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軍情站》解密軍用運輸鐵道 中興一號

2024年03月13日15:33:23 歷史 342925
影/《軍情站》解密軍用運輸鐵道 中興一號 - 天天要聞 影/《軍情站》解密軍用運輸鐵道 中興一號 - 天天要聞
5:20
* 所有內容視頻均從 YouTube 共享、轉發和嵌入。 如有違規或錯誤,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文章推薦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 天天要聞

第1視點|跟隨總書記回望百團大戰偉大勝利

7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省陽泉市考察。他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重溫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光輝歷史,了解當地開展革命歷史教育、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等情況。 陽泉獅腦山主峰 形如刺刀的百團大戰紀念碑直指蒼穹 不遠處,...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 天天要聞

日本女星疑似家中去世,遺體腐爛多日無人發現,年僅45歲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女演員遠野凪子近日疑似被發現死於家中,年僅45歲。7月3日,遠野凪子的助手前往其位於東京都豐島區的公寓拜訪,卻始終無法與她取得聯繫。助手隨後聯繫公寓管理公司並報警。警方在室內發現一具倒在地上且已腐爛的女性屍體,現場確認該女性已經死亡,根據狀況判斷其死亡已有幾天時間,警方不認為存在被害...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 天天要聞

鑒往知來|百團大戰:戰績輝煌,永垂史冊

立獅腦山巔,望太行雲煙。那座座峰巒如同無言的豐碑,銘刻着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軍民同仇敵愾、勇御外侮的崢嶸歲月、不朽功勛。 7月7日,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紀念日,正在山西陽泉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百團大戰紀念碑廣場,向百團大戰烈士敬獻花籃,參觀百團大戰紀念館,緬懷抗戰烈士英雄事迹。 1940年8月,為粉碎...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 天天要聞

觀潮的螃蟹丨不能忘記的抗戰歷史,不曾忘記的無名之輩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7月7日,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血與火的14年抗戰,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無數國人在民族危亡時挺身而出,奉獻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超過3500萬人。在抗戰相持階段,湖南是對日戰事最多、最慘烈的正面戰場之一。當時全省人口3000萬,徵募的兵...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 天天要聞

抗戰回望38︱《保衛盧溝橋》:「盧溝橋是我們的墳墓」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文獻數據平台合作,推出「抗戰回望」系列,選取抗戰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場,觸碰抗戰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七七事變」吹響了全民族抗敵禦侮的號角。作為事變中的重要場景,盧溝橋迅速為國人所熟知...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 天天要聞

古人用秸稈,也是燒嗎?

焚燒秸稈,常被誤認為是千年傳統,實則是現代農業的「時代病」。古人用秸稈,少有「一燒了之」的草率,而是千般用法、萬種智慧。 從《齊民要術》到《陳旉農書》,從堆肥還田到修築屋舍,秸稈在古人的手中,是滋養農田的肥料,是遮風擋雨的材料,是飼養牲畜的食糧。焚燒秸稈,絕非古人首要的選擇,而是現代化農業發展中人們...

歷史分類最新資訊

全站最新資訊

灶台邊的女人(35) - 天天要聞

灶台邊的女人(35)

嘴上不服氣歸不服氣,老邢思考後還是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她也承認楊姨從來沒說過老闆娘不想聽的話,不是誇老闆娘的衣服好看,就是讚揚老闆娘教子有方,幾個孩子都教育的那麼好。最最重要的是,老闆娘對胖丁那份特別的情感,被楊姨敏感地捕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