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手機國補:補貼能否疊加?地區差異大、簽收核驗難題怎解

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落地「滿月」,全國各項消費數據增長亮眼。2月20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稱,截至2月19日24時,今年以來,全國汽車報廢更新16.9萬輛,超397萬名消費者購買12大類家電以舊換新產品超487萬台,超2671萬名消費者申請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3類數碼產品購新補貼,電動單車以舊換新64.7萬台。

受以舊換新政策帶動,相關行業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今年以來,全國報廢汽車回收量同比增長約35%,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同比增長超20%。

在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取得成效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在網上吐槽「各地區補貼差異大」「核銷補貼流程麻煩」等。南都記者調查獲悉,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商品和品牌範圍確定遵循「國家統一框架、地方細化實施」的原則,但在具體補貼品類和補貼金額上,各地在細化實施上都存在差異。

新華社照片

國補和舊機補貼能否疊加使用?

根據發改委文件,2025年,消費品以舊換新國家補貼繼續對家電、電腦等八大品類發放專享補貼。但各平台除了「以舊換新國家補貼」(以下簡稱國補)外,也專門設置了「以舊換新舊機補貼」(以下簡稱舊機補貼)。國補和舊機補貼的區別是什麼?這兩者能否疊加?這是社交平台上經常被提到的問題。

南都記者調查發現,國補指的是由政府直接提供的財政補貼,旨在降低特定商品價格;而「舊機補貼」則是一種促銷方式,通常指的是消費者購買新產品時,通過舊產品抵扣部分價款,分為企業自發行為和政策性補貼兩類‌。

從實施主體來看,國家補貼由政府主導,通常來自財政預算;而舊機補貼主要由商家執行,但有的也可能會在政府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下開展。

在實際操作中,舊機補貼和國補可能同時存在。例如,2025年部分數碼產品國補不再要求「以舊換新」,購買新機時直接抵扣補貼。但在京東等部分電商平台,數碼品類還同時提供了舊機補貼,這也就意味着消費者購買符合補貼標準的數碼產品時,可以同時享受國補和售賣舊款產品拿到的優惠。

此外,儘管大部分「以舊換新」國家補貼的產品範圍內並不需要「提交舊款」這一步驟,但在有些品類,享受國補則必須「提交舊款」。如《2025年度電動單車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明確,對個人消費者交售報廢老舊電動單車並換購合格新車的,給予「以舊換新」補貼。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負責人介紹稱,「需要提醒消費者的是,參加以舊換新活動獲得的購新補貼不包含舊車售賣金額,交售的舊車按當地報廢車的市場價回收,回收後將進行拆解處理,目的是將風險隱患較高的老舊電動單車淘汰。」

也就是說,消費者將電動單車「以舊換新」之後能獲得兩個實惠:一個是舊車售賣的金額,報廢的舊車按市場價回收;另一個是買新車國家給予的購新補貼,雙管齊下,讓真金白銀直達消費者。

上述商務部流通發展司負責人表示,考慮到近年來我國鋰離子蓄電池發展雖然較快,但鉛酸蓄電池在電動單車用電池中佔比接近80%,且安全性較好、價格便宜,深受消費者青睞,對於報廢老舊鋰離子蓄電池電動單車換購鉛酸蓄電池單車的消費者,適當加大補貼力度,符合電動單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行動要求和現實情況,體現安全導向。

各地區補貼品類、金額為何差異大?

就目前來看,「以舊換新」補貼新政效果顯著。不過,有部分消費者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發文稱,「各地補貼差異大,想要領到外地的補貼」。

南都記者調查獲悉,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商品和品牌範圍確定遵循「國家統一框架、地方細化實施」的原則,在具體補貼品類和補貼金額上,各地在細化實施上確實存在差異。比如,國家層面通過《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明確了核心品類為汽車、家電及家裝廚衛三大類,並強調以綠色、智能、低碳產品為導向。在中央框架下,各省市可結合本地產業特點、消費需求及財政能力擴展品類。

國家鼓勵各地自主確定和增加補品類,滿足了消費者多元化換新需求。例如,湖北在國補產品範圍中,新增了跑步機、電動牙刷、咖啡機、血氧儀、按摩器、足浴盆、遊戲機等智能產品;在湖南,潔面儀、智能音響、瓷磚、湘繡、床上用品也可享受國補。

新華社照片

哪些品牌、平台可以參與國家補貼?從各省發佈的《2025年家電、數碼和家裝廚衛產品以舊換新實施細則》來看,都需要平台、企業進行申請,申請要求包括近三年無重大安全事故、經營狀況良好、產品符合國家標準、有專業服務能力等。例如,湖南省明確的參與企業名單,包括京東、美團、蘇寧、通程電器等,其合作品牌可納入補貼範圍。

