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屈縣有一個陶匠叫做田福,他擅長燒制人物和動物的陶俑,手藝高超做出來的陶俑栩栩如生令人矚目。
後來娶了鄰縣女子劉玉蘭為妻,婚後夫妻兩人琴瑟和諧感情很好,沒曾想成親半年不到,這個田福就暴病而亡。
田福的喪事剛辦完沒幾天,劉玉蘭的父母就找上門來想讓女兒回娘家改嫁,但是她抵死都不同意,更揚言父母再提改嫁的事就與娘家斷絕關係。
劉玉蘭嫁到田家以後非常孝順公婆,公婆都拿他當女兒看待,如今兒子田福已死又沒有孩子需要撫養,老兩口憐惜兒媳也在旁勸她改嫁。
劉玉蘭抵死不從,婆婆說道:「你年輕貌美就成了寡婦以後會後悔的,你又沒生孩子還不如趁現在尋個好夫家嫁了,免得將來人老珠黃想嫁就成笑話了。」
「爹娘啊,我進了田家門就是田家人。倘若我就這樣一走了之,將來如何九泉之下見相公,他臨終前把你們託付給我贍養,我絕不會食言,所以改嫁的事抵死都不從。」劉玉蘭哭着說道。
公爹看到劉玉蘭堅持也就隨她了,自當是失去一個兒子得到一個女兒,一家三口其樂融融的生活在一起。
田福做出的陶俑栩栩如生遠近聞名,當初為了練這門手藝,他對着鏡子用泥巴將自己做成陶俑燒制。後來這些陶俑都跟着田福下葬了,劉玉蘭留下一尊田福的陶俑擺在床頭上。
每天全家人吃飯的時候,劉玉蘭都會把陶俑擱在以前田福坐的位置上,並為陶俑添飯加菜,夜裡休息的時候還會為陶俑擦拭,總之就和田福在世時一樣每天伺候着陶俑。
秋去冬來,劉玉蘭害怕陶俑挨凍就抱着入睡。有一天夜裡,懷裡的陶俑突然動了,只見陶俑伸了個懶腰坐起身來。
劉玉蘭驚呼一聲就想下床逃走,但是卻被陶俑抓住了袖子,任憑她怎麼使勁都掙脫不了。
她轉頭看去只見陶俑神奇的變大了,猛然就變成一個正常人,並且容貌與死去的丈夫一模一樣。
陶俑第一次開口說話吐字有些生澀,讓劉玉蘭別害怕聽它把話說完。
「娘子不要害怕千萬別讓人發現我,感謝你無微不至照顧我的父母。判官也被你的品行感動,這才讓我回到陽界來與你重逢。」原來陶俑竟然是回到陽界的田福。
劉玉蘭見是丈夫,她喜極而泣來到床榻上坐下,詢問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田福解釋道:「我有一位作惡多端的祖先太損陰德,子嗣到我這代就要斷絕,所以我才會年輕輕輕暴病而亡 。可是,判官見你忠貞不改嫁,怕你老無所依,所以才破例讓我回陽界與你生一個孩子養老送終啊。」
劉玉蘭聞言掩面而泣,田福像活着的時候一樣將她摟在懷裡,情到深處四目相對床帷緩緩放下高歌一曲。
拂曉過後,雞鳴三聲。田福坐起身來,他對劉玉蘭說:「判官叮囑我,回來的事千萬不要告訴別人。所以,白天我會變成陶俑,到了夜裡再變回來。」說完,田福就變成一尊陶俑。
就這樣劉玉蘭還像往常一樣對待陶俑,到了晚上就盼着與田福相會。
轉眼一個月過去了,有一天晚上田福難過的對劉玉蘭說:「娘子啊,我來陽界的期限到了,今夜前來是與你道別的。」
劉玉蘭深愛着田福,見他要走依依不捨。田福眼中滿是哀傷,嘆息一聲變回陶俑的樣子,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過了。
田福回陽界的事,劉玉蘭從未跟別人提起。但是幾個月之後,腹中漸漸隆起明顯就是有孕在身了,她借口說是長胖了,婆婆是過來人明顯發現不對。
公婆心裏有些芥蒂,雖說兒子去世以後,兒媳一個人照顧這個家。但是,老兩口也曾勸過兒媳改嫁,當初是兒媳抵死不從 。可背地裡兒媳又和男人好上還懷孕了,這件事傳出去田家顏面無光啊。
