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課竟然用上了醫學知識,它讓發聲原理變得直觀透徹了。」上海市徐匯區東二小學的俞赬煒老師,這兩天在第二屆上海市學校合唱指揮教師培訓班的線上課程中,認認真真當起了學生。
作為上海文教結合項目,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指導、上海音樂學院主辦、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承辦的這個培訓班8月26日結業,它雲集了世界各地諸多合唱專家。學員也來自全國各地,甚至還有不少來自美國、俄羅斯、英國等國的師生。

國內外大咖解決實際問題
「在今天看來,美育就是要構建新時代中國音樂教育體系,培養音樂專業人才,服務社會,這是我們上音的初衷。」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廖昌永說。
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的合唱團,曾拿過很多次世界合唱大賽的金獎。系主任唐哲說:「合唱是廣受大中小學校歡迎的美育形式,也最容易出效果,但很多音樂教師在實際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實際疑問需要解答。」
第二屆培訓班從8月21日至26日通過上音音教系的「互聯網+」遠程教育平台舉行,為期6天的課程排得滿滿當當。最後一日還通過專家答疑的方式,讓大家在高水準平台上共同探討。

上音老教授林華的作品被廣泛傳唱
培訓班請來國際大咖,正是為了解決「小問題」。系副主任王海靈介紹:「上海有學校合唱展演,我一直參與做評委,了解到大家有很多普遍性問題。在培訓班的課程設計上,我們把共性問題列出大框架,具體的內容再由專家出。」
培訓班主要針對上海市在職大、中、小學教師,同時也有專門通道供全網報名,上海非在職教師以及國內乃至全球的音樂師生都可以「旁聽」。最終,參與培訓的總人數有2899人,年紀最小的學員只有17歲,最大的68歲。

王海靈合唱指揮經驗豐富
才上了兩天課,俞赬煒就覺得「信息量太大,收穫滿滿,自己在日常教學中碰到的問題都能在培訓班解決」。在上海市嘉定區朱橋學校任教的王敏說,學校里生源一半以上都是外來人員的子女,「合唱對於消除成長的孤獨感以及性格養成都起到積極的作用,經過幾年合唱學習、排練、演出,孩子們身上都發生了變化。」
從報名數據來看,報名者來自34個省、市、自治區,其中長三角地區1777人,佔比63%;涵蓋土家族、藏族、傣族等18個少數民族;西部地區220人,佔比7.5%。上海音樂學院黨委書記徐旭表示,上音將繼續聚焦服務國家和城市發展重大戰略,提升文化軟實力,並進一步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拓寬社會服務範圍。
欄目主編:李君娜 文字編輯:李君娜 題圖來源:上海音樂學院提供 圖片編輯:雍凱
題圖說明:上音音教系的合唱團是世界冠軍級
來源:作者:吳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