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奧運傳奇

2022年10月01日14:58:14 故事 1393

大清光緒三十年,正月二十三,「垂簾聽政」的皇太后慈禧正端坐在龍書案前批閱奏章,值日太監走進大殿,將一函件雙手高舉過頭,朗聲報道:

「啟稟太后,有一自稱奧運使者的洋人,遠涉重洋,自美州來到我大清京都,這是他呈上來的一封文書,請太后過目。」

慈禧將文書接至手中,展開一看,只見上面歪歪扭扭地書寫着這樣幾行漢字:

尊敬的大清國皇帝陛下:

茲定於公元一九○四年七月一日,在美國聖路易城舉行第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屆時歡迎貴國派運動員參加。

第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組委會主席吉皮爾斯

慈禧看罷不解其意,便令太監將禮部尚書夏霑宣上殿來。

「愛卿學識淵博,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可知此信為何意?」

夏霑湊到近前,將那文書細細看了一遍,心裏一陣發虛:「奧林匹克運動會」是個什麼玩藝兒,活這麼大,可還從來沒聽說過。如回稟太后說自己不知道?那可會惹太后發火,自己頭上這頂烏紗帽可就要丟了。想到這,他鎮定了一下,煞有介事地說:

「據臣下所知,奧林匹克是外國一個國王的名字,因運動會最初由這位國王倡導發起,故而用他的名字命名。」

夏霑說到這兒,偷偷朝太后臉上看了一眼, 見慈禧正用長指甲輕叩着龍書案微微點頭, 這才悄然出了口長氣。

「那運動會又做何解?」

夏霑見慈禧相信自己的話,心中暗喜, 掏出手帕擦了擦額上的虛汗,慢條斯理地答道:

「運者,移也;動者,活也; 運動會乃顯示人體。技能的競賽大會之謂也。」

「依愛卿所見, 我大清國應否派員參加此次盛會?」

「依臣下愚見,我大清國內, 從事武功、戲劇、雜耍、戲法等項活動的人甚多, 其中身懷絕技者亦不乏其人,鑒於此, 理應選派精壯之士前往參加,以弘揚華夏國粹,振我大清雄威。」

慈禧聽到這裡,突然一陣仰天大笑, 然後舉起右手,「啪」地一聲拍在龍書案上。 夏霑以為天機敗露,雙腿一軟,噗通一聲跪在地上, 正欲請罪,卻聽慈禧大聲說道:

「好主意!此事交你全權辦理。」

夏霑順勢趴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口中連呼 「謝太后聖恩。」

待夏霑退下殿去, 慈禧自語道:「這個夏露真是機敏過人,我剛要發佈御旨, 他已經伏地謝恩了,難得難得,實在難得!」

夏霑出得殿來,在門口遇見了值日太監,靈機一動,將那太監拉到一旁輕聲問:

「你可曾見到那位奧運使者?」

「見到了。」

「他可曾對你說了些什麼?」

「我問他奧林匹克運動會是怎麼回事,他先是哈哈大笑了好一陣,然後十分高傲地說,奧林匹克運動會就是騎驢大賽。我心想,放着馬不騎,千嘛非要騎驢?也許外國人驢馬不分,騎驢就是騎馬的意思。不過也難說,外國人玩的儘是新鮮玩藝兒。」

「『騎驢』會不會是『體育』的諧音?」夏霑提出新的假說。

「差不多,對!可能就是這個意思。」太監臉上現出頓然醒悟的樣子,「那洋人漢話說得很糟,看樣子,有些意思他根本就不知道怎麼表達,而我們說的話有一大半他也聽不懂。」

「他還說了些什麼?」

「我問他『騎驢』大賽究竟怎麼個比法,他聽不懂,我對他打了好一陣手勢,他點點頭好象懂了,隨後就表演起來。先是不停地揮動着拳頭在地上跳來跳去,

然後比划了個圓球,又比划了個方框,使勁用力一踢;然後又比划了個圓球,雙手舉過頭頂向上扔去;然後身子在原地飛快地轉了若干圈,一揚手,抬頭看着遠處的天,好象有一樣東西朝遠處飛去;然後做雙手緊提長槍式,向前跑了幾步,用力朝腳下一叉,屁股又上一钁,好象叉着了一條大鯰魚;然後這樣兒,這樣兒…」

太監一連串的「然後」,把夏霑的腦子攪成一團亂麻。

夏霑在心裏罵了聲「蠢才」,轉身就走。

太監從後面追上來,小聲問:

