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經有接近200個國家、地區都承諾要減少碳排放,實現2015年巴黎協定的目標,將全球變暖的幅度控制在1.5℃以內,或者至少要控制在2℃以內,但是有研究表明,想要達到這一個目標,還是有一定的困難。
在12月8日,英國國家氣象局預測,到2024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會比工業革命前高出1.5℃,概率可能會達到27%。不過這一個情況並不意味着已經違反了2015年巴黎協定,因為這可能是暫時超過1.5℃。而如果氣溫上升幅度超過1.5℃,那首個上升幅度超過1.5℃的年份肯定會成為氣候歷史上的一個標誌性事件。所以,現在很多人都開始關注2024年的氣溫會不會像英國國家氣象局所預測的那樣。
科學家有這樣的預測,其實也很正常,因為在最近這些年,地球氣溫不斷創紀錄,在今年,與工業革命前相比,1-10月的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接近1.4℃,而11月17日的氣溫甚至比工業革命前的氣溫水平高出2.07℃,這是有記錄以來平均氣溫上升幅度首次突破2℃,在11月18日,全球平均氣溫升溫水平同樣超過2℃,達到2.06℃左右。
5大災難性生態「臨界點」
此前發表在《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當前全球變暖的情況下,地球可能即將越過16個已知臨界點中的5個,隨着全球氣溫上升幅度越來越接近1.5℃,另外5個臨界點也有可能會被突破。
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地球委員會聯合主席Johan Rockström表示,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正逐漸接近2-3℃,到時候地球可能會走上跨越多個危險臨界點的道路,為了保護人類,我們必須要採取一切有可能的措施來避免跨越臨界點。
在本月初,來自全球近200個國家、地區的氣候學家、代表出席了聯合國氣候峰會。在12月6日,由90多個國際機構的專家們聯合發出的《臨界點報告》公布,這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地球生態系統正面臨著5個「臨界點」。讓她如果地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超過1.5℃,那到2030年代,可能還會有3個「臨界點」到來。
現在地球正面臨的這5個臨界點分別是格陵蘭島冰蓋的消亡、南極洲冰架的全面崩塌、永久凍土層的大範圍融化、溫暖水域中珊瑚礁的死亡以及北大西洋大氣環流的崩潰。如果這五個臨界點被突破,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有可能成倍增加,地球可能會面臨「生態崩潰」。
霍金預言或成真?
看到這些年地球氣溫不斷上升,再加上本月初聯合國發出《臨界點報告》,地球正面臨著很多臨界點,未來可能還會有很多臨界點出現,或許有一些朋友開始擔心,當年霍金的預言會不會是真的要應驗了。
此前,著名科學家霍金曾經提出了很多預言,其中一個就涉及到當前我們地球所面臨的問題,那就是氣候變暖的問題。霍金表示,隨着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我們未來會消耗越來越多的能量,其中包括一些化石燃料。而在消耗化石燃料過程中就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被排放到大氣中就會導致地球變得更熱,到2600年地球可能會變成「火球」。
當然,霍金預言中雖然提到了2600年地球可能會變成「火球」,那只是他基於地球氣候變暖情況下所作出的預測、預言而已,並不是說地球到2600年就會真的不再宜居。
雖然沒有證據證明霍金預言會成真,大家不需要擔心,但是對於他提到的這一個預言,我們還是需要重視。因為很多研究都表明,現在地球的氣溫確實是比工業革命前更高了。導致氣溫的上升因素有很多,例如現在厄爾尼諾現象已經出現,以預計會持續到明年年初,這也會導致溫度的上升。除此之外,碳排放也是氣溫上升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現在地球這麼熱,我們人類需要承擔相當大一部分責任。
不管是從承擔責任方面出發,還是從保護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的目的出發,緩解氣候變暖的趨勢,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本月初,聯合國召開的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簡稱COP28),也是為了討論如何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
事實上,很多國家都在採取措施來應對氣候變暖的問題了,在這方面,我們國家做出的成績可以說是舉世矚目,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在2020年9月22日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我們宣布將會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政策進行減排,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雖然很多國家都表示致力於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但是我們將會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強度降幅,而且是用全世界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去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轉變。要知道,那些發達國家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過程所需的時間都比較長,一般在40年以上,甚至有一些國家需要差不多70年,而我們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過程只要30年左右。這也說明了我們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主動擔當。
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些年我們也採取了很多措施。例如我們大力開發清潔能源,建成了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清潔發電體系,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了13億千瓦。我們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這為全世界的減排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都是在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1620萬輛,我們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從第1000萬輛到突破2000萬輛,僅用了17個月時間。
除了從源頭去減少碳排放外,我們還積極採取措施去提升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也就是建設森林「碳庫」。這些年來,我們積極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森林覆蓋率已經達到了24.02%,到2025年,我國森林覆蓋率將會達到24.1%。
我們採取的這些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都是能夠減緩氣候變暖的趨勢的。不過,由於氣候變暖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並不是說單獨一個國家就能完全解決這一個問題,全球變暖不存在「安全區」,只有全世界一起去努力,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