名單親媽媽,79年的羊,今年46歲了,獨立撫養一個大一的娃。我在飯店工作,為了碎銀幾兩努力的奔波着,日常空閑見縫插針的寫小作文貼補家用。生活從來都是懼怕強者的,「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這句話也適合我們的生活。我從三十多歲就自
鄰里街坊那些事兒(5):潔癖和待客是兩碼事兒,不能混為一談 - 天天要聞

鄰里街坊那些事兒(5):潔癖和待客是兩碼事兒,不能混為一談

原創作品,感謝您的關注點贊、評論與轉發!我們3樓的高阿姨在社區里工作,人長得不漂亮,但能說會道,關鍵是全身上下打扮的很利索乾淨。聽對門葛大媽說,高姨可是有福之人,人家結婚幾十年,她老公從來不讓她洗衣做飯收拾家務,就連兩個孩子小時候也沒管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