「大人要不要見見那洋人?」

「不必啦。」

其實夏大人心裏倒是很想見見那位奧運使者,以便悄悄地摸摸底,可是他覺得自己不能見:其一,堂堂大清國禮部尚書求教於外邦小使,見笑於世人,有失人格國體;其二,對於「奧林匹克運動會」一詞,自己已向太后做了明確的解釋,如再出新說,恐犯欺上之罪。

夏霑回到尚書府,心中暗自叫苦。 萬沒想到捕風捉影地胡謅了幾句, 選派參賽人員的差事就這麼不明不白地落到了自己頭上。 說是派人去參加比賽,誰知道洋人盡比些啥玩藝兒?將來砸了鍋,可怎麼向太后交待。


晚上,一桌豐盛的山珍海味擺在面前,夏霑卻無心動筷,只就着素菜吃了一口饅頭,喝了小半腕蓮子羹,就哭喪着臉一言不發地獨自一人回卧室歇息去了。

夫人張氏放心不下,對尚書大人的愛妾吩附道:

「玉嬌,老爺心情不好,想在朝中遇到了什麼煩惱,你去安慰幾句。」

玉嬌擺動金蓮來到卧室門外,正遇到剛剛給老爺送了香茗的丫環,手托瓷盤從裡邊出來,於是拉住問:「老爺在幹什麼?」

「老爺他坐在太師椅上,老爺他坐在太師椅上…」

「老爺怎麼啦?」

「老爺正在拿直眼兒。」

玉嬌聞聽丫環口出歹語好不生氣,揮手就是一個耳光。 丫環身子一歪打了個磨轉兒,手中的瓷盤掉在地上, 嘩啦一聲摔了個粉碎。

「放肆!什麼拿直眼兒拿斜眼兒的,那叫凝思,出神兒,若不念你剛進尚書府, 看我不賞你頓鞭子才怪!」

直到那丫環拾完了地上的碎瓷片, 含着淚走了,玉嬌這才換了副笑臉,輕挑門帘走進卧室。

「老爺, "玉嬌一邊給尚書大人輕輕地捶着背, 一邊嬌聲嬌氣地說, 「瞧您這副雙眉緊鎖愁腸滿腹的樣子,叫人好不心痛。小心愁壞了身子。」

夏霑抿一口茶,又長嘆一口氣。

「俗話說宰相肚裏能撐船, 何事讓您這般分神?」

尚書大人覺得很累,本不想說話, 無奈玉嬌百般糾纏,只得把朝中之事簡略說了一遍。

玉嬌聽罷,眉尖一挑:

「這有何難?既然太后讓老爺全權辦理,在文武大臣中挑兩個精明點兒的做領班, 再選些下九流粗坯前往參賽,不就得了。日後賽好了,老爺您功不可沒,賽不好呢,也盡可以一退六二五撤出身來。」

夏霑沉吟片刻,自語道:「也罷,事到如今,也只好如此了。」

第二天一早,夏霑揮筆擬就了一份「赴奧林匹克運動會參賽事宜奏章」,經太后裁定恩准,

當即宣布:

遠征將軍子虛,為參賽團統領;

右拾遺烏有,為參賽團軍師:

禮部選派兩名精通外語的員外郎為隨團翻譯;拔黃金萬兩為參賽費用。

一應安排甚是周密,文武百官無不稱善。

眼見啟程之日近了,子虛將軍將從全國各地選來的運動員,帶到紫禁城前的演兵場上,恭請夏霑大人親臨檢閱。

夏霑走上檢閱台,在烏木椅上坐定,放眼看去,只見四十餘名壯士整齊排列在左右兩師:人頭之上嘩啦啦迎風飄動着一面紫色大旗,上綉着「大清國赴奧林匹克運動會參賽團」一行遒勁的大字。

大旗之下又有赤、橙、黃、綠四面三角小旗。赤旗之下,站立着身着戲裝、威武雄壯的梨園武生;橙旗之下,站立着身着緊口練功服、氣宇軒昂的武林豪傑;黃旗之下,站立着身着貼身短裝,玲瓏別透的雜耍精英;綠旗之下,站立着身着長衫、高深莫測的戲法藝人。但見個個精神抖擬,容光煥發,場面蔚然壯觀,煞是好看。

須臾,獻技表演開始,各路好漢先後登場。

梨園弟子先聲奪人,鑼鼓聲中,一位腳踏厚底靴、身插靠背旗的英俊武生,踩着鼓點走上場來,行至中央,揮臂擰身甩頭,威風凜凜地來了個亮相,然後飛起腿腳,繞着場子打了一串旋子,緊接着又表演了「金錢穿眼兒」、「飛身掉叉」等舞台絕技。

戲法藝人妙趣橫生,長袍拖地,上得場來說幾句「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奧妙不同」等套話後,表演了大變活人,旱地摸魚。

