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子出生在杏花村一個貧窮的家庭,六七十年代,杏子的奶奶帶着自己的父親嫁到了杏花村。
杏子父親的繼父和母親有兩個女兒,也沒有兒子,但是父親的繼父有兩個兒子,杏子的奶奶過世以後,杏子父親沒了人照顧,也不怎麼召繼父待見。
後面杏子父親的繼父把土地分給了自己的兩個親兒子,留下了為數不多貧瘠的土地,分給了杏子父親。
這個分地的事情還得從杏子父親結婚的時候說起,因為杏子父親的繼父家庭也不富裕,加上杏子父親又是杏子奶奶帶着嫁到杏花村的。
別人更加的不待見,所以結婚就成了一大難題,本來杏子奶奶在世的時候,還準備以後張羅着給杏子父親找一個媳婦。
可是天不遂人願,杏子父親還沒有長大成人,杏子奶奶就與世長辭了。
後面杏子父親同母異父的兩個妹妹,日子就比杏子父親好很多,畢竟是杏子父親繼父的親生女兒,所以在吃穿這些方面就受到了杏子父親繼父的很多照顧。
但是杏子父親在她奶奶去世以後,杏子父親的繼父也覺得杏子父親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所以也沒怎麼打算把土地分給杏子父親。
還是杏子奶奶過世的時候,特意叮囑杏子父親的繼父好歹要給杏子父親一條活路,所以最後杏子父親的繼父才準備把貧瘠的土地分給杏子父親。
後面杏子父親快四十歲了,還是單身漢,杏子父親的繼父看着這個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兒子,心裏也不是一個滋味,非常看不慣杏子父親。
於是思來想去,就把杏子的父親攆出去住在以前的豬圈裡,杏子父親的繼父把以前關豬的豬圈騰出來分給了杏子父親,還給了他一些貧瘠的土地。
對外面,杏子父親的繼父每每遇見杏花村的人,就把自己做的這些善事告訴村裡人,畢竟在杏子父親繼父的眼裡,自己已經付出夠多的了。
畢竟杏子父親和自己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自己能把豬圈和貧瘠的土地拿出來,已經是仁至義盡了,或許在杏子父親繼父的眼裡,房子已經留給你兩個親兒子,好的土地已經給了兩個親兒子。
對這個外來的兒子,自己已經做得夠多了,但是找媳婦的事情,杏子父親的繼父卻一字不提,原因很簡單,說媳婦要花錢,杏子父親的繼父怎麼會捨得為一個和自己毫無相關的兒子多花一分錢呢!
幸運的是,和繼父分家以後,杏子父親的繼父非常勤快,自己又開墾了一些荒地,這樣,本來沒有多少土地的他,經過自己的辛勞,也算是有了更多一點的土地。
那幾年,村裡風調雨順,杏子父親莊稼的收成不錯,眼看收成不錯,杏子父親的繼父居然要收回自己的那些土地。
沒辦法,第二年,杏子父親的繼父就把原來自己的土地收了,只留下了杏子父親自己開墾的荒地。
杏子父親這個人特別喜歡幫助別人,他經常去給村裡王二娘家幫忙,別人都是他傻,可就是因為他這一點,王二娘決定給她說一個媳婦。
可是畢竟條件就只到這裡,要找什麼大家閨秀是不可能的了,後面王二娘給杏子父親找了一個大腦有點問題的女人,女人叫翠花,那時翠花二十七八歲的樣子。
平日里翠花都正常,就有時候犯病的時候喜歡亂打人,不過杏子父親年紀也大了,想着自己以後估計都說不到媳婦,於是就在王二娘的介紹下,娶了翠花。
當時翠花的父母也擔心翠花嫁不出去,看見杏子父親憨厚老實,也覺得是給杏子母親找了一個好婆家。
杏子父親娶了翠花以後,第二年,翠花母親就生下了杏子,那些年,杏子父親通過了自己的努力,請村裡人幫忙,重新修建了一個八九十平米的土坯房,一家人終於從豬圈裡搬出來了。
眼瞅日子有點起色,可是,在杏子三歲那年,杏子的母親翠花也不知道怎麼的,跑得不見蹤影了。
村裡人都在說杏子父親,說他不應該娶杏子母親,畢竟杏子母親是一個瘋女人,且不說生兒育女,即便是生兒育女,以後萬一孩子也有這個病怎麼辦。
好在杏子一切都正常,杏子母親跑了以後,杏子父親去找了很多地方,但都沒找到,後面也就放棄了。
杏子父親帶着杏子,日子很苦,但是有時候杏子父親也覺得很幸福,畢竟看着杏子長大了,心裏也暗自高興,好歹這一輩子有一個女兒,也算是老天對自己公平了。
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杏子在家做很多事情了,做飯,餵豬,幫父親去地里幹活,基本上男人地里做的活路,杏子都做過。
或許是因為從小母親走了,加上條件不好的原因,杏子非常懂事,因為沒錢,杏子中學畢業以後,沒考上高中,也就沒繼續讀書了。
不過杏子從來沒有責怪父親,畢竟這樣的家庭,還能供她上中學,杏子的父親為了自己已經犧牲很多了,要怪也只能怪自己學習成績不好,沒有給父親爭一口氣。
