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是人生大事,選擇終身伴侶必須慎重,千萬不能草率。在我國古代,「男女授受不親」,青年男女受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束縛,不能自由戀愛,婚姻大事必須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男女雙方在結婚之前不能見面,也無法了解對方的品行操守、脾氣性格、興趣愛好。
雖然婚嫁前男女雙方不能見面,但是,雙方長輩可以通過相親了解對方的身材相貌,一個人的容貌和儀錶,也反映了他的內心世界和身體健康狀況,看一個人的長相也可以大概知道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所以,人們歷來非常重視對面部的觀察。
面相學的來源
我們古代有一種面相學,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面部特徵來判斷運勢的方法。提到面相學,有人會說,這是封建迷信,雖然每個人對面相學的態度不同,有人贊成,有人質疑,也有人諷刺嘲笑,但面相學在我國古代十分流行,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都十分相信面相學。
據史料記載,上古時期就有了面相學,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向鬼谷子求學,鬼谷子看見孫臏臉上有凶光,便告誡他以後做事要小心謹慎,否則會有殺身之禍。後來果然,孫臏因為過度相信同門師兄龐涓而險些喪命。
民間傳說王昭君聰慧美貌,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耿直的王昭君入宮以後拒絕賄賂畫師,貪財的畫師毛延壽就在她的畫像上畫了一顆大大的「淚痣」。在我國古代,人們認為有「淚痣」的女子會克夫,皇帝見到王昭君的畫像後,心裏十分忌諱,便將她打入了冷宮。三年後,待王昭君被定為和親公主時,皇帝才一睹芳容,但後悔已晚。
面相學在中醫中的應用
戰國時期著名的神醫、我國中醫學鼻祖扁鵲,發明瞭望、聞、問、切四診療法。望診就是通過觀察病人的面部氣色診斷病情,其中就包含了面相學的理論。
一般望診中包括望神、察色、望五官三個方面。望神就是觀察病人的眼神,如果病人眼睛有光,表明病情較輕,如果眼睛無神,則表明病情較重。通過望神可以初步了解病人的病情。察色就是觀察病人面部的氣色,如果病人面色紅潤有光澤,則表示病情不嚴重,反之,如病人面色發白、發黃、發青等,則表明病情較重。望五官是指觀察人的五官來了解病人內臟器官的病情變化。
中醫學中包含了面相學,面相學中也包含不少中醫學理論。兩者是誰借鑒了誰,至今沒有定論。
「天庭壘」是什麼?
古代男方家在相親時觀察女子面相,看女方是否克夫,有沒有富貴相,身體與否健康,已經成為約定俗成的規矩。民間還流傳一句俗語:「娶妻莫娶翹翹嘴,嫁漢別嫁天庭壘」,「天庭壘」是什麼?這句話有道理嗎?
「娶妻莫娶翹翹嘴」,翹翹嘴是指嘴唇突出,老祖宗認為,嘴唇突出的女人心胸狹窄,尖酸刻薄,情緒不穩定,遇事愛撅嘴賭氣、怨天尤人。娶了這樣的女人為妻,夫妻之間會經常因為一些瑣事吵架、不和睦。嘴唇突出如果不是天生的話,那麼很可能是在成長過程中長期撅嘴形成的。所以說「翹翹嘴」的女人愛生氣、愛抱怨也有一定的道理。
「嫁漢別嫁天庭壘」,我們常常用「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來形容一個男人相貌端正,氣宇軒昂。但是「天庭壘」和天庭飽滿正好相反,有「天庭壘」的男人經常皺眉,皺起來的眉毛看着就像在額頭壘起來一塊。經常皺眉不開心的男人,要麼是因為他能力不足、事業不順、生活困頓而愁眉不展,要麼是他心思縝密、城府極深。如果男人是因為前者而總是唉聲嘆氣、眉頭緊鎖,那嫁給這樣的男人生活肯定不幸福。如果男人心計多、城府深,女人嫁給他總是在猜丈夫在想什麼,互相猜忌、夫妻不同心,日子也很難過下去。所以,老祖宗說「嫁漢別嫁天庭壘」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有人會說,每個人的相貌都是由父母的基因決定的。的確,一個人的相貌主要來自先天遺傳,有的孩子容貌與父母極為相似,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但是和先天遺傳相比,後天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環境也非常重要。一個人生活的地區環境對相貌的形成也有一定影響,比如古代南方物產豐富、生活富裕,大多數人天庭飽滿,精氣十足。而北方氣候條件差,生活不易,北方人大多地閣方圓,性格剛毅、吃苦耐勞。所以,俗語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生長環境,不同地區的人相貌特點、性格秉性出會有所不同。
一個人的面孔是折射他內心世界的鏡子。雖然不能簡單地根據一個人的相貌來認定他是好人還是壞人,但是,俗話說「相由心生」,一個人是善良還是兇惡,還是可以通過面貌反映出來的。面相柔和的人,大多數心地善良,有親和力;而面相兇惡的人,多數心地也不好。當然也有面善心惡的人。如果想要根據面相判斷一個人的好壞並不容易,這需要專業的技巧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