雜耍精英身手不凡,五條漢子一串跟頭翻到場上,一人表演頂技,一人表演蹬技,二人表演抖風葫蘆,餘下那人將一根兩丈多長的竹桿扛到場中,往地上立,不用人扶,也不用任何東西固定,競象猴子一樣嗖嗖嗖爬了上去。在桿頭,一會兒倒豎蜻蜓,一會兒雄雞望目,足足折騰了一袋煙的工夫,而那根長桿竟像生了根似的穩穩噹噹地立在地上。

武林豪傑豈肯示弱,輪番上場,各自展示看家功夫。一位南國武師表演了外柔內剛的太極推手。一位嵩山弟子打了長拳醉拳形意拳。三位滄州好漢表演了徒手奪刀。最後上場的是一胖一瘦兩位氣功師。胖氣功師表演的是佚錘貫頂、金槍刺喉、橫拉八匹馬,豎拽九頭牛。瘦氣功師表演的是草尖漫步,蛛絲懸人。

縱觀全場,真是各顯其能,精形紛呈。尚書大人看在眼裡喜在心頭,即席揮毫賦詩一首:

各路英豪四方來,大顯神通在京城。

華夏精功蓋世無,揚威奧運如雕蟲

公元一九〇四年三月十二日,大清國赴奧林匹克運動會參賽團,搭乘英國威爾號遠洋貨輪· 自天津出發,同年六月十七日抵達美國。

俗話說「萬事亦頭難」,大清健兒來到聖路易城,未曾參賽就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

本來滿懷信心的子虛統領, 拿到翻譯成漢文的奧運會比賽項目清單一看,南瓜臉唰地一下變成了冬瓜臉, 順時出了一身冷汗。你道為甚?原來在這諸多的比賽項目之中,除射箭一項之外,其餘各項均是聞所未聞的名堂。 而射箭項目雖然國內不乏高手,但因始料不及, 竟無一人入選。堂堂的大清國參賽團, 在比賽中不能爭冠奪魁,這豈不丟臉!

消息傳開,參賽團中諸君如同皮球泄氣, 個個愁眉苦臉,不思茶飯。唯有軍師大人若有所思, 高深莫測,從容不迫。

眾頭目相聚議事時,軍師道:

「子虛大人不必焦慮。 大將軍您本是能騎善射之人,幸逢奧運會設有射箭項目, 不正好一顯身手?摘取桂冠如囊中探物,不亦樂乎! 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笑談,笑談, 」子虛尷尬地笑着拱拱手,「趁手的弓箭未帶,不便,不便。」

子虛礙於面子,不願以運動員身份躬身參賽,軍師知道不便勉強,也不多勸,往洋沙發上一靠, 眯起眼睛,獨自噓溜噓溜地吸起了煙來。

軍師賣足了關子,才清了清嗓子,慢吞吞地說道:

「既然如此,看來我們只好搬師回國了。」

子虛聞聽此言,心往上一提,急忙說道:

「遠涉重洋,寸功未立,空手而歸,恐難見國人,也不好向太后交待。」

「那, 我們參加比賽?」烏有軍師以問代答,又像是自言自語。

「我等對諸項賽事一無所知,冒然參加, 豈不是盲人騎瞎馬?」子虛苦着臉說。

走又走不得,賽又賽不得,這可怎生是好? 烏有軍師若有所悟地道:

「其實,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

子虛聽出烏有話中有話,急忙說道:「我乃一介武夫,有勇無謀,願聽軍師高見。"

「豈敢!豈敢!承蒙統領大人抬舉,下官略抒拙見。」

「軍師快快講來。」

「統領大人此次率團參賽,乃華夏前無古人之舉,僅憑國人初涉奧運賽場一條,盡可以名垂史冊,有何煩哉?再者,參賽得手,功高蓋世,賽場失意,也無罪可咎。鑒於此,我們應隨機應變,人盡其能,放開手腳大幹一番。」

