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芯片」被發現

2022年06月29日07:02:16 科學 1558

地球46億年的歷史無疑是一部極其浩瀚的史詩,而我們人類在這段歷史中所扮演的角色,雖然在目前看來尤為重要,但在曾經卻是不值一提的,畢竟我們的祖先是在300萬年前左右才初步具備了現代人類的外形和習性。

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所經歷的幾十億年歷史,也依舊是值得探究的。

雖然我們普遍認為人類是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一個高等文明,但這樣的理論還是有些太過絕對,因為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誰也不知道地球究竟有沒有誕生過與人類類似的生物。

因此在網絡上也有很多人堅信在人類之前,地球上也有着文明的存在。而人類在近現代發現的一塊上古「芯片」,這在某種程度上佐證了這個說法。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芯片」被發現 - 天天要聞

漁民的發現

這塊芯片事實上已經是一塊化石了,在2021年時,來自俄羅斯的一個名叫維克托的漁民在日常捕魚時偶然見到了一塊奇特的石頭。

單從形狀上來看,這塊石頭與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鵝卵石並沒有本質上的不同,但是這個漁民卻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這塊石頭背部上所印存的一塊乳白色花紋。

這片花紋和石頭的整體結構格格不入,好像是有人故意印刷上去的一樣,其外形和結構與電腦的處理器十分類似,就好像是一塊帶有紋路的芯片一樣。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芯片」被發現 - 天天要聞

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漁民維克托將石頭把玩了起來,在經過了摩擦和肉眼判斷之後,發現這塊花紋並不是人力就可以抹除的,因此他覺得這塊石頭背後有着更大的研究價值,於是就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有關部門。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芯片」被發現 - 天天要聞

上古時代的芯片?

有關部門在接到維克托的報告之後,立刻奔赴了現場,將這塊石頭拿走進行研究。

人們一開始以為這不過是一塊人造的石頭而已,但是在經過了精妙的儀器測試之後,他們才驚訝地發現,這塊石頭竟然已經有足足2.5億年的歷史,並且是一塊名副其實的化石。

也就是說在維克托之前這塊化石應該是沒有被人所發現過,所以其餘表面的紋路只能是純天然自帶的。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芯片」被發現 - 天天要聞

這樣的發現,讓不少科學家都深感詫異。在自然界中確實沒有類似的物質,可以在石頭表面留下形狀如此規律的圖形。而且由於我們自身的技術不夠,無法將整塊圖案悉數取出,只能利用一些精妙的儀器測定其內部的物質含量。

不然倘若這真的是一塊芯片的話,我們說不定還能讀取到其中的信息,得到什麼驚天的發現。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芯片」被發現 - 天天要聞

測試的結果

科學家們在進行了針對這塊化石圖案的物質測試之後,無一不驚掉了下巴,因為他們意識到這塊化石表層的圖案,是由一種類納米技術所製造而成的。

納米技術目前被應用在芯片的製造行業當中,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手機電腦以及所有高端電子設備內部都有着納米技術的體現。

要知道世界上首個芯片的出現時間是1958年,如果這塊來自2.5億年前的化石真的是有着芯片,那麼也就無疑證實了我們人類確實不是地球上的首個文明。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芯片」被發現 - 天天要聞

但這樣的說法聽上去實在是有些太過讓人難以相信,2.5億年前的地球處於一個時代變更的時期。

當時地球的主人是與恐龍有着親屬關係的一些爬行動物。這些動物的存在,某種程度上也就遏制了文明的發展。畢竟它們是極其兇悍的捕食者,有着這樣的威脅,任何文明都無法落地生根。

事出反常必有妖,科學家們意識到,雖然這塊化石表層的圖案有着類似納米技術,但很有可能並非是我們所想像的芯片。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芯片」被發現 - 天天要聞

故事的真相

在經過了更為細緻的研究之後,科學家們將目光鎖定在了一種名叫海百合的生物之上。海百合是一種上古時期的水生生物,它們所活躍的時間大約是4.8億年前到今天。這種生物的外形極其奇怪,長得就像是一個在海洋當中翻飛的植物一樣。

之所以科學家們會將目光鎖定在海百合身上,是因為它們是目前人類已知的最容易形成化石的生物之一。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芯片」被發現 - 天天要聞

首先,海百合一般生活在海洋的底部,受到的壓力較大,並且自身的結構十分鬆軟,在死後會被海水巨大的壓力所迅速壓縮。

其次,由於地球在2.5億年前的那段歷史中,發生了許多嚴重的自然災害,導致了物種大滅絕,所以海百合的屍體由於自然災害被壓縮到海洋當中的岩石上,也絕對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芯片」被發現 - 天天要聞

