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2022年07月16日02:26:05 科學 1755

人類想要探索太空的心從來沒有停止過,在古時候,我們的先輩就曾幻想嫦娥奔月,想像月亮上有宮殿、有玉兔、有桂花樹,還有一個砍樹的吳剛

現在,我們知道月亮上沒有宮殿,也沒有桂花樹,不過月亮是真的有「嫦娥」和「玉兔」。在2019年,我國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正式在月球背面着陸,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着陸在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引起了全球轟動。

可偏偏西方有一些媒體不願意相信我國取得了如此成就,質疑我國「登月造假」,就在這個時候,美國NASA也拿出了證據,幫我們「打了那些西方媒體的臉」。

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 天天要聞

探索月球的夢想

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停止過仰望星空。而且,人類的科技越是發展,人類就越容易被太空所吸引。

早在美蘇爭霸時期,太空競爭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美國和前蘇聯都競相朝太空發射衛星、宇宙飛船,將人類送入太空、對宇宙進行探索。

也是在這個時期,美國的「阿波羅11號」首次實現了人類登月的夢想,指令長阿姆斯特朗也就成為了首個登上月球的人類。

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 天天要聞

在我國,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們對於月球的探測起步比美蘇要晚得多,一直到2004年,我國才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這一工程以奔月的嫦娥為名,被稱之為「嫦娥工程」。

2007年,我國成功發射了「嫦娥一號」,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也讓我國成為了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

隨後,我國的探月工程二期啟動,在2013年,嫦娥三號着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順利登錄月球,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軟着陸和巡視探測,是我國航天技術領域的又一大突破。

玉兔號是我國第一輛月球車,也是我國在月球上留下的第一個足跡,它的預期服役期只有3個月,卻超長服役兩年多,一共在月球上工作了972天,為我國的探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 天天要聞

在玉兔號工作期間,科學家們還專門為它開設了社交媒體賬號,與網友分享玉兔號的工作情況和各類科普知識。玉兔號也就此成為了中國人養在月球上的「小兔子」,它的一舉一動都牽動着大家的心。

當然,在這時候,我們仍處於追趕西方的狀態之中,我們所做的也不過是美蘇已經做過的事情,但到了嫦娥四號之時,我們就開始實現人類從未完成過的夢想了。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發射升空,並於2019年1月3日成功在月球着陸,2月11日,嫦娥四號與玉兔二號完成了兩器互拍工作。

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 天天要聞

嫦娥四號最大的意義就在於,這是人類第一個着陸在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實現了人類在月球背面軟着陸和巡視勘察的夢想,意義極為深遠,也意味着我國在探月領域終於可以和世界齊頭並進。

嫦娥四號攜帶了全景相機、紅外成像光譜儀等6台科學設備,對月球背面的地形地貌、月壤的成分進行了詳細的探測。

截至目前,嫦娥四號已經獲取了超過了3780GB的數據,為我國科學家對月球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

玉兔二號月球車也已經在月球背面累計行駛了1239.88米,拍攝到了月球上多個不同時期形成的地形地貌,為我們進一步認識月球提供了更多線索。

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 天天要聞

例如,中國科學院消息稱,研究發現月球上富含氦3,這是一種清潔、安全、高效的核聚變發電燃料,只要能夠被人類開發利用,那麼我們將可以得到一種幾近「完美」的能源。

最新數據顯示,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工作已經超過3年,目前正處於第44月夜的休眠之中,預計等其從休眠中醒來之後,還能繼續探測更多數據,為我國的探月工程做出更多貢獻。

可就是這樣一個可以造福於全人類的研究工程,也曾受到西方媒體的質疑,他們不相信中國有能力探索月球,認為我們是在「造假」。

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 天天要聞

西方媒體捏造的謠言

在嫦娥四號登月之後,我們收到的大部分都是支持與祝福,可偏偏有一些西方媒體就喜歡「看圖說話」,憑着一張圖就開始「造謠」。

一家英國媒體在刊登了我國公布的月球圖片之後,還配上了聳人聽聞的標題,聲稱中國自己發佈的圖片就證明了嫦娥四號登陸月球是「偽造」的,因為在這張照片上有「神秘的粉筆線」。

這篇文章還詳細指出了中國的「造假」之處,那就是在其中一張圖片中,玉兔二號的前面有一條白色的直線,類似於粉筆畫出來的白線。

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 天天要聞

此外,英國媒體還提出了一條證據,那就是在我們公布的視頻當中,嫦娥四號所拍攝的月球土壤和之前美國登月之後所拍攝的月壤,以及我們傳統認知中的月壤不同。

英國人聲稱,我們認知里的月壤以及美國人照片中的月壤都是灰色的,而中國人所拍攝的月壤確實紅色的,顯然這是中國人在「造假」

在這一「驚人」發現被這家英國媒體指出來之後,許多外國媒體紛紛轉載這篇報道,並認為就是這條「粉筆線」證明了中國就是在造假,甚至還有一些西方媒體直言中國嫦娥四號根本就沒有登月。