如此如此,這般這般,軍師烏有眉飛色舞,唾沫飛濺,一席話直說得子虛烏濛濛的眼晴里放出了熠熠光彩,冬瓜臉復又變成了南瓜臉。

不幾日,奧運會戰幕拉開。大清參賽團兵分六路,雄赳赳氣昂昂奔赴賽場。

籃球比賽,大清隊首迎戰比利時隊。比利時隊乃時下國際籃壇的一支勁旅,而華人與籃球結緣尚屬首次。

賽前練習,比利時隊跑籃、跳投,操練得有板有眼。大清隊莫名其妙地把籃球放在場外,十條漢子赤手空拳走上場來,伸胳臂踢腿胡亂活動了一番。

老謀深算的比利時隊教練利加爾多,本來就對大清隊不摸底細,又見該隊賽前練習表現不俗,滿腹狐疑,唯恐小河溝翻船,比賽伊始,盡遭主力登場。

大清隊打頭陣的是五名清一色身着家做短裝的雜耍高手。

中線爭球燃起烽煙。

雜耍高手們雖然身體靈巧,能跑善跳,眼明手快,人人都有一身爐火純青的雜耍功夫,但無奈與籃球素昧平生,防守無着,進攻乏術,傳不會傳,帶不會帶,投不會投,只好盲目地隨着飛來飛去的籃球滿場亂竄,如同捕風捉影。比利時隊如魚得水,進攻頻頻得手。上半場結束,大清隊一分未得,比利時隊凈贏四十六分。

中場休息,比利時隊教練用鄙夷的目光朝大清隊瞥了一眼,留下五名替補隊員應付下半場比賽,然後帶上所有主力選手,逍遙自在地到附近一家酒巴養精蓄銳去了。

易地再戰,大清隊換了一個全新的陣容,由五名身穿馬褂的戲法大師取代了雜耍高手。

身穿馬褂打籃球實為世所罕見,大清隊剛一登場,觀眾席上立即發出了一片噓聲。幾位比利時選手相視而笑,心想:上半場幾個腿腳麻利的華人都如此不堪一擊,又派幾位馬褂先生上場,豈不是自出洋相?然而,戰幕重新拉開之後,球場上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大清隊接受上半場教訓,改變了戰術,由追球式防守改為區域聯防。比利時隊一旦得球,幾位馬褂頓時跑回本方籃下,齊刷刷一字排開擋住對方去路。比利時隊本來以內線進攻為主,對此防守心中發毛,內線攻進,頃刻間亂了陣腳。再看那些馬褂,球一到手立即就不知了去向,

眨眼功夫,球又奇妙地出現在前鋒隊員手 上, 趁無人防守,舉手就投,個個空心入籃, 彈無虛發。

你道為何?只因為這些戲法藝人, 不僅能將有化無,無中生有,還都在戲法表演中練就了一手百步穿楊的功夫。

場上籃球時有時無,這下可忙壞了兩位裁判, 球一失蹤,他們就在場邊東張西望地跑來跑去, 好似無頭蒼蠅。

長話短說,大清隊亂中取勝, 以八十六比五十四令比利時隊伏首稱臣。比利時五名球員個個呆若木雞, 大清隊自是一片歡欣鼓舞。


民間故事:奧運傳奇 - 天天要聞

比利時隊教練利加爾多回到球場時, 終場鑼聲剛剛響過。面對如痴如狂的觀眾, 他以為是在歡呼比利時隊的輝煌勝利, 於是一邊微笑着向看台上揮手致意,一邊怡然自得地走過去和裁判員、記分員 一一握手,好不得意。

等目光落到記分牌上, 卻傻了眼。

「砰」隨着一聲清脆的發令槍聲, 各國選手如離弦之箭衝出八百米跑道的起跑線,流星趕月, 奮勇爭光唯獨大清選手站在起跑線內木獃獃發愣。

這位身穿戲裝的大清選手不是別人, 正是那位在北京演兵場上出盡風頭的英俊武生。"咄!你為何不跑?」 坐陣督戰的子虛統領勃然大怒。

鑼鼓未敲,學徒無法投足。 」英俊武生有板有眼地回了一句地地道道的京劇道白。原來是他按唱戲辦法讓人給他敲鑼鼓才起跑,場邊的鑼鼓手一時忘了敲鑼鼓, 因而他未起跑。

明白過來後再起跑去追, 這時候外國選手早已繞着體育場跑出百米之外了。哐咧咧咧,台咧咧咧, 英俊武生踩着鼓點起步追去。

「快敲,快敲!」子虛統領急忙下令。哐咧台咧,哐咧台咧,鑼鼓傢伙越敲越快, 英俊武生的腳步越來越快。

哐哐哐哐,鑼鼓聲如同暴雨落地, 英俊武生如同脫僵野馬奔跑如飛。嗖嗖嗖, 轉眼間超過了一名又一名外國選手, 跑到最後一個彎道已把跑到最前面的外國選手甩下了五十餘米。

在萬眾沸騰之中,英俊武生像一股彩色旋風掠過終點。

狂喜之中,鑼鼓手忙中出錯, 手中傢伙非但未停,反倒敲得更歡更猛, 直害得那英俊武生又風風火火地多跑了二百多米。目睹這場比賽的外國行家震驚之餘,無不為這位華人選手惋惜, 說這位東方飛毛腿如果不是在起跑時耽誤了許多時間, 定會把世界紀錄提高半分鐘以上。

