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2024年06月22日06:02:07 科學 1872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 前言 ≻—●

「樓道里的黑影究竟是人是鬼?凶宅中的狗子為何深夜慘叫?少女內衣頻頻失竊究竟是何人所為?這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從家喻戶曉的電視節目到如今的停播,一個科普節目,在播出十幾年後卻將自己播成了笑話。

走近科學停播的背後,究竟有着怎樣的隱情?這檔欄目又為何會從「走近科學」逐漸變成了「走近不科學」?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 《走近科學》的初心 ≻—●

2019年9月30日,《走近科學》播齣節目《治理水花生》,節目的放映模式均走的是正常流程,唯一令人不解的,便是片尾缺少了下集預告。

到了第二天,網絡上卻突然曝出了《走近科學》停播的消息,那期平平無奇的《治理水花生》,成為了《走近科學》的最後一集,沒有煽情的告別,沒有任何的提前通知,這檔曾經的央視王牌節目,就以這樣的方式對人們告了別。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當人們得到這條消息後,分別給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雖然很多人近10年沒有觀看這檔節目,可真到了說再見的那一刻,心裏多多少少還會有些不舍。

但也有人對《走近科學》的停播拍手稱快,在這些人看來,這個節目完全脫離了科學,只會弄一些故弄玄虛的劇情糊弄觀眾,簡直就是個笑話。

不可否認,《走近科學》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確實大量使用了「詭異」的元素,可事情的真相卻讓人大跌眼鏡,可從《走近科學》的發展歷程來看,它似乎並沒有那般不堪。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1995年,隨着「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廣電部當即就組織召開了專家座談會,討論廣播電視行業如何為「科教興國」戰略服務。

經過多位專家歷經3年時間的策劃,1998年6月1日兒童節當天,《走近科學》節目橫空出世,並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進行播出。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這檔節目的是為了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思想而誕生,在上映初期,《走近科學》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為了能更好的給觀眾普及科學知識,欄目組貼心的將節目分為了四個小版塊,分別為《科學生活》、《科學關注》、《科學人物》以及《科學信息》,有時候甚至還會請科學界的權威人士來到現場當嘉賓。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 《走近科學》轉型 ≻—●

在1998年和1999年的年度全國科教節目獎評選中,《走近科學》榮獲優秀欄目一等獎,在這個階段,《走近科學》積極配合了國家「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實事求是記錄了一系列科技節的重大事件。

但一檔電視節目的內容就算有再多乾貨,沒有人愛看也是白費功夫,《走近科學》正兒八經普及科學知識的模式並不受大眾喜歡,收視率一降再降。

根據主持人張騰岳的回憶,那段時間是他事業的低谷,也是節目組的困惑期,最差的時候,這檔節目的全國收視率為0,就像是噩夢一樣。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初期的《走近科學》欄目就如同像是在播出長新聞,其敘事方式就是國家出現了某種問題,然後出現了科學家或者工程師團隊,用自己的智慧戰勝了挑戰。

這種敘述模式充滿了正能量,而且也能從中學到很多乾貨,可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老百姓看電視的本意並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放鬆娛樂。

持續走低的收視率,讓《走近科學》被電視台「黃牌警告」,面臨被淘汰的危險,為了保留這檔節目,欄目組決定進行改版。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2004年4月份,改版後的《走近科學》出現在公眾視野,不同於之前正兒八經的新聞式科普,改版後的節目轉為了敘事,而且專挑奇聞異事。

自從節目轉型之後,收視率就開始持續攀升,獲得了收視率與滿意度的雙豐收,從央視的「棄子」一度成為了央視王牌節目。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在改版後的三年,《走近科學》的平均收視率達到了之前的15倍之多,甚至還有大量的觀眾寄來信件,提供了各式各樣的奇聞異事。

那段期間,是這檔節目最輝煌的階段,每期的收視率都在0.8左右,其中《香屍謎案》這期節目的收視率更是達到了2.17,在內部憑一時獲得了年度影響力、年度收視率等各類表彰。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之所以《走近科學》能夠成功,就是因為它抓住了觀眾的好奇心,利用詭異的配樂、故弄玄虛的劇情外加「吊胃口」式的解說方式,讓觀眾看到根本停不下來,即使不少人知道真相會令人大跌眼鏡,可還是忍不住會看完全集

《走近科學》它彷彿有一種魔力,他的觀眾上至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下至八九歲的小學生,畢竟無論是什麼年齡段的人,都無法抗拒自己的好奇心,可隨着時間的推移,《走近科學》終究還是走向了下坡路。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 走下坡路 ≻—●

2006年之後,《走近科學》迎來了批判,不少人在網絡上發帖,指責這檔節目不嚴謹,各方面製作的太過兒戲,分明是在宣傳「偽科學」。

就連人民日報也刊登了批判文章,聲稱《走近科學》是「媒體裝神弄鬼的一面旗」,不少人甚至還呼籲停播這檔欄目。

在人民的呼聲中,《走近科學》不得不開始收斂,對節目進行了調整,並砍掉了許多之前已經製作好的「獵奇類」節目,選題方向也有所變化。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根據欄目編導王敏陽所言,調整後的節目不再去強調太過怪力亂神的東西,在這種題材的處理手法上以及節目包裝上,也不會如同以往那般使用特別大的筆墨渲染。

面對觀眾們態度的轉變,節目主持人張騰岳認為,之所以觀眾會感到失望,是因為他們沒在節目里看到類似「真有外星人,還抓了活的」這樣的戲碼。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確實,《走近科學》有很多期的內容並不如開頭前言所講的那般,說白了就是「標題黨」,從而得罪了不少觀眾。