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 天天要聞

在我們眼裡,西方媒體之所以可以無視事實、編造出這種謠言來,就是因為他們骨子裡的傲慢,認為中國人不可能做到西方沒做到的事情,如果中國人做到了,那必然就是因為造假。

有一些國人並不在乎這些流言蜚語,他們認為只要我們繼續做實事,那麼總有一天西方也會認可我們的成就;不過,更多國人無法容忍這一點,他們紛紛拿出證據來推翻這條堪稱是「腦洞大開」的謠言。

關於「粉筆線」的謠言,其實十分容易破解,畢竟只要肯打開我國公布的視頻看一眼,就很容易能發現,那道所謂的「粉筆線」是玉兔二號車體或者太陽翼的反光。

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 天天要聞

在視頻中,這道「粉筆線」隨着玉兔二號的轉身而在地面上移動,完全可以看出這不可能是一條「粉筆線」。

這「看圖說話」的謠言實在是假到連外國網友也看不下去了,他們在文章的評論中直白地指出,這就是一道「反光」,甚至還有外國網友聲稱,他還沒看原視頻,就能發現這只是一道反光,而不是什麼粉筆線。

而至於照片中月壤顏色的為什麼偏紅,實際上可以有多種解釋。有人認為,月球背面是人類尚未抵達的地方,這裡的月壤未必就與美國人所見到的月壤相同。

畢竟,哪怕是在地球上都存在着不同的土壤,這也比較容易理解。不過,這個解釋並不是最「科學」的,實際上我國科學家後來也做出了正式的解釋。

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 天天要聞

我國嫦娥四號所攜帶的相機是航天科技508所研製的CMOS相機,而月壤顯示為紅色的那張相片,是嫦娥四號拍攝的第一張照片,它雖然通過彩色相機拍攝,可分辨率卻是相機自動調整的,生成的還是原始的數碼照片,其色彩也會失真。

嫦娥四號總設計師孫澤洲曾表示,這些圖片傳回來之後還要進行色彩校正才能貼近人類視覺中的彩色圖片。

而這第一張照片,時間緊、任務重,後期調色沒跟上進度,所以這張照片的顏色才會失真偏紅。

後來,我們調色進度能跟上了,公布的照片顏色也就沒有失真了,月壤顏色都是灰白色的。

那麼,必然會有人想問,為什麼當初阿波羅11號所拍攝的照片就沒有失真呢?

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 天天要聞

這是因為美國當初裝上了24色標準色卡,不僅能將宇宙中的顏色還原成我們人類視覺所能接受的「真實顏色」,還能將照片中的色差降到最低,所以他們所拍攝的照片就沒有失真。

說句題外話,我國的祝融火星車上有帶有標準色卡,到時候,祝融號所拍攝的照片也不必經過後期調色,就能呈現出我們眼中能看到的真實顏色。

話說回來,雖然我們和外國網友都在替我們的登月探測闢謠,但西方媒體可沒有這麼容易「退縮」,他們一直假裝沒看到這些闢謠信息,直到連美國都出來幫忙闢謠。

眼看着「帶頭大哥」都出來說話了,這些西方媒體終於怏怏散去,不再提出所謂的「質疑」。

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 天天要聞

來自美國衛星的「打臉」

英國《都市日報》報道了NASA科學家的聲明,該報道表示,NASA科學家公布了嫦娥四號降落點的衛星照片,並聲稱嫦娥四號確實在2019年1月3日安全降落在馮·卡門撞擊坑的平原上。

這顯然是針對之前一些西方媒體和人士質疑我國探測器「登月造假」一事的,NASA的發聲不僅打了這些西方媒體的臉,也讓那些等着看中國笑話的人徹底閉了嘴。

有些人會有疑問,為什麼NASA會拍到我國的嫦娥四號着陸的照片呢?其實這也是一次巧合。

事情是這樣的,美國在1969年就曾成功登月,但在美蘇冷戰之後,美國就沒有再登上過月球,也沒有再進行過什麼像樣的探月行動。

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 天天要聞

直到2009年,NASA發射了一個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OR),宣布自己要「重返月球」。發射這一LOR的主要目的,就是為美國進行載人探月以及探索太陽系提供數據。

正是這個LOR拍攝到了嫦娥四號探測器的着陸點。2019年1月30日,NASA的科學家在LOR的任務博客上發佈了一張照片,這張照片中有一個黃色箭頭,所指出的正是嫦娥四號的着陸點。

相關人員表示,LOR在接近嫦娥四號着陸點時,「向西滾了70度」,這才讓鄒洪國的探測器進入了LOR的視野之中。

而LOR在拍攝這張照片時,距離嫦娥四號的着陸點有330多公里,導致嫦娥四號在照片中只有2像素大小,而更小的月球車則根本無法在照片中看到。

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 天天要聞

但不管怎麼說,NASA的這張照片徹底擊碎了一些西方媒體所捏造的謠言,證實了我國嫦娥四號登月的真實性,也讓那些西方媒體徹底閉了嘴。

說到這裡,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在2019年這個時間節點上,我國和美國的關係已經開始下降了,為什麼美國還會幫我們澄清呢?