足球場上,大清隊大戰巴西隊。

巴西素有足球王國之稱,場上諸將個個腳法嫻熟,傳、切、控、帶得心應手,出神入化,相互配合默契無比,天衣無縫。進攻,慢中有快,忽快忽慢,時而中路推進,時而邊路下底傳中,時而短傳滲透,時而長傳急攻,戰術運用變化多端,令人眼花繚亂。防守一不,巴西人根本就用不着防守,因為大清隊根本就不會踢這圓滾滾光溜溜的足球。

開球以來,巴西隊雖然佔盡場上優勢,穿梭往返如入無人之境,把拉美的足球藝術表現得淋漓盡致,但頻頻起腳射門卻無一球射中。其原因不在別處,全在於大清隊守門員有一身非凡的功夫。

大清隊守門員石達明,生得五短身材,留着一圈密扎扎的絡腮鬍。此人雖然對守門之術一竅不通,但從小練就了一身超群絕倫的氣功。他叉開雙腿站在球門前面,每逢巴西人起腳射門,就氣運丹田,伸出手掌發出一股無形的外氣。在這股外氣的作用下,巴西人踢出的球不是射偏就是射高。

巴西隊員莫名其妙,如墜五里霧中。大清隊員喜不自禁,嘻嘻哈哈,心喜有守門隊員的絕招。

豈料,樂極生悲,上半場臨近結束之時,巴西隊員亂軍叢中遠程發炮,石達明措手不及,剛把丹田氣運到胳肢窩一帶,皮球已經掛角入網。

中場休息後重新開戰。巴西人自以為找到了打開大清隊球門的鑰匙,頻頻遠程發炮,進行偷襲。然而線路刁鑽,快似流星的足球,每每飛到球門前就如同飛鶩中箭,驟然減速,噗嚕嚕滾落下來,停在門前二米左右的地方。原來,大清隊門將石達明為防巴西人重演故技,下半場時一上場,就用外氣在門前築起了一道無形的屏障,把球門封了個水泄不通,猶如鐵門緊閉。

巴西隊屢攻不下,元氣大傷。石達明利用發門球機會開始反擊。他把球放在禁區內,擺擺正,倒退了十餘步,做了個深呼吸,兩手在身前向下一壓,蹭蹭蹭跑過去抬腿就是一腳。

腳到氣到勢若千鈞,足球如出膛炮彈,又平又快,撞倒了對方的前鋒、前衛,又把後衛帶了個趔趄,方向未變,速度未誠,直搗巴西球門。巴西門將一個橫空攬月把球死死抱在懷中。但由於此球來勢太猛,人抱着球,球帶着人,一同飛向網底。

再看那門將,頭部從撞破的球門網上脫穎而出,如同絲網逮魚,網繩死死套在脖子上,任憑怎樣掙扎撕扯全不頂用。直到裁判用水果刀挑斷了網繩,被勒得嗷嗷怪叫的巴西門將這才從網片上抽出頭來。

嗚呀呀,大清隊門將好生了得!巴西人受此重創怎敢再輕舉妄動,中圈發球之後,一味中場倒腳,打起了控制球。此後十多分鐘,時間空自流淌,雙方均無建樹。

比賽接近尾聲,眼看一比一的比分就要保持到終場。軍師烏有突發奇想,場外調將,把一個神頭鬼腦的替補隊員召至近前面授機宜。這位人稱貓尾巴的雜要藝人玩罈子最拿手, 身體各個部位都具有控制罈子的絕頂功夫。

貓尾巴上場換下同伴之後,趁巴西人不備看準機會搶得球,並用腳把球挑到頭上,朝着對方球門跑去,而那足球竟像抹了豬皮鰾似的粘在他頭上。等巴西諸將回過神兒來, 貓尾巴已經一溜煙跑到了巴西隊門前。 巴西守門員一個魚躍朝貓尾巴頭上的足球撲將過來,貓尾巴從容地一停一閃, 又輕輕地把頭一擺,足球從頭頂滑落到胸前, 又順着身子滾動到腳尖上,球下腳起,足球飛入對方的空門。