在農村,沒有錢,也沒有家族勢力,窮人並不受人待見,經常受到其他人的欺負,好在杏子一般都不跟別人計較,因為知道自己父親在這個村沒什麼實力。
有一次,杏子去村裡的小賣部買食用鹽,可是就因為這般鹽巴,卻給杏子戴上了一頂帽子。
事情是這樣的,杏子來到二柱家的小賣部,剛好二柱去上廁所,所以店裡沒有人,因為家裡沒鹽了,所以就在那裡一直等。
後面二柱上完廁所,來到小賣部看見杏子,於是問道:「杏子,你要買點什麼?」
杏子對着二柱說道:「叔,給我一包鹽巴。」
二柱這個人吧,心眼多,為了給自己哥哥的兒子說媒,所以就沒打算收杏子錢,畢竟打心底,二柱覺得杏子人不錯,所以就直接把鹽巴給了杏子。
還開玩笑地給杏子說道:「你和你爸的條件,叔是知道的,你們真心不容易,這錢我就不收了,對了,我大哥家的石頭一直沒有女朋友,我看你人不錯,以後要不叔給你做個媒,把你介紹給石頭,石頭這人,聽話,就是老實點,不過老實人靠譜呀!你意下如何?」
可是杏子一聽,堅決不答應,說自己還想照顧父親,不想這麼早嫁出去,說什麼也要給二柱錢,給完二柱錢以後,自己就回家了。
到了晚上,二柱準備結算自己一天的收入,卻發現有五十塊錢不見了,那個年代,五十塊錢已經很多了。
問了家裡的妻子,孩子,都說沒人拿,想來想去,自己一直在店裡,只有杏子來的時候,還有晚上關門以後自己沒守着店。
自己關門以後,就只有家裡的人在,想來想去,只有一種可能,就是杏子,肯定是杏子偷了自己的錢。
雖然想給自己哥哥家的兒子說媒,可是一想到五十塊錢不是一個小數目,在怎麼說也不能虧自己,於是就準備去找杏子父親。
給妻子說了自己的推斷,於是就跑去找杏子父親了,杏子父親被欺負慣了,逆來順受似乎在杏子父親生命里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了。
於是當二柱來找杏子父親,說了這件事以後,杏子父親就不分青紅皂白,給了杏子一頓罵,那時候杏子已經到了結婚的年齡了,二十多歲了,雖然父親沒有動手,但是聽到父親那難聽的話,和對自己的不信任,心裏非常受傷。
杏子父親不但沒有考慮杏子心裏的感受,還幫着二柱數落杏子,最後還給了二柱五十塊錢,可是杏子父親卻怎麼也沒有發現二柱所謂杏子偷來的五十塊錢。
無論杏子父親怎麼說道自己,杏子始終沒承認自己是小偷,其實錢根本就不是杏子拿的。
就這樣,杏子被冤枉了,可是杏子父親被欺負慣了,所以只要有人找上門,不管誰對誰錯,先教訓自己。
這也是杏子父親的悲哀。杏子被父親教訓以後,心靈十分受傷,本來想着自己父親都六十多歲的年紀了,一直想找一個人家戶嫁了,好照顧父親。
可是杏子經歷了這件事,徹底傷心了,對父親,她一邊是冷漠,一邊是關心,可是氣頭上的杏子還是離家出走了。
後面二柱回來以後,才發現錢是自己放迷失了,夾在了書里了,於是二柱連忙跑到杏子家裡,向杏子父親道歉。
可是為時已晚,此時的杏子已經離家出走了,那時候也沒有電話,人走了就走了,後面杏子離開以後,杏子父親沒有了活下去的理由,一天非常消沉。
加上自己患病的原因,沒幾年就病史了,後面還是自己繼父的兩個大孫子把杏子父親埋葬了,後面收的份子錢,兩人也分了。
杏子離家出走以後,跑到了縣城,最後嫁給了一個開店的老闆,也算是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後面當自己有了孩子,想起了自己的父親。
決定回杏花村的時候,杏子才發現,自己的父親早已不在人世了,杏子哭的撕心裂肺,一旁的老公不停地安慰,旁邊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的母親為什麼這麼傷心,畢竟她們不能體會這樣的感情。
二柱為這件事也是一直很後悔,良心非常自責,杏子回來以後,已經五十多歲的二柱主動給杏子道歉了。
還了杏子清白,可是杏子並沒有接受道歉,而是一句話也不說,就和老公回了縣城。
二柱也不知道怎麼的,後面就得了一場怪病,沒兩年,也去世了。
也許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運吧!想想,二十多歲的人被人冤枉,被自己的父親說道,我們不能說是杏子的錯,也不能說是杏子父親的錯,錯就錯在二柱,沒有十足的證據,憑藉直覺惹的禍。
最後用一段話和大家一起共勉。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只要一心向善,總會有福報,正所謂種如是因,收如是果。
配圖和封面來自今日頭條免費圖庫提供,與文章內容無關。
若頭條審核覺得不合適,請及時刪除。
小說是作者精心構思,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