但這還不足以讓《走近科學》最終走向停播,因為就算外界存在質疑,只要電視台頂住壓力,欄目組稍微收斂一些,這檔節目就可以按照之前的模式繼續播出,真正令它停播的原因,是時代的發展以及文盲率的下降。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時代的變化增加了節目製作的難度,家家戶戶都普及了電腦,人們想看什麼東西,完全可以在晚上進行搜索。

王敏陽表示,自己找選題開始變得愈加困難,想找題材沒有,能找到的東西又特別可笑,比如說某篇文章的標題特別驚悚,結果點進去一看,內容根本和標題沾不上一點關係。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可以說,《走近科學》就是為電視時代而產生的節目,隨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這種節目變得不再那麼吸引人,可能《走近科學》剛剛播出,就會有人在網上把事件的真相搜出來公布。

不僅僅只是互聯網的普及,文盲率下降也是節目停播的重要因素,人們變得不再如從前那般「好糊弄」,不少人一看到開頭就猜到了結尾,從而喪失了繼續觀看的興趣。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之後,《走近科學》再次改版,逐漸回歸了正經科普路線,期間還播出過「打假」類型的科普節目,比如說打假燕窩功效,以及揭開「電子煙無毒」謊言,但收視率卻依舊是持續走低。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走近科學》編導王敏陽在參加同學聚會時,被同學提問道:節目的那些故事都是怎麼編出來的?

面對提問,王敏陽認真的回答稱:「沒有一個是編的,沒有一個是添油加醋誇張了的,民間的怪力亂神是沒完沒了的,有些想像和描述沒法登大雅之堂,我們甚至大部分之間都是在弱化它。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 小結 ≻—●

2019年9月30日,在播出《治理水花生》最後一期節目後,《走近科學》宣布了停播,可能選擇適宜的時間重播,亦或是永遠不再播出。

其實自從2012年以後,《走近科學》的收視率就開始一路走低,能堅持到2019年已實屬不易,與其說《走近科學》遺憾停播,倒不如說它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雖然這檔節目故弄玄虛,把幾句話就能講完的事硬是拍了幾十分鐘,成為了一個「笑話」,但不得不承認,它確實起到了科普科學知識的效果。

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建國70周年,《走近科學》在前一天停播可能也有着自己的用意,70年了,大家都已經「走進了科學」,已經不再需要《走近科學》。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主要信息源:

1、原文登載於期刊《電視研究》2008年5月5日:《從《走近科學》看央視製片人管理改革》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2、原文登載於老年日報2019年11月9日:《是「偽科學」嗎?《走近科學》停播》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3、原文登載於澎湃新聞2019年10月8日:《《走近科學》劇終!我們誤會它啦……》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4、原文登載於澎湃新聞2021年8月30日:《為何頻頻失竊?總是深夜慘叫?究竟是人是鬼?《走近科學》→走進科學......》

難怪《走近科學》被停播,十幾年的播出,愣是播成個笑話 - 天天要聞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邁向高端的新材料|從原材料到新材料,看山西轉型升級之路 - 天天要聞

邁向高端的新材料|從原材料到新材料,看山西轉型升級之路

新華社太原6月27日電(記者王勁玉)普通的玉米澱粉「搖身一變」,成為儲能利器超級電容炭;隨處可見的石灰石在科技的加持下成為納米碳酸鈣;堅硬的鋼鐵可以像紙張一樣輕薄,徒手可撕開。在轉型發展大潮中,傳統原材料通過技術革新、應用創新,成為高端新材料,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材料產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基礎性...
美國宇航局指示SpaceX在時機成熟時擊落國際空間站 - 天天要聞

美國宇航局指示SpaceX在時機成熟時擊落國際空間站

據美國宇航局稱,SpaceX被指示從軌道上為國際空間站製造一艘拖船。為此,該公司將獲得8.43億美元,這還不包括拖船的準備和發射費用。但一切都不會早於商業軌道站準備就緒,這可能晚於 2030 年。圖片來源:NASA根據各種聲明,俄羅斯最早可
月壤歸來!外媒:中國再顯太空實力 - 天天要聞

月壤歸來!外媒:中國再顯太空實力

嫦娥六號返回器25日攜帶月壤順利着陸,實現人類歷史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持續引發外媒的廣泛關注。  《紐約時報》刊文稱,中國成為首個從月球背面取回樣品的國家。嫦娥六號任務的樣品可能蘊藏着月球和地球起源的線索,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最新成果。  《紐約時報》報道截圖  報道指出,此次任務攜帶的樣品是由中國國家航...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 天天要聞

大熊貓「鑫寶」和「雲川」啟程了

今年2月,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美國聖迭戈動物園野生動植物聯盟簽署了新一輪大熊貓國際保護合作研究協議。中美雙方經過充分準備,今天,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兩隻大熊貓「鑫寶」「雲川」啟程前往聖迭戈動物園,開啟為期10年的旅居生活,延續雙方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 天天要聞

托底騰飛、5米墜落!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極限挑戰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據領克汽車官方發佈,近日,領克07 EM-P完成行業首次托底後高空墜落挑戰。據悉,此次領克07EM-P攜手中汽信科,根據真實場景設置超高難度挑戰,先托底,後騰飛,再墜落,挑戰時速50km/h正面應對托底測試、挑戰行業首次托底+翻滾雙重測試。托底:車速50km/h剮蹭底盤通過直徑為150mm的剛性半球形壁障,領克...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 天天要聞

【生物多樣性看甘孜】四川甘孜州石渠縣記錄到幼年金雕捕食畫面

近日,四川長沙貢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和西華師範大學生物多樣性與生態適應研究團隊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時,拍攝到一隻金雕亞成體的捕食活動畫面。畫面中,一隻金雕在旱獺、鼠兔的洞口耐心等候,一動不動地觀察着獵物的活動,一旦有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的獵物從洞口跑出來,就會立刻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