一方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科學確實是無國界的,NASA幫助我們澄清,與美國政府的立場無關,也沒有什麼政治上的含義。

而且,NASA也經常飽受外界質疑——就像是英國《都市日報》所言,NASA多年來也曾飽受各種陰謀論的糾纏和質疑,他們感同身受。

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 天天要聞

就例如,多年以來,一直有人質疑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的真實性,很多人總是試圖找出各種各樣的證據來證明,當年美國根本就沒有登上月球,所謂登月的照片,不過是在「攝影棚」里拍攝的。

還有人提出,如果美國在1969年就有能力登陸月球,怎麼會到了21世紀反而沒辦法「登月」了呢?

而等到我國的嫦娥五號帶回了月壤的樣本,並經過科學研究發現我國所帶回的月壤與美國送給我們的月壤有很大不同時,美國「登月造假」的質疑之聲更是再次喧囂塵上。

另外一方面,NASA一直想與我國在太空項目上有所合作,還曾主動提出要與我們分享LOR所探測的數據,其實這是NASA在向我國示好,希望今後兩國能夠在太空探索中還能有所合作。

美衛星曾掠過嫦娥四號時,拍到一份重要證據,外界質疑聲就此消失 - 天天要聞

說到底,美國這也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提前準備」,畢竟,國際空間站很快就要退役,如果美國還不能發射新的空間站,那麼到時候太空上就只會有我國的空間站「天宮」存在,美國想要上太空進行科學研究,就必須得與我們進行合作。

提早向我國示好,將來NASA再向我們提出使用空間站的時候,我們也可能會更快「批准」,這麼看來,真正「佔便宜」的可能還是美國人呢。

所以,說來說去,我們還是得不斷發展科學技術、增強國家實力,才能不被人欺負到頭上。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 天天要聞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成立

7月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人民大學獲悉,中國人民大學與西湖大學攜手成立「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並面向全球發佈「未來人類十大議題」,聚焦人類文明演進的重大挑戰與突破方向,以中....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 天天要聞

巨子生物承認檢測方法有局限,華熙生物發文暗指其「偽科學」

6月30日,華熙生物在微信公眾號上發佈文章《推動行業進入以檢測結果為宣傳依據的時代》,意有所指地表示,主張免受科學檢驗的必定屬於偽科學。文章直指,在重組膠原蛋白的測量問題中,聲稱沒有統一的檢測方法就無法準確測量,就是一種典型的「免受檢驗策略」,試圖讓自己的主張免受科學檢驗和公共監管。巧合的是,在此之前...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 天天要聞

CMJ | 上海六院周健教授團隊:通過機器學習鑒定糖代謝紊亂的新型生物標誌物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型糖尿病是我國主要慢性代謝性疾病之一,其主要臨床特徵包括高血糖、胰島素抵抗和肝糖輸出增加等。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鑒定與糖代謝穩態調節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誌物,從而為建立疾病預警體系和個體化診療方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內分泌代謝科周健團隊、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 天天要聞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海榮:腦機接口突破性進展將在醫療康復領域

6月30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副校長鄭海榮,在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等主辦的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上,圍繞AI時代的生物智能前沿——「腦機接口與生物智能」做了分享,他認為腦機接口將引領醫療新變革,是解決未來重大醫療需求的關鍵路徑,腦機接口的突破性進展將出現在醫療康復領域。鄭海榮以科幻電影《阿凡達》中通過意...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 天天要聞

機場的大敵,可能不是飛鳥,國家該管管了!

如今,無人機的身影隨處可見,不管是用於拍攝壯麗風景,還是助力農業噴洒農藥,它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 可誰能想到,這小小的無人機,一旦不受控制地亂飛,就會成為機場安全的巨大威脅。 ....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 天天要聞

【職引未來】青春無悔 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職引未來】 當前,不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到這些地方就業,青年學子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又將收穫怎樣的人生體驗?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學生工作部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中心主任張新穎在接受光明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奮鬥,青年學子收穫的不僅是...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 天天要聞

我坐在100米高空上吊起美好生活

我叫於野,今年24歲,陝西寶雞人。 父母望子成龍,希望我考上大學,可我卻貪玩無心讀書,16歲就下工地干起了塔吊司機,如今已是一個8年塔吊經驗的老司機了。 開塔吊被稱為高危中的高危....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 天天要聞

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理想充電樁突破15000根

【太平洋汽車 行業頻道】近日,理想汽車宣布,截止至2025年6月30日,理想超充樁數量突破15000根,且均為高功率超充樁。 在此前,李想本人也曾發社交媒體表示,之所以近兩年加速建設充電站,主要是先為理想的純電用戶們持續打造沒有里程焦慮的用車環境。未來,理想還將持續在高速和城市中建設更多更好的理想超充站。 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