大清隊以二比一結束戰鬥。

巴西隊教練氣急敗壞,跑進場內揮着拳頭嗚哩哇啦地朝部下大發雷霆。巴西球員有苦難言, 禁不住淚灑球場。

拳擊比賽。大清國參賽團派出三員戰將,這三員戰將乃是:少林弟子「一陣風」、 氣功師「黑臉羅漢」、擒拿高手「獨臂怪」在三號拳台上,一陣風迎戰美國名將比爾。

雙方交手後,一陣風以守為攻,憑藉出神入化的梅花樁真功,閃展騰挪,忽左忽右,忽前忽後,像影子一樣圍着比爾跳來跳去,直把個比爾跳得如同進入了太虛幻境。

拳技高超的比爾苦於抓不到目標,迅疾兇猛的拳頭盡落空,如狗撲蒼蠅。打到第三個回合,已累得頭昏眼花的比爾,看準機會打出一記漂亮的直拳,對手應聲倒地。眾人定睛一看,被擊倒的不是一陣風,卻是那位場上裁判。那裁判捂着胸口從拳台上爬起來,氣急敗壞,當即宣布;比爾違例,判負。

在五號拳台上,黑臉羅漢迎戰英國重量級冠軍狄亞特。黑臉羅漢上場以後,運足了氣,擺一個騎馬蹲檔勢立於台中。狄亞特使出渾身解數,直拳、勾拳擺拳,刺拳雨點般地落在黑臉羅漢身上。重拳之下,黑臉羅漢如同鐵塔一般巍然不動。直到把那英國巨人累得氣喘吁吁,黑臉羅漢這時才發力出拳。拳到氣到,力過千鈞,狄亞特騰空而起,飛過圍繩摔倒台下,當場昏厥過去。

在六號拳台上,只有一隻胳膊的獨臂怪迎戰西班牙選手克乞格森。雙方剛一照面,克乞格森就先發制人,左右開弓打出了一套兇猛的組合拳。獨臂怪向後路一閃身,仲出獨臂左右一揮。克乞格森被擋回的雙臂當即脫白,像兩截繩子似的垂落下來,在身休兩側蕩來蕩去。這時獨臂怪揮動着拳頭上去,像打沙袋似的朝對方的胸部、肋部、頭部等有效部位,隨心所欲地擊打起米。裁判員見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出於人道方面的考慮,宜布中止比賽。擒拿高手獨臂怪獲勝。

跳高比賽和撐桿跳高比賽同場進行。一高一低兩副跳高架遙遙相對,設置在吉提維拉體育場的東西兩側。

兩側的跳高場地上,意大利選手羅丹、英國選手布魯希特和大清國選手京戲武生邵佔英,面對依次上升的橫杆接連免跳,打起了心理戰。

上屆奧運會跳高冠軍羅丹,雙臂交疊於胸前,神態恬游,他正養精蓄銳準備創新紀錄。

布魯希特神情高做地嚼着檳榔果。他前不久剛剛創造了世界紀錄,自恃實力雄厚,以免跳顯示其紳士風度。

京劇武生邵佔英不知有何錦囊妙計,他仰面朝天地躺在地上,翹着二郎腿,顫動着腳尖,頭枕雙將滕縫着眼,悠閑自得地哼着京劇: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

耳聽得城外亂紛紛。」

這位武生容串老生,剛把個《空城計》選段唱了半截兒,東側看台上突然爆發出一陣震耳欲靠的歡呼聲。原來,在撐桿跳高賽場上,俄國選手奧夫格尼斯基正準備衝擊世界紀錄。

跳高比賽的好戲尚未開演,撐桿跳高比賽已進行到精彩時刻。

橫杆停放在三米五O的高度上。

奧夫格尼斯基僅剩下了一次試跳機會。他在場地上轉了兩圖,手持長桿來到起跑位置,仰頭閉目默立片刻,又用右手在胸前划了個十學,然後向裁判舉手示意開始試跳。一氣強勁有力的助跑,撐桿,騰空成功了!奧夫格尼斯基從墊子上爬起來,得意地舞動着手臂跑着跳着。他的教練仰着頭跑在地上淚流滿而。栽判員跑過去用無比激動的聲音說:

「祝賀你征服了這個人類從未當跨越過的高度,榮獲奧運會撐桿跳高冠軍!」

「慢着:」大清國翻譯突然從人推里冒出來提出了抗議,「裁判先生,你大概忘記可,我大清國選手尚未開始試跳!」

裁判瞠目結舌,過了好一會兒才意識到自己的疏忽。

撤下的橫杆重新放上,放在比奧夫格尼斯基剛才跨越的高度還高五毫米的位置。由於大清國選手一直免跳,所以他必須比奧夫格尼斯基跳得更高。

素有爬桿王之稱的大清國雜算演員,把一根二丈多長的竹桿扛到場上,往靠近橫杆的地方一立, 颼颼颼爬到桿頂,回頭一看, 見橫杆離自己的腳部還有兩米多的距離,在空中打着手勢連喊「升桿。」

