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狀閃電來自哪裡,有物理學家稱,它可能來自五維空間

2021年01月05日05:05:04 科學 1630

閃電是自然界再正常不過的一種自然現象,是雲層與地面,或者雲層與雲層間的強烈放電現象,相信每個人都有見過,但當你抬頭仰望那些延綿上百公里的超長閃電時,仍然覺得無比壯觀和神秘,宛如天空開裂一般。

不過更神秘的是球狀閃電,真實存在於自然界的圓球形狀閃電,但卻極其罕見,被科學家視為是一種超自然現象,截止今天,全世界只捕捉到幾例,而在2020年,我國科學家成功捕捉到一例,一時之間,再次激起人們好奇心。

球狀閃電來自哪裡,有物理學家稱,它可能來自五維空間 - 天天要聞

相傳球狀閃電不僅能自由移動,還具備穿了牆能力,能通過門鎖窟窿而進入室內,球狀閃電是如此奇異,以至於到了二十世紀,科學家對它仍然一無所知,不過現在,有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全新見解,它可能來自不同維度。

關於球狀閃電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1031年,我國宋朝沈括編寫的《夢溪筆談》就曾提到球狀閃電: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間出,赫然出檐,人以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然,牆壁窗紙皆黔。

在國外,古希臘人也有關於球狀閃電的記載,他們報告說,看到一個等離子小球十分明亮,在消失之前一直在地面上盤旋。1902年,在法國尼斯附近的喬治杜盧普酒店,有人觀察到一個球狀閃電到來路徑,根據目擊者描述資料來看,球狀閃電直徑一般在15~40厘米不等,顏色有黃、紫、藍、白、綠、橙、紅。

球狀閃電來自哪裡,有物理學家稱,它可能來自五維空間 - 天天要聞

現在出於個人興趣,馬克斯·普朗克光科學研究所的理論物理學家艾洛(Aiello)對球狀閃電現象產生了濃厚興趣,因為他小時候親眼看到過球狀閃電。

艾洛的回憶

30多年前的一個春季,只有十幾歲的艾洛和他姐姐一起在家裡玩耍,外面正在下一場雷雨,他們在房間里玩未插電的電纜,突然之間,他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個足球那麼大的光球,距離只有幾米。

光球沒有任何噪音,沒有任何氣味,也沒有加熱任何東西,放置幾秒鐘後,它消失了。那個時候艾洛剛開始讀高中,但高中課程根本就沒有理科,很多年後,艾洛才意識到小時候所看到的光球實際上球狀閃電。

球狀閃電來自哪裡,有物理學家稱,它可能來自五維空間 - 天天要聞

艾洛認為球狀閃電可能來自第五維空間

儘管科學家為球狀閃電的形成提供了很多假設,但現在艾洛認為球狀閃電可能來自第五維空間,可以用數字幾何來解釋。不過他強調,這種額外維度與科幻小說領域無關,因為弦理論認為,人類所處的宇宙空間可能是9+1維時空中的D3膜。

幾何學角度來看,閃電實際上是一個將天空與地面連接起來的圓柱體,如果我們橫切圓柱體,那麼圓柱體的橫截面僅為一個圓形。也就是說三維空間圓柱體在二維空間它就是一個圓形。

那麼五維空間的閃電如果出現在三維空間,那麼它的橫截面又是什麼形狀呢?艾洛認為有可能是一個球狀,也就是說五維空間的圓柱狀閃電拿到三維空間,那麼它看起來就是球狀。

球狀閃電來自哪裡,有物理學家稱,它可能來自五維空間 - 天天要聞

艾洛五維空間閃電理論引發質疑

儘管艾洛的艾洛五維空間閃電理論給球狀閃電提供了新見解,五維空間解釋可能對我們更具誘惑力,但卻遭到多名同行科學家質疑,因為球狀閃電並不是他專業研究領域。

三維空間是長、寬、高三個維度所構成的空間,四維空間由三個空間維度和一個時間維度構成,而五維空間是一個時常出現在科學中的抽象名詞,是時間、空間、層次的統一,代表着時間、空間可以自由切換,五維空間是否真實存在,還有待考證。

總結

雖然人類對球狀閃電的研究已經超過好幾個世紀,但球狀閃電仍是一種還沒有揭秘的自然現象,究竟是什麼機製造成,目前尚不清楚。

不過說它來自五維空間這個應該不太可能,因為五維空間是否存在還是一個未知數,它只存在於我們思維當中。大家對此怎麼看?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 天天要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長,不負驕陽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今天我們迎來夏天的第五個節氣小暑標誌着盛夏的登場俗話說:「小暑過,每日熱三分」小暑節氣期間正好趕上入伏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啟「蒸煮模式」這一時節,暑氣蒸騰全國從南到北,正是荷花競相盛放之時偶有清風拂過,滿塘荷香給炎熱的夏季添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 天天要聞

享年94歲!哈工大教授嚴家騄逝世,訃告:是我國工程熱物理學科的重大損失

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熱工專業創始人之一、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嚴家騄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7月7日在哈爾濱逝世,享年94歲。嚴家騄同志1931年1月出生於江蘇南通,1953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同年進入哈工大讀研,1985年任教授。歷任哈工大熱工教研室主任、工程熱物理研究室主任。曾...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 天天要聞

「丹娜絲」逐漸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 2.5 到 3.5 米的大浪

今年第 4 號颱風 「丹娜絲」備受關注。最新消息顯示,截至 7 月 7 日 17時,「丹娜絲」 為熱帶風暴級,颱風中心位於距離浙江省溫嶺市偏南方向約 190公里的東海西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 9 級(23 米 / 秒,約 83 公里 / 小時)。「丹娜絲」將先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東北方向移動,8日早晨起逐漸轉向偏西方向...
相比AI,我們更期待人類的回復;生活方式工業化與炎症性衰老相關?埃及祖先的新線索 | 一周論文新鮮讀 - 天天要聞

相比AI,我們更期待人類的回復;生活方式工業化與炎症性衰老相關?埃及祖先的新線索 | 一周論文新鮮讀

關注+星標,好搭檔不錯過7.7本周值得讀來自《自然》旗下期刊的新近發表,我們為您精選呈現。1. 將AI回復標記為人類回復能增強同理心2. 並非所有人群的衰老都與慢性炎症相關3. 古DNA揭示埃及祖先4. 擬態是否成功取決於觀察者的視角心理學 | 將AI回復標記為人類回復能增強同理心Comparing the value of perceived human
全新影響因子!科研人必備《期刊手冊》 - 天天要聞

全新影響因子!科研人必備《期刊手冊》

開放科學(Open Science)是透明、值得信賴、且可供所有人使用、重複使用並借鑒的科學,它能帶來更快、更可持續的科學發展以及更為廣泛的益處,而開放獲取(Open Access)是這一切的基礎。以OA形式發表研究,也能為研究人員和作者帶來影響力和可見度等諸多益處: 金色OA具有更大程度的引用優勢,更多的使用量和更廣的影響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