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人不可錯過!百年前台北老照片~《臺北寫真帖》(The View of Taipei)

2024年04月30日03:43:18 歷史 159111
台北人不可錯過!百年前台北老照片~《臺北寫真帖》(The View of Taipei) - 天天要聞 台北人不可錯過!百年前台北老照片~《臺北寫真帖》(The View of Taipei) - 天天要聞
11:57
* 所有內容視頻均從 YouTube 共享、轉發和嵌入。 如有違規或錯誤,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推薦

6件珍貴文物,多和松江有關,他們直接捐了! - 天天要聞

6件珍貴文物,多和松江有關,他們直接捐了!

「松江的寶貝理應留在松江!」在日前舉行的松江區博物館接受捐贈儀式上,熱心市民陸俊偉質樸的回答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當天和他一起來到博物館捐贈文物的還有鄭旭華、封履寧、李益忠、梅亞民4名松江市民,博物館工作人員認真聆聽了每一名捐贈者和文物的故事,並為他們頒發捐贈證書。「在國際博物館日和松江區博物館開館...
國際茶日 | 不解之緣,當土耳其茶葉遇到中國龍井 - 天天要聞

國際茶日 | 不解之緣,當土耳其茶葉遇到中國龍井

5月21日是「國際茶日」。土耳其是全世界人均茶葉消耗量最多的國家之一,眼下,正值土耳其採茶季。里澤省位於黑海沿岸,這裡降水豐富、山脈綿延。冬天厚厚的積雪覆蓋茶樹,而到了春天,融化的雪水就會滋養土壤,使生長出的茶葉保持穩定的風味。每年的5月中旬到11月初,都是土耳其茶的採摘季。傳統的採摘方式是用大剪刀收割,...
烏克蘭之殤(中):從領土變遷看東部與西部為何會互相看不順眼? - 天天要聞

烏克蘭之殤(中):從領土變遷看東部與西部為何會互相看不順眼?

在廣闊的東歐平原上,蜿蜒2285公里的第聶伯河,從俄羅斯瓦爾代丘陵南麓發源後,一路向南注入黑海,由於從源頭到入海總落差僅有253米,所以第聶伯河的中下游流速緩慢,河道格外寬闊,在成為烏克蘭「母親河」滋潤這片肥沃土地的同時,也將烏克蘭分割為東西兩部分,烏克蘭的內部地緣格局自此天然分
看到賴御史的悲慘結局,才明白林相懟慶帝的高明,范閑註定是孤臣 - 天天要聞

看到賴御史的悲慘結局,才明白林相懟慶帝的高明,范閑註定是孤臣

《慶余年2》的劇情已經漸入佳境,又體會到了第一季熟悉的權謀燒腦感覺。尤其是第十集的朝堂博弈,真的一個個都是千年的老狐狸。看完了一遍後,還能讓觀眾復盤。#頭條創作挑戰賽#之前范閑故意收了檢蔬司戴公公的三千兩,然後就被賴御史彈劾了。經過了一番激烈的辯論,才引出范閑「受賄」的深意。
法國版「斷臂維納斯」:專家鑒定結論反常,西方歷史果然可疑 - 天天要聞

法國版「斷臂維納斯」:專家鑒定結論反常,西方歷史果然可疑

近代以來,伴隨西方崛起,西方人的運氣開始爆棚,走到哪裡,都能發現當地人死活都發現不了的文物;在地上隨便一挖,就能挖到幾千年都沒發現的東西。1820年,在愛琴海的米洛斯島——一座沒有淡水的彈丸小島上,一個農夫挖出「斷臂維納斯」雕像,後被法國得到,如今放在盧浮宮中。
疑問重重:呂后竟要殺韓信?政治智慧缺失還是權謀大戲? - 天天要聞

疑問重重:呂后竟要殺韓信?政治智慧缺失還是權謀大戲?