橫杆一升再升,升到架頂,實在無法再升了,裁判員做了個無可奈何的手勢。

爬桿王見狀,搖搖頭,也學着裁判員的樣子做了個無可奈何的手勢,又從容地朝看台上如痴如狂的觀眾招招手,縱身一跳, 在橫杆上方半米左右的地方飄然而過。

六米O五。目擊者無不大驚失色。

隨着撐桿跳高比賽的結束, 跳高場上的較量也達到了白熱化程度。這時候較量選手是羅丹、 布魯希特和邵佔英。

羅丹結束免跳後先後越過了一米七六、一米七八、一米八O三個高度, 最後在一米八二的橫杆面前敗下陣來。

布魯希特和邵佔英兩人較量。橫杆扶搖直上, 最後升到一米九口。 這一高度與布魯希特保持的世界紀錄只差兩厘米了。大清選手仍無進行試跳的意思, 布魯希特趾高氣揚地走上場來。

這位奪標呼聲最高的英國飛人,由於一味爭強好勝,免跳失當,錯過了最佳起跳高度,把自己逼進了背水一戰的境地。結果倉惶出戰,大失水準,三次試跳未過,不僅與獎牌無緣, 而且失去了取得最低名次的資格。

布魯希特垂頭喪氣地退出賽場。

邵佔英從地上爬起來,打了個哈欠,又伸了個償腰。他看了一眼橫在一米九一處的橫杆,臉上露出不屑一顧的神色。

邵佔英要求升桿。經過一番調整,橫杆停在二米四O處。這一高度比布魯希特保持的世界紀錄整整高出了四十八厘米。

好一個跟頭王邵佔英!只見他略微活動了一陣兒,脫去了外衣,退到三十米開外,跺跺腳,又往手心裏啐了口唾沫,向前猛跑幾步,一串漂亮的健子小翻兒,雙腳落地後用力往上一躥,拔地而起,翻着跟頭飛過橫杆。

全場嘩然。

裁判看着邵佔英腳下的高底戲靴頓生疑竇。

「你的。 把鞋脫下來。」這位裁判是日本人。

邵佔英脫下高底靴遞了過去

裁判把靴子拿在手中,在靴底上按了按,又敲了敲,翻來覆去地看了好一陣,指着靴底問。

「這裡邊彈簧的有?」

「彈簧的沒有,全是毛頭紙。」那佔英心中一急也說上了日本味的中國話

「拿回去研究研究。」

大清參賽團的六路奇兵,初出茅廬,成就輝煌,震驚了世界體壇,同時也引起了世界體育列強的嫉妒。

意大利領隊和俄國領隊率先發難,一起來到仲裁委員會辦公大廳。意大利領隊提出,各國跳高選手均採用單腳起跳,唯獨大清國選手採用雙腳起跳,應視為不合規範;俄國領隊提出,大清國撐桿跳高運動名曰撐桿,實為爬桿,有違慣例。

仲裁委員會接到申訴後立即召開了聯席會議。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會議決定:為保護運動員在跳高、撐桿跳高項目中的平等競爭,大清國運動員在以上兩個項目中所取得的成績無效:為防止類似情況再度發生,立即補充了跳高和撐桿跳高的新規定。跳高必需單腿起跳,撐桿跳高必需在跑動中撐桿。

意大利人和俄國人剛剛離去,比利時、巴西、美國、西班牙、英國的領隊、教練接題而至,分別對大清參賽團在籃球、足球、拳擊等項比賽中取得的成績提出異議。

仲裁委員會秉公執法,查閱了有關規章之後,認為大清選手在上述項目中沒有違例行為,取消他們的成績和比賽資格有失公允,也不符合奧林匹克精神,故將比利時等國的意見駁回。

世界體育列強豈肯普罷甘休,經過一番商議,決定採取聯合行動,聲稱如不取消大清參賽團的比賽成績和參賽資格,他們將一起退出比賽。

官司打到奧林匹克運動會組委會。組委會官員統觀全局,眼見得如再不對大清國採取措施,這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籌備起來的體育盛會將不歡而散。迫於壓力,只得忍痛割愛,以大清國運動員普遍利用巫術作弊為名,宣布大清國所有選手取得的成績全部無效,並取消下階段比賽資格。

體育列強達到目的,自是奔走相告,滿心歡喜。消息傳開,居住在聖路易城的華僑蜂擁而起,走上街頭,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

次日,各界僑胞為了進一步表示對祖國運動員的安慰與同情,紛紛邀請大清國各路高手進行公開表演。中國雜耍、戲劇氣功、武術舉世無雙,表演開始後立即引起了空前的轟動,聖路易城內萬人空卷。

