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全國科普日」之際,為更好發揮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助力「雙減」職能,打通館校合作「綠色通道」,江蘇省周庄生命奧秘博物館為周庄小學五(5)班學生開展了一場特別的開學季科學課——「生物多樣性,在生物塑化標本中尋找答案」。本次活動由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指導,蘇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支持,崑山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崑山旅遊度假區經濟發展局(科學技術局)協辦,周庄生命奧秘博物館、周庄鎮團委、周庄中心小學校承辦。
在科普研學講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通過參觀生命科學主題展區、體驗研學互動課程,解密生物多樣性的起源、生活習性及產生原因,激發科學興趣,樹立生態保護意識。

科普研學講師引導學生有序入館

科普研學講師介紹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獎科普叢書
師生們走進神秘莫測的海底世界和脊椎動物王國,追溯生命的起源,從一個全新的角度探索海洋的奧秘,了解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感受生命演化的神奇與壯美。

觀察世界上第一條被生物塑化的小鰮鯨標本,了解海洋生物的演化智慧

觀察懷孕的母豬,了解陸地動物的生存特點
此外,在人體世界展廳,一場濃縮的醫學之旅也由此開啟,從一個前所未有的角度去了解自己,了解身體的各大系統以及常見疾病的發生原理和預防。
面對一件件通過生物塑化技術展示的真實展品,學生們饒有興緻地聆聽科普研學講師的講解,並不時地提出各種問題,「鯨鯊是鯨魚還是鯊魚」「為什麼棕熊的脂肪這麼厚」「我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活動現場師生互動,笑語連連。

在研學互動課上,學生們還體驗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解剖課——解剖珍珠蚌。課程從醫學解剖學的角度探索河蚌的力量來源、珍珠產生的原因以及水生生物的覓食和繁殖與生態之間的關係。

解剖珍珠蚌課程

科技志願者助教指導學生安全組裝並使用解剖工具
活動最後,每個學生都尋找並取出了「人生第一顆珍珠」,並製作出精美而獨特的珍珠飾品。

學生們學習實踐解剖並取出珍珠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礎,亦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周庄生命奧秘博物館內收藏着的生物塑化標本,向大家展示生物體的內部解剖結構,學習者可以通過近距離的觀察和有趣的講解,了解到生物適應生存發生的奇妙演化。

周庄中心小學校師生在周庄生命奧秘博物館海洋之魂展廳合影留念
來源: 光明網-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