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企業家說:「看待問題如果都跟別人一樣,還不如看看報紙。」
誠然,我們不能夠人云亦云,要學會獨立思考。
很多問題,順着大家的思維去看,會誤入歧途,需要學會反着看。
社會上,誰是有錢人,誰是窮人。還真的不要看打扮,聽他說什麼,而是要觀察一些細節,順着、反着都思考一下,就一目了然。
長期缺錢的人,多半有以下幾個通病,在社交時,你要擦亮眼睛。

01
待人特別大方:把自己捨不得用、捨不得吃的東西,送給他人,以為可以得到幫助。
在我們的印象中,窮人總是摳摳搜搜的,什麼都捨不得花,什麼都捨不得扔。
其實這是他在家裡的樣子,他一旦出門,要去社交了,就特別大方。
他寧願苦了自己,也要在社交的時候,讓人舒服。畢竟,他對人脈的需求很大。
作為70後,我出生在農村,看過很多農村人的人情世故。
就說我的母親吧,她每年春天,都會做很多的筍乾。
把筍乾弄好之後,會進行歸類。最好的筍乾,一定要留起來,在過年的時候,送給拜年的親戚。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母親還把自認為最好的雞蛋,長得最壯實的鴨子,都留起來。
我畢業的時候,成績還不錯,就打算填報中專學校。那時候,中專是會分工的,很吃香。
母親為了填報志願這件事,特意到縣裡的教育部門,找了一個表姑,多番詢問。每次去,都會把最好的東西帶上。
表姑呢?看到母親來了,也會體現出熱情。但是對母親的要求,卻不正面回應。
表姑把家裡剩下的掛曆,送給母親,作為回禮。
母親到村裡,逢人就說:「這掛曆有多好......」
當我長大之後,就明白了,母親給人的,是最貴的,但是在有權有勢的人眼裡,都是不值一提的;別人回敬的,都是不要的,而母親卻沒有看過,以為是寶貝。
事實上,母親送禮之後,得到的幫助是微乎其微的。對方往往顯得不耐煩,隨便敷衍。
總是過摳門的日子,卻把最好的給了他人,這社交是很用心,但是卻沒有動心,效果很糟糕。
窮人,使勁成全「大方」的印象,也只是感動了自己。

02
說話喜歡沾光:把富有的親戚朋友掛在嘴邊,引以為豪,也特別有面子。
與人聊天的時候,你一定聽過這樣的話:「我的一個親戚,在省城開店鋪,一年的收入就是好幾十萬。他的店鋪流水,一個月都是百萬了。」
也有人會談起某個朋友的勵志故事。說他如何讀書,如何創業,吃了多少苦頭。並且把這個朋友當成偶像。
這樣的話,聽多了,就覺得很可笑了。畢竟,別人有,不等於自己有。就是兄弟有,也不等於你有;父母有,也不一定會給你。
如果有人說,自己和某個土豪一起吃過飯,還談笑風生。你就問他:「打個電話給土豪,看他是否記得你的名字?」
我的老家,有句罵人的話:「我認得你姓『丘』。」
也就是說,富人的社交很廣,一起吃過飯的人,基本沒有什麼印象。應酬,僅僅是客套,你千萬不要較真。
喝酒之後說的話,你聽着就行了。酒醒了,多半會忘記。
你對富人介紹:「我是小黃。」
第二天,富人見到你,很有可能喊:「小丘......」
不得不知道,那些喜歡沾光的人,你就不要多理會了。他有什麼親戚,很厲害,都和你沒有啥關係。你要是通過他去找富親戚,那就是拐彎抹角的關係了,根本就靠不住。

03
喜歡尋找借口:把自己很窮的原因,歸結於社會、他人,還橫加指責。
「要不是我那個弟弟拉着我,我早就發財了。」
「要不是朋友聽我的話,我的生意就做起來了。」
「要不是城裡不準擺攤,我靠擺攤都賺幾十萬了。」
類似的話,你是應該聽過的。這就是窮人口頭禪,也是對社會和他人的吐槽,對人生的遺憾的總結。
只要是兩人合作,失敗了。錯的人,永遠是對方,而不是自己。畢竟,自認為,是很聰明的,考慮走到。
既然人那麼聰明,又為什麼不單幹呢?這樣想,就把事實拆穿了。
有一個大家熟悉的故事:「蜀鄙二僧。」
窮和尚要去南海,就向富和尚辭行。富和尚說:「我準備了很久,要去南海,也沒有敢去,你怎麼行啊。」
窮和尚靠一瓶一缽,就去南海走了一個圈,回來了。窮和尚,主打一個不聽勸。
到底誰是富人,誰是窮人,我們應該反着看,窮和尚是心靈富有的人,也未來可期。
做人也是一樣,什麼都聽別人的,都怪別人,是心窮的體現,是做事,不夠胸有成竹;能力上不能把控,對他人有很強的依賴思想。
記得我們村裡,有兩兄弟,弟弟開墾果園,種黃桃。哥哥說:「還沒有看到村裡人種果樹發財。」
弟弟堅持了五年,年收入達到了十幾萬。哥哥就不做聲了。
弟弟讀了大學,學了農業,也有銷售渠道,而哥哥一直種地,初中畢業。不可同日而語。
至於社會,我們應該抓住發展大趨勢,而不是期待社會給自己餡餅,坐等社會照顧。吃照顧飯的,總有五保戶的形象,扶不起來。
04
作家三毛說:「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悲劇大半和金錢脫不了關係。」
最可怕的是,窮人生活在悲苦之中,卻不承認,或者渾然不覺。還使勁裝出很富有的樣子,說出他人的致富經,給自己貼金。
做人真實的自己,一步一步走,雖然困難重重,但終究會變好。
一個人變富,往往是從心靈變富開始的。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