眼看劉玉蘭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村裡的流言蜚語越來越難聽,有人說劉玉蘭死了丈夫是個貪淫的兒媳才會懷孕。
婆婆一直拿劉玉蘭當女兒,聽外人這樣誹謗她不是滋味,於是找到劉玉蘭問道:「兒啊,跟娘說實話這孩子是誰的?你別害怕,娘是想找來這個男人,說服他與你成親,免得村裡人嚼舌頭說壞話。等你出嫁的時候,我們像嫁女兒一樣送你出嫁不讓你受委屈。」
劉玉蘭聽說以後很感動,沒想到婆婆一家對她那麼好,不僅沒有因為懷孕怪罪她,反而還想着替她掩飾。思忖一下,她就將田福附在陶俑身上回陽的事說了出來。
這件事太匪夷所思,婆婆以為劉玉蘭不願意說出孩子生父的名字才撒謊。她問了幾次,劉玉蘭都是如此說法只好不問了。轉眼十個月到了,劉玉蘭生下一個兒子,關於她丈夫死了很久,還生下兒子的緋聞更是愈演愈烈,眾人對生父是誰都很好奇。
這個時候,劉玉蘭生孩子的事也傳到鄰縣。有一個秀才叫做李生,他聽聞此事做了一件事,寫了一份狀紙污衊劉玉蘭是貪淫兒媳,說她不忠貞道德敗壞是個壞女人。
原來,劉玉蘭的父母當初勸女兒改嫁的對象就是李生,李生早就覬覦劉玉蘭的美貌,不在意她許配過人。
可是,劉家父母千方百計在劉玉蘭面前說李生的好話,可是劉玉蘭非但不為所動 ,還跑到李生家對他說就是死也不進李家門,這件事讓李生在鄰居面前丟了臉,他一直懷恨在心,如今聽聞劉玉蘭死了丈夫還懷孕就污衊她是貪淫兒媳。
縣令接到狀紙,立刻把劉玉蘭和李生傳到縣衙,他問道:「劉玉蘭,你孩子的生父到底是誰?」
劉玉蘭一介弱女子,此刻早已經嚇得六神無主,她弱弱說道:「孩子的生父是家中的陶俑!」
在縣令的逼問下只好把田福回陽的事說了出來。眾人聞言都當是個笑話,只當劉玉蘭怕被治罪才編的謊言。
縣令剛想讓衙役打劉玉蘭板子的時候,人群中有一個白鬍子道人喊道:「大人,我有一個辦法可以證明劉玉蘭有沒有說謊。」
縣令連忙問道:「你有什麼辦法?」
道人說:「既然劉玉蘭說陶俑是孩子的生父,請刺破孩子的食指,將血摸到陶俑身上,血完全滲入不留痕迹就說明陶俑與孩子是親生父子,反之,孩子的血不滲入輕易可以擦掉就說明劉玉蘭就在說謊。」
於是,縣令遵從道人的話將田家像田福的陶俑找來,又另外找來幾尊陶俑。緊接着讓劉玉蘭的婆婆把孩子抱到大堂刺破手指,將血逐一塗到陶俑身上。
片刻之後,只有那尊長得像田福的陶俑身上沒了血漬,別的陶俑身上的血漬還在。就這樣,劉玉蘭被無罪釋放了。
李生不滿意這個結果在大堂上吵鬧被縣令打了板子,縣令早就知道李生是個喜新厭舊之人,仗着是秀才的身份娶了好幾任妻子。
待他看到漂亮女子後就會找個理由與現任妻子和離另娶,女子是和離回到娘家,因為流言蜚語年紀輕含恨而終,李生受了教訓再也不敢去招惹劉玉蘭了。
公婆知道孩子是親生孫子後很高興,並向劉玉蘭道歉,他們錯怪了兒媳。
等孩子長到七八歲的時候,模樣和田福小時候一個模子刻出來似的,村民們這才徹底相信陶俑是田福。
劉玉蘭一直想當面感謝出言相救的道人,只是尋遍各處都沒找到就像憑空消失不見了。
有一天,她帶兒子去城隍廟,突然發現右側坐着的判官石像容貌很眼熟就是想不起在哪裡見過了,等劉玉蘭離開後,殿內傳來了笑聲。
那麼這個道人究竟是誰?他又去了哪裡呢?
(故事完)
民間故事寓在明道理辨是非,勸人心明而向善,切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