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小白菜的身世一直以來就有多種說法。有人說她是南京人,父親是個教書先生,太平天國時隨父母逃離南京來到餘杭。不久,父母相繼去世,她成了孤女,後被喻敬天妻喻王氏收養做女兒。還有的說她原是一個土妓或者是葛家的一個童養媳。
而據楊乃武的後人稱,小白菜姓畢,名秀姑,餘杭人,童年時父親就已去世,其母王氏改嫁小販喻敬天,隨母到了喻家。小白菜容貌秀麗,人很聰慧,但不為繼父所喜,加之無伯叔,亦無兄弟,常常被市井無賴調戲、侮辱。因她喜歡穿件綠色衣服,系條白色圍裙,人又清秀,就被起了個綽號叫「小白菜」。
不管小白菜的真實身世如何,反正楊乃武冤案是由她而起的,她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故事的主人公。既然是故事的主角,人們關注的程度肯定不同於那些小角色,所以,她和楊乃武之間的「情事」就被演繹出了幾個版本。
為何要在「情事」上加註引號呢?因為,有人說她與楊乃武之間本就沒有什麼私情可言。
小白菜嫁給葛品連後,因葛家無可居之屋,他們便寄住在秀姑繼父喻敬天家。因為小白菜模樣長得標緻,經常會遭到一些市井無賴的騷擾,喻敬天怕惹麻煩,就催逼葛品連、秀姑搬出,另找住處。葛品連繼父沈體仁,不久前幫楊乃武家修房子,知道楊家是三樓三底,除自家居住外,還有空房一間。經沈體仁介紹,楊乃武同意將空房出租給葛品連住,每月租金一千文。於是,這年四月二十四日葛品連與畢秀姑搬進了楊家。楊乃武夫婦見秀姑聰明伶俐,都很喜歡她。秀姑也稱呼楊乃武夫婦為伯父伯母,叫楊乃武的姐姐為姑媽。
因為葛品連常不在家,平常只有秀姑一人,楊氏夫婦也常常請她同桌吃飯。秀姑有時也請楊乃武教她識字念經。然而,日子一長,那些占不到便宜且嫉恨楊乃武的市井無賴,便捏造謠言,肆意污衊楊乃武奸佔小白菜,還張貼了「羊(楊)吃白菜」的招貼。
謠言傳到葛品連耳里,他也起了疑心,幾次潛回家,在門外屋檐下偷聽。不過,只聽到楊乃武在書房裡教秀姑念經寫字,並未發現私情。葛品連將謠言和偷聽的情況告知了母親沈喻氏,沈喻氏見到過楊乃武與小白菜同桌吃飯,心裏也有點懷疑,便將這件事向鄰居說起。於是街頭巷尾,流言就多了起來。為了避嫌,同治十二年(1873年)閏六月,葛品連與秀姑搬到了喻敬天表弟王心培家樓上住。
據王心培說,他曾留心觀察過,並未見到楊乃武來過,也未見秀姑再到過楊家,可見楊乃武與秀姑根本沒有私情,如果有的話,二人不可能會斷得這麼乾淨。
圖為清朝官員審理案件,冤民講述案情。楊乃武與小白菜奇案即是當時影響較大的一樁冤案。
可是,關於楊乃武與小白菜的關係,市井中還有這樣一種說法:
某日,年輕貌美的小白菜與英俊威武的楊乃武不期而遇,楊乃武頓被小白菜的美貌吸引。恰好,小白菜和葛品連託人介紹租住的正是楊乃武家的房子。出於好感,再加上憐惜,楊乃武就讓小白菜幫忙做些事,給她點錢以貼補家用。二人朝夕相處,不覺生情,私下裡互換信物。楊乃武還許諾小白菜,等他中了舉人,就幫小白菜與葛品連解除婚約,自己則休掉楊詹氏娶她為妻。可是兩人的私情卻被丫鬟葛三姑察覺。還好葛三姑答應為二人保守秘密。
雖然如此,楊乃武與小白菜的私情還是被楊乃武的妻子楊詹氏和姐姐楊菊貞(淑英)發覺。在家人的逼迫下,楊乃武答應斬斷私情,專心求取功名。因為割捨不下與小白菜的感情,楊乃武還不時與小白菜相會。
為了避免節外生枝,楊詹氏提醒葛品連應儘快與小白菜圓房。楊詹氏的話引起了葛品連母子的警覺,就商量儘快從楊家搬出來。
見此情形,不願失去楊乃武的小白菜私下找楊乃武商議。而此時的楊乃武,不知是為了避免麻煩,還是真的一心為了考取功名,就堅決地勸小白菜以名節為重,斬斷私情。
小白菜憤而生恨,指責楊乃武一番後,搬出了楊家。
因為同情小白菜,人們多願意相信小白菜與楊乃武是清白的,是因惡人陷害才遭此厄運的。或許正是因為這一點,後世文人才故意對故事進行了順乎民意的演繹。可是,這樣一來,真相難免就會變得模糊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