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明星醜聞頻上熱搜時,公眾似乎已對娛樂圈的喧囂習以為常。然而百度副總裁謝廣軍13歲女兒謝安迪涉嫌利用公司數據庫「開盒」孕婦事件,撕開了比娛樂八卦更觸目驚心的社會瘡疤——當互聯網巨頭的技術特權淪為未成年人的網絡暴力工具,數據安全與階層特權的碰撞正將所有人推向未知深淵。
這場風暴始於某孕婦對韓國藝人張元英的客觀評論。當她在社交平台寫下「12小時頭等艙算不上極度辛勞」後,網名為「你的眼眸是世界上最小的湖泊」的賬號立即調動粉絲展開圍剿。
身份證號、工作單位、丈夫聯繫方式等核心隱私被精準曝光,更附贈「祝你孕期家暴」的惡毒詛咒。受害者被迫註銷賬號,而施暴者卻在加拿大曬出父親月薪22萬的百度收入證明,配文「人不在國內,報警也沒用」的囂張宣言。
隨着謝廣軍朋友圈道歉信曝光,事件核心矛盾浮出水面:一個境外未成年學生如何獲取包含生辰八字、親屬關係等精準信息的「社工庫」?百度引以為傲的「字段級權限控制」為何失效?
公司宣稱的「每日6億次鑒權請求」在特權面前是否形同虛設?更諷刺的是,謝安迪曾參與的百餘次「開盒」行動中,受害者信息精準度遠超普通黑產數據,這與百度智能雲副總裁掌握的醫療、政務等領域數據資源是否存在關聯?
這場鬧劇折射出數據壟斷時代的權力異化。當《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剛實施兩月,頭部企業高管子女卻能繞開「行級數據加密」肆意調用敏感信息,暴露出技術防護在特權階層面前的脆弱性。
正如2018年劍橋分析公司利用Facebook數據操控大選的翻版,技術中立的表象下,數據控制權正演變為新型社會權力槓桿。
法律界關注焦點已超越個案追責。《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雖明確禁止教唆未成年人違法,但謝安迪案暴露出的監管真空令人震驚:跨境作案規避屬地管轄、平台對涉未成年網暴賬號處置遲緩、企業內控機制對高管權限失效。
更值得警惕的是,飯圈文化正異化為數據暴力訓練營——未成年粉絲在「為偶像而戰」的口號下,系統性學習爬蟲技術、權限突破、信息整合,將網絡霸凌升級為技術犯罪。
這場危機本質是數據資本主義的時代隱喻。當李彥宏「用隱私換效率」的價值觀滲透進企業基因,當22萬年薪高管子女將數據特權視為「家族紅利」,我們不得不質問:在算法與資本的共謀中,普通人的數字人權還剩多少生存空間?
正如深圳千名孕婦信息泄露案、韋某倒賣產婦信息案等前車之鑒所示,若不重構數據權力的制衡機制,今日的百度高管之女,或許就是明天的數據寡頭。
(本文嚴格遵守《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所述事實均來自公開報道,不涉及任何個人隱私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