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文|小青歷史編輯|小青歷史呂后殺韓信:權謀下的悲歌在漢朝的輝煌歷史中,韓信的傳奇一生如同一顆璀璨的流星,划過天際,留下深深的痕迹。
2030年的智慧城市,什麼模樣? - 天天要聞

2030年的智慧城市,什麼模樣?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關於深化智慧城市發展 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意見圍繞總體要求、全領域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全方位增強城市數字化轉型支撐、全過程優化城市數字化轉型生態以及保障措施等5個方面着力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數據局 財政...
一地市委書記,任上被查 - 天天要聞

一地市委書記,任上被查

湖北省紀委監委5月21日消息,恩施州恩施市委書記、二級巡視員蘇勇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湖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蘇勇(資料圖)報道顯示,5月15日,蘇勇出席了公開活動。公開簡歷顯示,蘇勇,男,土家族,1971年2月出生,湖北咸豐人,199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1年7月參加工作,華中農業大學農作物專...
不能忘卻的「和平天使」——記中俄友好「信使」嘎麗婭 - 天天要聞

不能忘卻的「和平天使」——記中俄友好「信使」嘎麗婭

新華社哈爾濱5月21日電(記者劉赫垚)在中俄邊城黑龍江省綏芬河市,嘎麗婭這個名字家喻戶曉。這個年僅17歲的女孩,以蘇聯紅軍軍使翻譯的身份奔赴炮火連天的要塞戰場勸降日軍,將美好年華定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戰場。時光匆匆,嘎麗婭彷彿從未遠去,她的壯舉一直被後世銘記。

歷史分類最新資訊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四川人口經歷過哪些變遷?

四川作為中國的一個省份,其人口歷史經歷了很多變遷,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變遷事件:1. 史前時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區活動,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遺址等。2. 古代:自秦漢之後,隨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澇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長相對緩慢,人
無論男女都應該管住下半身,萬一有疏漏,後果必然是禍事臨門 - 天天要聞

無論男女都應該管住下半身,萬一有疏漏,後果必然是禍事臨門

在北宋的揚州府有一個叫謝洪的小地主,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在鄉下的縣城裡也算是一個小土豪。謝洪有一個族兄叫謝海,二人關係不錯。謝海有一個情人賈氏,而且還是有夫之婦,二人暗中勾搭成奸,這個婦人長的很漂亮,尤其那事讓謝海十分迷戀,謝海常常在謝洪
考場舞弊?後果驚人!揭秘人頭落地的真實教訓 - 天天要聞

考場舞弊?後果驚人!揭秘人頭落地的真實教訓

一樁晚清科場案揭示的清代科舉FuBai現象前言科舉制度是東方大國古代選拔官員的一種選拔制度,延續了1300多年,其中清代科舉制度更是嚴格而龐大,也是東方大國封建社會的一大特色。在這個看似公平而公正的制度背後,卻隱藏着許多不為人知的NeiMu

全站最新資訊

唐尚珺結束第16次高考:我走了彎路,不希望有人學我 - 天天要聞

唐尚珺結束第16次高考:我走了彎路,不希望有人學我

2024年6月9日,最後一場生物考試結束,35歲的唐尚珺走出考場,他的第16次高考宣告結束。 唐尚珺出生在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公安村,從2009年至今參加過16次高考。過去,他曾被中國政法大學、廈門大學、廣西大學、重慶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錄取,但都放棄了,選擇繼續復讀。 2023年,唐尚珺參加了第15次高考。他考了594分...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 天天要聞

中國最早的粽子與端午節的淵源

端午節,這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為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不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載着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一、粽子的起源據考證,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之前,那時它並非專為端午節而制,而是用於祭祀祖先和神靈。這一習俗,體現了古人對天地自然的敬畏與對祖先的懷念...
@所有考生:拼過了,你們都很了不起!看廈門家長及親友花式迎接考生 - 天天要聞

@所有考生:拼過了,你們都很了不起!看廈門家長及親友花式迎接考生

在廈門一中思明校區外,一考生家長開心擁抱走出考點的孩子。(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 攝)昨日高考結束,記者前往廈門一中思明校區、廈門雙十中學枋湖校區、海滄實驗中學等考點,採訪考生以及在外等候的家長。昨日下午6點半,記者在廈門一中思明校區門口看到,許多考生走出考點後,與前來迎接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來一個大大的擁...
外媒:拜登稱他與馬克龍已就利用被凍結俄資產幫助烏克蘭達成共識 - 天天要聞

外媒:拜登稱他與馬克龍已就利用被凍結俄資產幫助烏克蘭達成共識

【環球網報道】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9日表示,他與法國總統馬克龍已就利用被凍結的俄羅斯資產幫助烏克蘭問題達成共識。當地時間8日,美國總統拜登在巴黎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據報道,當地時間6月8日,馬克龍在巴黎同到訪的拜登舉行會談。當被問及兩人是否討論過上述問題以及是否已達成共識時,拜登回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