而這塊所謂的芯片應該就是由海百合的屍體所壓制而成,只不過由於巧合,才在石頭表面形成了一塊四四方方的有着芯片結構的圖案。

而科學家們在化石上所發現的類納米技術,也可以被歸咎到巨大的海水壓強當中,可能是巨大的壓強,把物質壓制到了納米級別,才讓科學家們誤以為這是一塊由納米工業所製成的芯片。

難道人類並非第一個地球文明嗎?2.5億年前「納米級芯片」被發現 - 天天要聞

曾被認成史前螺絲的玩意,是海百合的莖

結語

當然我們前文中所提到的兩種理論都是人類對於這塊化石的猜測,事實的真相在目前還依舊沒有被人揭開。在我們人類之前,究竟有沒有文明存在也一直是科學界未曾解開的謎團。

不過相信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從現有的證據當中了解到地球更多過往的歷史,從而揭開許多往事的回憶,更好的了解我們母星的過去。然後再從這過去當中探究我們人類的未來。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馬斯克最新動作: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 - 天天要聞

馬斯克最新動作: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當地時間17日,腦機接口公司「神經連接」創始人馬斯克宣布,繼年初首個參與該公司腦機設備植入實驗的患者手術成功100天後,正式開始招募第二個接受腦機植入的受試者。今年1月,公司完成首例腦機接口設備的人體植入手術。
聘科學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創教育還能做些啥? - 天天要聞

聘科學家擔任中小學科學副校長,此外,上海青少年科創教育還能做些啥?

圖說:科學大咖接過聘書,採訪對象供圖(下同)上海市第十九屆青少年科技節今天下午在張江科學會堂啟動。啟動儀式上,10位院士、教授、科學家等收到了特別的聘書——他們將為10所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範校擔任「科學副校長」。他們中,既有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薛永祺、上海航天局副局長李昕、復旦大學希德書...
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劉洋獲長篇小說金獎 - 天天要聞

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揭曉,劉洋獲長篇小說金獎

初夏的微風拂過菁蓉湖面,倒映在水中的成都科幻館迎來了科幻迷們的重要日子——今(18)日,2024科幻星雲慶典在這裡舉行,第十五屆華語科幻星雲獎在此揭曉。華語科幻星雲獎是由科幻活動家董仁威、科幻出版人姚海軍和南方科技大學教授吳岩等三位創始人為首的全球華人科幻愛好志願者,於2010年共同創立的公益性獎項。今年的華...
「外國教授」假借學術合作竊密,生態間諜案細節揭露 - 天天要聞

「外國教授」假借學術合作竊密,生態間諜案細節揭露

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從國家安全機關了解到,近年來,一些境外非政府組織或基金會,打着「項目調查研究」「生態治理保護」的旗號,非法採集、竊取我國重要自然保護區的地理、氣象、生物等敏感數據,給我國國家安全帶來風險隱患。
為海纜「把脈」替設備「問診」 超級工程這樣體檢 - 天天要聞

為海纜「把脈」替設備「問診」 超級工程這樣體檢

浙江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是世界首個五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它能將風電、光伏、潮汐等綠色能源全額接收,確保用電安全低碳。工程共建有舟定、舟岱、舟衢、舟洋、舟泗5座換流站,在多個島嶼間架起直流輸電網絡,實現了島嶼間的電能互通。柔性直流工程「體檢」如何進行?  今年是舟山柔性直流工程投運十周年,從昨天(17日)開...
新研究:氣候變化可能加劇中風等神經系統疾病 - 天天要聞

新研究:氣候變化可能加劇中風等神經系統疾病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項新研究發現,氣候變化可能會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產生負面影響,加劇患者病情。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新一期英國《柳葉刀·神經學》雜誌上。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小組對1968年至2023年間全球發表的332篇相關論文進行了分析。研究人員考慮了19種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包括中風、偏頭痛、阿爾茨海默病、腦膜炎、癲癇...
福州是一個奇蹟,河口盆地世界上都少見 - 天天要聞

福州是一個奇蹟,河口盆地世界上都少見

河流入海口(及入湖口)通常形成的是三角洲,或者河口灣。像福建省省會福州這樣的河口盆地,在世界上都是少見的。它群山蜿蜒,河海相會,是山水造就的海上福地,也是地形構造的一個奇蹟。▲福州是典型的河口盆地,周圍一圈山完全可以合圍,基本沒有缺口河口最常見的是三角洲。
展現科普獨特魅力!2024年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圓滿落幕 - 天天要聞

展現科普獨特魅力!2024年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圓滿落幕

封面新聞記者 邊雪5月17日,記者從四川省科技廳獲悉,由四川省科學技術廳主辦,四川省科技交流中心、四川廣播電視台承辦的2024年四川省科普講解大賽總決賽在成都成功舉行。四川省科技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趙敏出席並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省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正林出席比賽並擔任評委。成都海關、省氣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