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2023年11月06日17:32:13 科學 1649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誠摯地邀請您點擊一下「關注」,您的每一份鼓勵,都將成為我最大的動力。

2023年10月26日,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有3名航天員的神州十七號載人飛船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完美成功,這也表示着中國空間站應有與發展階段2023年度發射完美收官。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20年以來,從神五到神十七,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正在闊步前進,無論是「火箭」的安全性,還是穩定性,以及乘坐的舒適性都有了「質的飛躍」。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而解決的問題中也包括,神舟十三號航天飛行員王亞平在天空中待了不到一月的「胖」的改善。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標籤

王亞平隨着神舟十三號再登太空,身上的「第一」標籤也就更多了,雖然她是第二個女航天員,但卻是我國第一位登上空間站,且第一位在太空中漫步的女航天員。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眾所周知,想要走出太空艙,實現太空漫步,這一個看似簡單的一步,實際上是最難的,沒有幾年的針對性訓練,根本無法獨立完成。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這對於已經上過兩次太空的王亞平來說,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一開始,王亞平覺得自己的無法做到。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艙外航天服穿上的一瞬間,王亞平就覺得崩潰了,這種失重讓她連最基本的控制身體都難,更別說要出去外太空去,但是,在同行航天員的鼓勵下,以及她多年專業的訓練,讓推着她必須克服完成這一個艱巨的任務。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隨後,王亞平緊張有序的完成出艙的任務,她站在艙外的機械臂上,零距離感受着恐怖又神秘的宇宙時,王亞平被震撼到了,這一刻她覺得人類太渺小了。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之後王亞平還在太空艙創下了一個新的記錄,那就是一分鐘跳繩219個,至今沒有人打破她的記錄。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而這三位航天員還接受了國內的央視的採訪,也讓大眾更加近距離觀察航航天員的日常生活。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有細心的網友發現,王亞平、葉光富翟志剛都變胖了,這才離開地面多久,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胖了一二十斤左右,尤其是王亞平看着要比其他兩位男航天員更胖,莫非她吃的好?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120種食物

我國秉着人性化為前提,讓宇航員在太空也能感受祖國的溫暖,家鄉的溫暖,在一日三餐選擇中,給宇航員備了120種套餐,還餐餐不重樣,不僅有其他國家的軍用即食餐,罐頭餅乾等,還有數不清的中國特色美食,如什錦炒飯、紅燒豬排骨、菘菜牛肉湯尖椒馬鈴薯……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宇航員吃的食物不僅種類豐富,就連能量也是十足,有人曾經說過,在飯店上吃的一桌子大魚大肉的能量,也不如航天員吃牙膏管容器中的肉泥。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輕量化,長期保存,營養平衡卻低熱量便是航天員飲食的特點,從以上的條件來看,王亞平以及其他兩位航天員會發胖的原因,應該不是食物導致的。

其實,王亞平以及航天員變「胖」的原因並不是他們的真的長肉了,而是水腫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在空間站中,宇航員一直處於微重力的狀態,再加上太空的失重條件,由於他們沒有重力的加持,導致宇航員的體液向上半身轉移,或導致靜脈故障,導致臉部虛胖,還會伴着鼻腔充血,鼻子也不通氣,以致於三位航天員的聲音也會出現嗓音沙啞。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再加上人體內含水量較高,大部分水還都是以液體的形式存在,而血液中也存在流動的水,水會隨着體液到處流動,以致於看上去比較浮腫。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其實航天員也並不是臉部看上去浮腫,下肢,腳也是浮腫的,由於只有臉部是外露的,再加上,攝影器材的圖像本身就有點胖,以致於我們在電視機前看到的航天員更胖。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雖然,前期宇航員看起來臉部有點浮腫,但還有許多隱藏危險,也是萬萬不能忽略的。

由於液體的轉移,宇航員的血漿容積將會減少,而血漿濃縮會導致貧血,再加上宇航員處於微重力環境,人體的骨骼也會發生變化。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在地球上,我們的骨骼會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不斷接受壓力,促進骨骼的生長和強度,但在外太空中,缺乏重力,宇航員的骨骼會逐漸喪失鈣質,導致骨質疏鬆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為了對抗這一問題,我們會發現宇航員們每天都會進行有氧運動,以及一些抗阻力的訓練,來保持骨骼的健康和強度。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在失重環境下,也會對宇航員的肌肉產生影響,由於缺乏重力的刺激會導致宇航員的肌肉逐漸的萎縮。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航天員在太空中待的時間越長,這種情況就會越來越嚴重,甚至有時候基因也會發生變化,還有一種說法是,會影響女航天員的生育能力。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據相關資料表明,航天員在返回地球後,身體里93%的基因可以恢復,但剩下的7%的基因會發生變異,甚至還會發生突變,這對於宇航員身體是不可逆轉的危害。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甚至還傳出一種說法,女航天員回來,就不能生育,但對於這種說法,應該是不成立的,因為王亞平第一次從天空回來後,才懷孕生子,現在她的女兒已經快十歲了。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這樣看起來,太空惡劣的環境對男女都是平等的,其實這種說法也不完全正確。

女性相對於男性卻是比較麻煩,尤其是生理期,短期的生理期可以用藥物控制,但長期服藥肯定會對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雖說不能生育這個說法不成立,但太空的環境對於女性來說並不完美,它也不會因為女性或者人的到來,而發生變化,從而降低門檻。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太空環境中的微重力和封閉環境對於宇航員的免疫力也會產生影響,根據研究表明,長期在太空中生活的宇航員免疫力會受到抑制,容易產生疾病,嚴重的還會有一些不知名的病毒侵體,因此,這種隱形的危險,才是運動員最需要時刻注意的。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另外在天空旅行中,宇航員需要暴露在太陽風暴和宇宙射線高強度輻射下,而長期受到輻射的影響會對人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電子以及電子產品越來越多,為了生活更加便利,我們對於這些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也會變得越來越長,大人小孩亦是如此。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上班用電腦辦公,休閑時間用手機打遊戲,基本上就是機不離身,就連小孩子在學校裏面也會用多媒體教學,回家後便拿手機玩遊戲,這時,父母就會教育玩手機的孩子,大聲呵斥道:「放下手機,眼睛看壞了,有輻射。」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如果說為了避免手機輻射,睡覺時候不敢放在床頭的習慣,那在太空的宇航員就是處在高輻射里的,完全可以說:宇航員就是在刀刃上生活。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以上的種種影響,還都是外界的影響,那心理健康則是宇航員內心的最難戰勝的,長時間離開家人,離開賴以生存的地球,尤其是看着浩浩蕩蕩的外太空,孤獨感和無形的神秘壓力,給宇航員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傷害。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為了不讓宇航員在外太空「瘋掉」,他們會在平時的訓練中增加很多心理疏導,以強大的信心面對神秘的太空。

神州十三號航天員太空「出差」一個月,王亞平為什麼胖了一圈? - 天天要聞

外太空的探索不僅是人類對未知宇宙的探索,也有人類自己本身探索,挑戰人類的極限,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這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研究。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佈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接口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接口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接口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 天天要聞

小河邊常見 野草圖鑑

「從前在我家的門前有一條小河,小河裏面住着幾隻我從小養的鵝」大家聽過這首歌嗎[呲牙]我家門前真的有條景觀河,不僅有景區養的小鴨小鵝,河邊還有很多常見的植物!你們還記得那些常見的植物嗎?蘆葦蘆葦應該是河邊最常見的標誌性植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