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青少年因為沉迷電子遊戲這種「精神鴉片」而導致學習成績和身心健康受損。最近中國推出新規定,限制所有18歲以下的青少年每周玩網絡遊戲的時間最多為3小時,而且只能在星期五星期六和星期天20到21點之間玩遊戲。
然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和澳大利亞貝克心臟與糖尿病研究院的科學家在研究了11341名青春期少年之後發現在11歲經常玩電子遊戲的男生在14歲的時候抑鬱癥狀更少。幾乎每天都玩電子遊戲的男生和一個月都玩不了一次電子遊戲的男生相比,在3年以後抑鬱癥狀要少24%,而且這個效果在運動比較少的男生種更顯著。對於運動比較多的男生來說,玩電子遊戲的頻率對於3年以後的抑鬱癥狀沒有明顯的影響。
另外,玩電子遊戲的頻率似乎隻影響男生的心理健康,並不影響女生的。對女生的心理健康影響比較明顯是刷社交媒體的頻率。在11歲的時候幾乎每天都刷社交媒體的女生,和一個月都刷不了一次社交媒體的女生相比,在14歲的時候抑鬱癥狀要多13%。女生普遍比男生刷社交媒體更多,玩電子遊戲更少。
不過這項研究只考慮了玩遊戲或者刷社交媒體的頻率,而並沒有收集每天具體使用時間的數據。另外也沒有考慮到家長的教育方法對孩子抑鬱癥狀的影響。是否有可能是因為允許孩子天天玩電子遊戲的家長會更開明所以孩子抑鬱癥狀就少?如果每天玩好幾個小時的電子遊戲,抑鬱癥狀是否就會增加?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的教授Mats Hallgren表示:「看電子屏幕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很複雜,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很好地理解。任何旨在減少人們對着電子屏幕的時間的措施都應該是有針對性的。我們的研究顯示孩子使用電子屏幕並非一無是處,反而有可能有好處。但我們還是要鼓勵年輕人去運動,如果使用電子屏幕時間較長的話,中間應該起來運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