從各個承接國補活動的平台來看,各平台也在持續申請各地的補貼權限。比如,拼多多可以領取上海、江蘇、山東、湖北等地的國家補貼;京東可以領取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湖北等地的國家補貼;淘寶可以領取上海、廣東、湖北等地的國家補貼。

此前,商務部商務部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支持符合條件的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產品參加數碼產品購新補貼。相關負責人介紹,不論是內資、外資企業,還是國有、民營企業,不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不論是線上平台企業還是線下實體企業,都能夠公開、平等地參與補貼政策。各地將合理確定並及時更新參與的主體名單,對於嚴重失信及出現嚴重違法違規情形的列入負面清單,不得參與補貼。

此外,各省、市在補貼金額上也存在差別。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稱,2024年加力實施時,是綜合考慮了各地常住人口數量、地區生產總值、汽車和家電保有量等因素,測算確定了各地資金分配規模。今年將把2024年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各地執行情況作為新增的一項因素,進一步優化資金分配,目的是要向2024年工作成效較好的地區有所傾斜。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於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直接向地方安排的資金總體按照9:1的原則實行央地共擔,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中央承擔比例分別為85%、90%、95%。各省級財政根據中央資金分配情況按比例安排配套資金,省以下經費分擔辦法由省級財政確定。

若某地區用完中央下達的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額度,超出部分由該地區通過地方資金支持,中央不再負擔。截至2025年12月31日未用完的中央下達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額度收回中央。

享受國補的手機簽收時如何現場核驗?

在各地國補細則不同的背景下,各地消費者要想拿到補貼,實施上也存在區別。根據國家補貼政策要求,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需要現場拆盒激活。在手機、數碼產品國補落地時,社交平台上,如何在簽收時核驗也成為討論的焦點。

按照上海市2025年落實國家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購新補貼規定,網上購買數碼產品時,消費者通過已領取「品類券」的支付機構app,1券1單逐筆核銷,於訂單支付時按補貼標準享受立減補貼。同時,消費者需配合銷售員或者快遞員,由本人當場核驗sn碼、激活系統並保存激活照片。參與企業則需將採集到的商品名稱、銷售金額、sn碼、imei碼等信息上傳地方平台並留存用戶和設備信息、激活照片等資料備查。

由此不難看出,線下購買國補手機時核驗的任務在店員身上。但線上購買手機的話,核驗的工作就要由快遞員負責。一位在上海購買了國補手機的網友向南都記者透露,收貨時客戶首先要拍攝盒子的sn碼、開機後的sn碼、盒子和手機顯示的sn碼合照,再由快遞小哥進行上傳,校驗成功後才算簽收成功。

「店員屬於產品售賣方,有義務、有耐心、有經驗協助消費者現場核驗收穫,但快遞員屬於第三方,沒有經過現場核驗的培訓,而且大部分快遞員派件時間有限,沒有耐心和精力幫助消費者現場核驗,所以在簽收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難。」一位商家向記者反饋。

不僅如此,在部分地區,購買國補手機、核驗簽收後,還需要上傳發票信息,這也加大了核驗難度。根據汕頭市商務局官網,消費者通過活動頁面申領相應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品類資格券,補貼方式為支付立減,完成交易後,由企業協助消費者上傳相關材料至補錄平台,包括所購產品的發票;產品購買支付憑證(交易小票截圖)、新產品照片、新產品購買支付憑證(支付界面截圖);提供sn碼、imei碼等關鍵信息,用戶驗機並註冊激活系統等照片,參與企業留存用戶和機器台賬信息備查。

汕頭市商務局在公告中表示,參與活動企業需認真審核以上核銷材料並妥善保留,逐筆登記台賬,符合條件的補貼資金由銷售企業先行墊付,參與活動的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產品銷售企業提交結算確認函、「以舊換新」信息台賬、發票清單匯總報送市商務局和第三方承辦方,由市商務局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同步審計,經審計核定後確認補貼資金。

儘管有不少網友吐槽稱國補手機「簽收難」「和快遞員搗鼓了一小時都沒成功」,但國補對手機消費的提振趨勢依然明顯。根據商務部數據,今年以來,截至2月19日24時,超2671萬名消費者申請手機、平板、智能手錶(手環)3類數碼產品購新補貼。

出品:南都政商數據新聞部

策劃:甄芹 田愛麗

采寫:南都記者 汪陳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