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是劍走偏鋒嗎

2022年10月09日18:40:04 科學 1904

作者:張田勘

10月3日,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諾貝爾委員會決定將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德國萊比錫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日本沖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斯萬特·帕博(Svante Pääbo),以表彰他對已滅絕古人類基因組和人類進化的發現。

2022年的諾貝爾醫學獎是劍走偏鋒嗎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官網

這個消息一公布,就引發人們的好奇,因為與往年相比,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有點不太相同。第一,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獎單獨授予斯萬特·帕博,而過去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一般都授予二至三位醫學科學家。第二,過去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主要授予醫學基礎和臨床研究的成果,但是今年的獎項授予了研究人類演化的人類學領域,雖然也與醫學有關,但明顯是跨學科。

不過,這種情況在諾貝爾獎歷史上也並非沒有先例。197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是授予了與生理學或醫學關係並不大的動物行為和心理研究,獲獎者是奧地利的康拉德·柴卡里阿斯·洛倫茲(Konrad Zacharias Lorenz)、卡爾·馮·弗利(Karl Ritter von Frisch)和尼可拉斯·庭伯根(Nikolaas "Niko" Tinbergen)。洛倫茲等人在20世紀40年代創立了一門新的學科——動物行為學,認為遺傳和環境條件的相互作用,決定了動物接受刺激作出反應的行為方式。動物種種自然的行為,可以被看成是遺傳編程以及環境促成的結果。

研究動物能獲得諾貝爾獎意味着研究動物就是研究人類,將動物身上的適應性行為推論到人類複雜的社會與心理模式,對遺傳學進化心理學和社會生物學等,將會產生重大作用。

現在,研究人類的演化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更加充分。此次獲獎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人類獨特的演化進程,說明了我們從哪裡來,未來可能要走向哪裡。這樣的研究結果獲得諾貝爾獎表明人類演化研究的重要性。

斯萬特·帕博的研究主要表明,現代人的祖先智人和後來的現代人(晚期智人)與已經滅亡的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有過婚配和基因交流。首先,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與來自歐洲或亞洲的現代人類的序列比來自非洲的當代人類的序列更相似。這意味着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在他們數千年的共存期間進行了雜交。在具有歐洲或亞洲血統的現代人類中,大約1%-4%的基因組來自尼安德特人。

尼安德特人向現代人轉移的基因中,一些可能是有益的,但其中大部分可能是中性或對現代人有害。一方面,尼安德特人的滅絕是因其基因不適應現代生活;另一方面,有研究發現源自尼安德特人的遺傳變異與包括心臟病、動脈壁增厚在內的12種疾病患病風險的增加顯著相關。這也可能是他們滅絕的原因,但是尼安德特人究竟是如何滅絕的還有待探索。

斯萬特·帕博的研究還表明,現代人與丹尼索瓦人有過婚配和基因交流。這種關係首次出現在美拉尼西亞和東南亞其他地區的人群中,那裡的個體攜帶高達6%的丹尼索瓦人DNA。之後,更多的研究發現了丹尼索瓦人,並認為這是一個已經滅絕的人種,可能在更新世晚期生活於亞洲大陸。丹尼索瓦人與同屬人屬的智人和尼安德特人有所不同,但丹尼索瓦人與尼安德特人是姐妹群關係(由同一祖先衍生的兩個分支)。

丹尼索瓦人與現代人的基因交流有一個最出名的饋贈,他們把EPAS1基因轉移給了現代人,這在西藏的藏族人和夏爾巴人身上較常見。EPAS1基因在缺氧環境下特別重要,它能增進氧氣運輸的效率,讓人適應低氧環境。

所有這些都表明人類的演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過去了解今天的我們,將有利於人類未來的發展。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人類演化的重大發現是獨具慧眼,而非劍走偏鋒。(張田勘)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李 庚|忽如一夜春風至 中國硬核創奇蹟 - 天天要聞

李 庚|忽如一夜春風至 中國硬核創奇蹟

忽如一夜春風至中國硬核創奇蹟作者 李 庚當人形機械人與馬拉松運動員並肩奔跑在北京亦庄的賽道上,當2025年央視春晚舞台上機械人整齊劃一地扭起大秧歌,這些曾經只存在於科幻電影中的場景,正以令人驚嘆的速度走進現實。
共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 第五屆中國·壽仙谷靈芝文化節在杭啟幕 - 天天要聞

共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 第五屆中國·壽仙谷靈芝文化節在杭啟幕

4月30日,第五屆中國·壽仙谷靈芝文化節在杭州南宋德壽宮啟幕。本屆靈芝文化節以文化市集、啟幕盛典、宋韻雅宴三大篇章展開,來自中醫藥、科研、體育、電商等各界嘉賓齊聚一堂,展現了靈芝產業「承古法、立新章」的蓬勃氣象。圖為第五屆中國·壽仙谷靈芝文化節啟幕現場(受訪單位供圖)本屆壽仙谷靈芝文化節巧妙融合了傳統...
海邊遇到水母別碰有毒!醫生:被蜇傷要用海水沖洗 - 天天要聞

海邊遇到水母別碰有毒!醫生:被蜇傷要用海水沖洗

隨着夏季來臨,水上活動增多。近期,有遊客在廣東珠海橫石基沙灘、木頭沖沙灘等地發現了一些像塑料袋一樣的物體,很多人還會用手觸摸。其實這些「不速之客」是水母。醫生也提醒:水母有毒,千萬別碰!據統計,我國沿海有30多種水母會蜇人。這些水母的觸鬚上
貴州大學助力中國真菌研究在「一帶一路」上開花結果 - 天天要聞

貴州大學助力中國真菌研究在「一帶一路」上開花結果

走進貴州大學農學院實驗室,空氣中瀰漫著新鮮菌菇特有的泥土芬芳。來自印度、泰國和巴基斯坦的留學生們端坐於操作台前,在無菌氣流環境下小心翼翼地分離純化菌種,為後續研究做準備。 地處中國西南的貴州省氣候濕熱、雨量充沛,為菌類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當地「靠山吃山」的飲食傳統中蘊藏着豐富的野生菌資源,...
運動是加速衰老,還是延緩衰老?真相揭開 - 天天要聞

運動是加速衰老,還是延緩衰老?真相揭開

都說「運動能夠抗衰老」,但也有些人發現自己堅持跑步一段時間後,反而看上去面部皺紋好像變多了,更「顯老」了。這也讓很多人疑惑:運動究竟是延緩衰老的「良方」,還是過度消耗體力、加速衰老的「催化劑」?最近清華大學的一項研究揭開了真相。01運動是抗
星、空、地一體化協同 直擊我國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調查 - 天天要聞

星、空、地一體化協同 直擊我國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調查

我國首次海洋性冰川航空探測調查目前正在進行,今天進入調查的第三天。前兩天,由於大風、冰雪等不利天氣影響,探測任務主要進行的是地面作業,那麼今天的情況如何? 航空物探直升機正在進行冰川調查氣象條件好轉航空物探直升機已起飛作業在西藏仁龍巴冰川調查點,經過昨天一天的風雪,今天已經雲開霧散,天氣晴朗,適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