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遠山
編輯|多魚
-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一直以來,世界上各主要國家都在芯片生產製造領域扮演着相應的角色,大家分工合作,也算是相安無事。
然而我國的加入卻打破這場平靜,為避免我國成長為世界上又一個芯片大國,美方現在正在着力加強對我國的科技制裁。
原本歐盟和美方站在統一戰線,共同制裁着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但這次卻做出了和美國不同的選擇,決定投資3200億元發展自己的芯片產業。
小心眼兒的美方,終於要為自己的不正當行為付出代價,或許,這次美芯片時代終於要結束了!
一、歐盟的決定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去年台積電的離去。當時為了吸引這家企業到加州投資建廠,美方開出了非常豐厚的條件。尤其是幾百億美元的芯片補貼金,實在是讓人很難不心動。
這不僅僅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企業的建廠成本,同時還能更好的幫助企業面向全球市場實現進一步發展。
結果沒想到,台積電去往美方之後,不僅僅要面臨著來自英偉達的隱患,同時還要為投資建廠墊付費用。
等美方的芯片補貼金下來後,台積電真正拿到的錢還沒有當初承諾的10%!一直到這個時候,台積電才知道自己上當受騙了。
有了台積電的前車之鑒,歐洲芯片企業在決策的過程中都變得更加小心謹慎。
一方面是懼怕美方的霸權,擔心自己也會同樣受到美方的科技制裁。另一方面則是不願放棄與中方市場的合作,切斷彼此之間的合作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打擊。
為避免遭受來自美方的衝擊,歐盟率先作出決定:接下來將是430億歐元的巨資來振興歐洲芯片產業的發展,着力解決在汽車芯片和通訊芯片上的空缺。
430億歐元摺合成人民幣約為3200多億元,可見歐盟這次也是下了血本。
事實證明,發展芯片產業已經成了當下各國實現更大發展的必經之路。
如果不能掌握芯片生產製造的自主權,那麼就很容易在未來的發展中陷入被動境地,遭到美方的科技制裁。現在的我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不過在美方的制裁下,我們並沒有屈服,而是逆流而上,不斷採取措施發展我們的芯片產業。
目前歐盟已經批准了430億歐元的項目,並且承諾會一次性支付。在這430億歐元的補貼下,相信歐洲芯片產業很快就能有所突破。
二、歐洲實幹,美方畫大餅
美方為了制裁我國芯片產業的發展,一直在想方設法拉攏可能與我們合作的對象。比如說當初的台積電,還有現在歐洲的相關企業。
他們採取畫大餅的方式將這些企業吸引到美方市場,並遵從美方芯片法案的管理和約束。
企業為了獲得這筆芯片補貼金做出了相應的犧牲,但美方卻沒有信守自己的諾言。當初承諾的400多億美元芯片補貼金,不過是一個虛妄的大餅罷了。
即使最後真的拿出幾百億美元的芯片補貼金,也是為了補貼自家芯片企業。
美方這樣的做法讓台積電感到憤怒不已,在看清美方的真面目之後,台積電負責人立刻做出戰略轉變,逐漸降低對美方市場的依賴。
接下來台積電發展的重心或將會陸續轉移到台灣省,同時還會不斷加大對歐洲市場的開拓。
當然,在經歷了這場打擊之後,台積電也更加清楚的認識到與內地市場合作的重要性。
別說是台積電了,就連美方本土的芯片企業,現在都在積極尋求與我國內地的合作,以此來穩定自己的營收。
即便有芯片法案的束縛,大家也會想方設法鑽空子,努力達成與中企的合作,穩住自己的經濟收益。
其實憑藉著美方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穩固的霸權地位,他們完全可以穩住台積電等外來芯片企業在本土市場上的發展。
但遺憾的是,拜登團隊並不算大方,明明已經做出了承諾,卻始終不願兌現。最終不僅沒能留住這些企業,還折損了自己的信譽。
如果當初真的大方拿出上百億美元的補貼金,或許還有留住這些半導體巨頭企業的可能。
總的來看,現在不管是我國還是歐洲,都在積極加大對芯片產業的發展。不同於美方的畫大餅,歐洲的芯片補貼說給就給,這將會給歐洲半導體產業未來的發展帶來極大的轉變。
在歐洲轉身離去之後,美方的芯片制裁還能持續多久呢?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