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金課《明青講習所》今又上新,這期節目《「科學家精神」的迴響》聚焦於「科學家精神的時代傳承」,定於7月5日(周六)19:30 在上海教育電視台首播。陳明青老師帶領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上海市魯迅中學、上海南湖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們,踏上沉浸式學習之旅,走進錢學森圖書館、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上海科學會堂等地。
在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開放大學的指導下,由虹口區教育局、虹口區教育學院聯合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創新發展中心、上海教育電視台、綠葉傳媒等多家單位,攜手全國「最美教師」、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副校長、思政課教師陳明青,傾力打造了思政大課系列節目《明青講習所》。
此次「課堂」上,師生通過觀看微電影《尋找「賽先生」》感悟永恆的科學精神,並藉助ai技術與「錢學森」先生對話,追問其堅定的回國理念。在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的斑馬魚實驗室,他們體悟學校1962屆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凱先的科研報國之路。走進中國商飛公司,他們又登上c909展示樣機,聆聽中國商飛工程總師、c909飛機系列總設計師陳勇講述我國商用飛機事業背後的艱辛與傳承,探尋國產噴氣式支線客機從藍圖到藍天的逐夢之旅。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在「課堂」之外,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科技館館長倪閩景分享對頂尖科學家所具備品質的認識,認為「自主、專註、堅韌是他們共同的特質」。錢學森之子、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與學生面對面親述父親「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的赤子情懷。
在陳明青老師帶領下,學生們在歷史追尋、榜樣對話與創新實踐中,深化理解了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核心要義的「科學家精神」深刻內涵與時代價值,領悟了「科技強國」、「科技自立自強」的深遠意義,並樹立起「把個人理想自覺融入國家發展偉業」的報國志向。
今年5月,時值習近平總書記給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垃圾分類志願者回信兩周年。總書記提出的「垃圾分類工作是新時尚」,也成為《明青講習所》首集《低碳生活新時尚》的創作原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視聽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導、廣播影視研究中心主任冷凇期望這檔節目成為「行走的紅色熔爐,沉浸式的育人陣地」,並高度評價首期節目,「節目實現了教師講台和社會舞台的聯通,同時在畫面美學上實現了精神境界的升維,並不是就思政談思政,而是融入全國社會發展的廣闊天地。」
對於後續開拍計劃,中創傳媒總裁雷磊在《明青講習所》專家座談會上建議,節目在選題上應放大視野,從思政的角度出發,向千行百業拓展;在視覺呈現上,可以突破大屏傳播的局限,探索模塊化結構;並藉助全媒體矩陣的力量,把課程系列化、長效化,真正實現一體化傳播和全新媒體表達。
上海開放大學黨委書記閔輝從「名師」「名欄」「名品」入手,認為節目要立足虹口、跳出虹口;立足課堂、跳出課堂;立足學段、跳出學段;立足學校、跳出學校,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同時,也要做好傳播工作,創造流量、爭取流量,並利用名師資源、學科資源、文化資源、平台資源,讓節目走進學校、走入課堂,將《明青講習所》打造成定位準確、內涵豐富、有傳播力的全國性思政金課品牌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