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有水有大氣!地球的「孿生兄弟」被發現,上面會存在生命嗎?

地球的資源危機是籠罩在人類社會發展之上的陰霾,航天學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人類找到適應居住的第二家園。

經過長時間的搜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找到了一顆被稱作「孿生兄弟」的星球,這裡一年有三百八十五天,有山有水,而且根據望遠鏡的數據,這顆星球上也有類似於地球的大氣層。

什麼是「類地行星」?

系外行星被認為是地球上最接近的行星。它們還擁有行星表面大氣中的氫、氦、硫等被分解成氫氣和氦氧(或說是氧和氦),其表面具有液態水,類地行星的定義認定可以讓我們對各種不同的天體進行更好的歸類,特別是對有可能存在的行星進行專門的研究。

生命的出現是無數的偶然碰撞到一起才能產生的必然,在數以億萬級的星球中,類地星球的數量少的可憐。

想要在星球上產生生命有一個大前提,行星必須在恆星宜居帶內。行星與恆星的相對位置是能否產生適宜溫度和濕度的關鍵,由於生命產生的條件極為苛刻,如果距離過近,受到恆星散射出的大量輻射而使水分蒸發,大氣流失,那將成為熔岩煉獄,如果距離恆星太遠,無法接受足夠的輻射致使滴水成冰。溫暖的海洋,厚重而保暖的大氣層,只有行星具備這兩點特徵,才算是具備孕育生命的溫床。

僅僅處於宜居帶內遠遠不夠,這僅僅是產生生命的最初級條件,生命的形成就像是金字塔結構宜居帶可以視作是金字塔的塔基。

行星是否擁有天然衛星則在金字塔塔基之上的第二層條件,生命的形成需要數以億萬年的超長時間進行演進衛星更像是行星的盾牌,他可以為行星抵擋絕大多數來自外太空的不速之客,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脆弱的初級生命不因隕石撞擊而消亡。

受到技術條件的限制,現在我們可以觀測到的宜居帶行星數量只是九牛一毛,能夠確認的只有其中的54顆,在2015年,美國NASA在新聞發佈會上公布,在宜居帶的54顆行星中,只有四顆星球可以被識別為四顆類地行星,接近十分之一的比例,這已經將存在地外生命的可能性提高了數個重量級,按照現有估算的5億個宜居帶內行星來看,類地行星的數量將超過千萬顆。

這次發現的類地行星的名字是開普勒-452b,遠遠看去,它和地球的相似度可達到百分之九十。它本身是一顆由硅酸鹽岩石構成的岩石行星,表面是固體。

但由於技術的局限性,人們對裏面有顆行星只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就像霧裡看花,水都不知道那是一顆怎樣的行星。直到2015年,更加先進的望遠鏡投入使用後,人們才終於能較為清晰的一堵他的芳容,清晰的視野中,開普勒-452b被認定為一顆類地行星。

可是,人們對開普勒-452b的認知也僅僅是看清了而已,經過測算,開普勒-452b到地球的距離為1400光年,要知道,光從太陽到達地球僅僅需要8分鐘

這顆行星的重力和體積都是地球的數倍,這意味着人類工程設備想要在這裡達到地球上的運動效果,需要耗費地球上數倍的能量。開普勒-452b大氣層所構成的溫室效應也可以讓他的大氣溫度操持在一個較為舒適的區間。

自從開普勒-452b被認定為類地行星之後,有關於他的學界爭論就沒有停止過,一些專家認為,質量僅為地球5倍的開普勒-452b充其量只是一個迷你海王星

無論開普勒-452b在概念上屬於哪一類,毫無疑問,他和地球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開普勒——452 b以385個地球日圍繞恆星沿橢圓軌道公轉,僅比地球上365天多20天。這意味着在開普勒-452b的地表也會存在着四季變化。開普勒-452b也有一顆和太陽差不多大的恆星,雖然他的恆星比太陽大11%,也比太陽熱20%。這在動輒比太陽大數萬倍或數百萬倍的其他恆星和行星中,開普勒-452b簡直是未來人類移民的首選。

開普勒-452b的山脈是在地殼運動中形成的來自地面突出的岩層。適宜的溫度和地質結構,讓這顆行星上有液態水的可能性極高,而且水也可能是地表水源,類似於地球的江河湖海。地面蒸發的水蒸氣聚集在雲層中形成了開普勒-452b豐富的大氣層。在大氣層之下,可能已經形成了一套自我循環的水系統

所有一切都觀測結論都預示着生命的存在在開普勒-452b上有着很高的可能性,畢竟地球的初級生命就是在水中孕育,水是萬物之母,如果真的有生命存在,那將證明開普勒-452b的宜居帶環境將是穩定的,那裡出現隕石或其他宇宙事件的概率極低。

觀察結果表明,開普勒-452b的表面沒有任何有害物質可以抑制生命。相反,開普勒-452b的表面完全有可能是與地球類似的景觀。距離是一切都關鍵,在沒有更複雜更先進的技術之前,我們並沒有辦法真正弄清楚這顆地球的兄弟行星上發生的一切。

不管紛爭多麼激烈,一切的數據來源都是推測,畢竟從地球到開普勒-452b的距離實在太過遙遠,人類無法用肉眼直接對他進行觀測。即便在開普勒-452b上真的存在智慧生命,又或者開普勒-452b是未來移民的首選,在航天科技沒有進入下一階段前,開普勒-452b也只能是人類遙不可及的夢。

尋找生命的過程,其實不必捨近求遠,我們的鄰居火星或許就是最好的試驗場地。火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個與地球類似同時具有較大引力的行星,不斷有跡象顯示,火星上有固體的水。現在這些固體水被埋入了地表,根據探測器的資料,在幾百萬年或者更久以前,火星表面有液態水存在。等到航天技術迭代之後,移民火星或許並不是夢想。

不管如何,人類邁入太空的腳步已經越來越遠,更多的秘密正在等待人類一點點揭開。

外媒:研究認為,人類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化

可將二氧化碳100%轉化成乙烯,人類氣候危機或將破局?

可燃冰試採取得重大進展!如果大規模開採,將直接改變能源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