大清國表演人員所到之處,觀眾擠得水泄不通。相比之下,奧運會賽場卻觀眾寡落,一片清冷。

中國功夫風靡世界始於這時。

參賽團回到北京。子虛當著文武朝臣向慈禧稟報參賽情況。當說到大清選手旗開得勝極盡風流之時,慈禧笑逐顏開,眉飛色舞。

這位喜怒無常的皇太后,提起御筆正欲親自擬定一份賜給每位參賽有功人員,宮女兩個、土地十頃、金銀若干的獎賞,豈料接着往下一聽,竟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頓時七竅生煙,擲筆於地。

子虛見狀,知趣地就此打住,俏然無聲地退至一旁。

翰林院大學士杜錦章上前啟奏:

「國人初赴奧運,不知應否載入史冊?」

慈禧怒目而視,喝道:「此事以後休要再提!」

故而,大清參賽團的這次西征之行,至今未被收)入正史,而只流傳於民間。

正史載:一九二八年中國派觀察員宋如海前往阿姆斯特丹,是中國人首次涉足奧運會;劉長春做為中國參加奧運會的第一位運動員,於一九三二年參加了第十屆奧運會的短跑比賽。其實,這些與光緒年間大清參賽團的聖路易之行相比,都是後事。

故事分類資訊推薦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 天天要聞

民間故事(瞎子摸骨)

陳乾看着手裡的玉佩嘆了口氣,這是他當初送給未婚妻林可兒的定親信物,陳家敗落後,林家嫌棄他窮,退了婚事,這玉佩也送還了回來,他一直沒捨得典當,如今家裡就剩這麼一個值錢的物件,他打算典賣了作為趕考的路費。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 天天要聞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

母親走後,我摘下給她買的耳環,大嫂面露譏諷,三天後她更不淡定1.母親走的那天,天空灰濛濛的,像是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紗布,壓抑得人喘不過氣。我跪在靈堂前,淚水模糊了視線,耳邊回蕩着親戚們斷斷續續的哭聲,心裏卻空蕩蕩的,像被人掏空了一般。母親走得很突然,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 天天要聞

女主管喝醉了,爬上了我的車,說道,我們去賓館。

張鴻蓄着一頭烏黑的短髮,眼神中帶着些許鬱鬱寡歡,他站在這座繁華都市的邊緣,獨自望着遠方林立的高樓。每一天,他就像無數城市裡的普通職員一樣,重複着簡單枯燥的工作內容。這一天也不例外,他按時走進了那間已經有些陳舊的寫字樓,坐進自己格子間的角落。「張鴻,這份文件你檢查過了嗎?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 天天要聞

父親去世,大伯帶全家要錢,我拗不過去廚房拿錢,大伯慌忙離開

原創文章,全網首發,嚴禁搬運,搬運必維權。故事來源於生活,進行潤色、編輯處理,請理性閱讀。父親去世的消息像一顆重磅炸彈,震得我們家四壁生寒。我站在客廳的窗前,看着窗外的雨絲,心裏一片凄涼。突然,門鈴響起,我打開門,只見大伯一家站在門外,臉上帶着勉強的笑容。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 天天要聞

公公住院,妻子請假醫院陪床,提前回家,卻看到丈夫慌張去倒垃圾

醫院外的疑云:當陪伴與疑惑交織在一個普通的周末,陽光透過窗戶灑在客廳的地板上,本應是溫馨寧靜的午後,但對於小芸來說,卻是一場情感的風暴即將來臨的預兆。小芸的公公因為一場突發的疾病住進了醫院,作為孝順的兒媳,她毫不猶豫地請了長假,每日在醫院裏悉心照料。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 天天要聞

78年我去當兵,給女同桌寫信兩年沒回信,退伍後去找她才發現真相

頭條改版後新增廣告解鎖,廣告開始5秒後用您發財的小手點擊右上角關閉,即可繼續閱讀【本內容為虛構小故事,請理性閱讀,切勿對號入座】1978年的秋季我剛進入高中就讀,一入校門映入眼帘的是滿園漂亮的秋海棠,青紅相間,煞是好看,正當我四處張望時,一個清秀的女孩從我身邊走過,微風吹拂着她的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 天天要聞

剛做完流產手術,婆婆做了辣子雞和水煮魚,父母連夜趕來接我回家

小雨靠在的士的后座上,臉色蒼白,疲憊不堪。一年前,她和小李滿心歡喜地步入婚姻的殿堂,兩個人憧憬着未來的美好生活。誰知這一年,幸福的生活卻出現了意外的波折。小雨患上了妊娠相關的併發症,醫生告訴她必須儘快手術,以免對生命造成威脅。術後,她需要好好休養,心和身體都需要時間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