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全世界死亡率第六高的癌症,在中國發病率也較高。因為食道黏膜的神經少,不容易產生疼痛或不適,所以早期的食管癌通常沒有任何癥狀。食管癌在發現時,多數都是中晚期了。病人一般是因為無法吞下食物才察覺到異常,此時病情已經很嚴重。提高食管癌治癒率的有效手段仍是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近日,55歲的裴女士因腹脹到九龍坡區第二人民醫院消化疾病中心就診,本院內鏡中心主任樊麗琳博士親自為裴女士做了消化道檢查。樊博士是原陸軍軍醫大學大坪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內科學(消化系病)博士,尤其在消化系統內鏡檢查和診斷領域經驗豐富、技術精湛。
檢查時,樊博士敏銳地發現在距門齒約30cm處有多處片狀發紅,於是將內窺鏡切換至BLI模式下放大觀察,查見食管黏膜發紅處IPCL增粗,扭曲,有癌變可能。當即徵得患者同意後鏡下取樣活檢。活檢結果考慮為食管早癌,隨即予以內鏡下微創切除治療,證實為食管早癌,行治癒性切除,現已出院隨訪中。
在本次裴女士食管早癌治療的成功,兩個因素缺一不可。樊麗琳博士在消化系統內鏡檢查和診斷領域豐富的經驗、精湛的技術至關重要;九龍坡區第二人民醫院新引進的奧林巴斯290電子胃腸鏡系統也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奧林巴斯290電子胃腸鏡系統被譽為「消化道保護神」,它採用最新的光學數字技術,能夠更加清晰、仔細地觀察消化道內壁的微小組織和隱藏病變,幫助醫生準確、迅速地發現病灶,可以極大提高早期胃腸癌症篩查的陽性活檢率,開啟了內科診療新「鏡」界,提升了對於早期消化道癌症的診療能力。
樊博士表示裴女士是幸運的,能這麼早發現和治療。在現代醫療條件下,早期消化道癌症患者如果能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手術,治癒效果是很好的,5年存活率可以超過95%,而一旦拖延到中晚期,治癒幾率將大大降低。
因此,我們建議有條件的市民體檢時千萬不要忘記消化道內鏡檢查。生命只有一次,只有醫患共同努力,才能做到早診早治,將癌症扼殺於搖籃之中。及早檢查,防患未然!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你所關心的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