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父母會發現自家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即便是有時間約束的日常作息,孩子也會毫無緊迫感可言。其實,孩子身上這種磨蹭和拖拉的行為習慣,和他們內心缺乏時間觀念,有着明顯的關聯。
時間觀念差的孩子,無法清晰地感知到時間的流逝,他們對於時間期限的約束性,常常是選擇性忽略。
事實上,孩子身上的時間觀念並非與生俱來,在其後天的成長過程中,他們對於時間觀念的認知會逐漸明確。而在這其中,如果父母們能掌握,培養孩子時間觀念的正確方法,那麼孩子磨蹭、拖拉的習慣改變就會水到渠成,而這要比不斷地催促和嘮叨,更有成效。
閔閔家女兒非常慢,做什麼事情都拖拖拉拉。就拿吃飯的事情來說吧,女兒孩一隻手拿着饅頭,另一隻手慢悠悠地揪着饅頭塊,全程細嚼慢咽不慌不忙。
在一旁守候的閔閔,則一臉生無可戀的樣子,手拿鐘錶給女兒看,閔閔希望錶盤上的時間能夠喚醒孩子的行動力。
還有放學的時候,別的同學都雀躍着跑出校門,而閔閔的女兒卻慢悠悠地走在隊伍後面,時不時地還會停下來抬頭仰望天空。站在校門口焦急地等待着閔閔,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其實生活中動作慢的孩子不在少數,如果家長們追根究底的話就會發現這些孩子身上大多數有着缺乏時間觀念的共同特徵。
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父母的督促會被當成耳旁風,沒有時間觀念驅動的孩子們「慢而不自知」。
時間觀念差對孩子的成長有影響
時間觀念差,使得孩子們在行動力上缺乏緊迫感,這就容易導致他們形成拖拉、磨蹭的壞習慣。尤其是對於低年齡段的孩子而言,時間觀念不強,很容易導致他們出現懶散、被動的負面性格特徵。
缺乏時間觀念還,會影響孩子的做事效率。尤其是在孩子入學以後,他們每天要承擔一定量的家庭作業。
如果孩子自身缺乏時間觀念,那麼他們就會不得不,花費更長的時間來完成學習任務,這也就容易使得他們陷入,「疲勞戰術」的學習誤區之中,最後落得個「事倍功半」的效果。
缺乏時間觀念,還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發展,在與同伴相處的過程中,常常遲到、拖集體後腿的孩子,很難在同伴中成為受歡迎的對象。
而且,經常不守時的孩子,還有可能會遭到同伴們的區別對待,他們在人際關係處理上也會相對吃力。
如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家長們可以這樣做
有些父母會通過指責批評的方式,來應對孩子缺乏時間觀念的行為表現,家長們希望孩子能夠在批評和指責中做到行為改正。
但是事實上,父母過分的職責和批評,只會徒增孩子的內心壓力,這使得他們在負面評價中,變得更加缺少主動權。無法擁有自我行動管理信心的孩子,只能被缺失的時間觀念牽着鼻子走。
1. 教會孩子認識時間
時間其實是一個看不見也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所以對於一些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他們對於時間的認知非常淺薄。
在他們眼中,一個小時和十分鐘的時間差異,很難被準確認知。所以,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們與其把精力放在報時、催促上,還不如把時間放在,教會孩子認識時間上。
2. 制定時間計劃表
時間計劃表,對於孩子的行為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家長們可以通過時間計劃表的約束,來讓孩子明白時間的寶貴。
在制定時間計劃表時,父母們可以先着眼於一些小事,讓孩子在短時間內感受到時間的變化。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們再適當地豐富計劃表的內容,讓孩子們可以感受到,稍長一點時間的意義和價值。
3.適當地給予懲罰
如果父母一直捨不得,讓孩子見識到,時間觀念缺乏所帶來的弊端,那麼他就很有可能會忽視,時間的重要性。
所以,父母們有必要不讓自己成為孩子的依賴,適當地讓他們嘗到不遵守時間規則的苦頭,這樣更加能強化,孩子充分利用時間的意識。
結語:
缺乏時間觀念的情況,在孩子們身上並不少見,父母們與其被動地忍受,不如主動幫助孩子找到改善這一情況的正確方法。培養孩子正確的時間觀念,充分發揮其自主性,這樣更容易幫助孩子擺脫磨蹭、拖延習慣的困擾。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