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佛羅里達群島投放轉基因蚊子,消滅蚊子,公眾在害怕什麼?

2021年05月09日07:09:14 科學 1127


美國在佛羅里達群島投放轉基因蚊子,消滅蚊子,公眾在害怕什麼? - 天天要聞

蚊子有時候確實很煩人,它們的適應能力十分驚人,繁殖能力非常強,無論你住在哪裡,住在幾樓,只要到了夏天,蚊子總是能找到你。

現在確實有一些讓蚊子種群數量銳減的方法,但是它們龐大的種群基數,在生態系統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你很難下「狠手」。

不過,這些一些蚊子要遭殃了,美國最近在佛羅里達群島開始投放轉基因蚊子

我們知道所有會吸血的蚊子都是雌性,而雄性只會吃一些花蜜和樹汁。為了不讓轉基因蚊子影響到人類,這次是對雄性蚊子進行基因改造的,畢竟它們和人幾乎沒有交集。

美國在佛羅里達群島投放轉基因蚊子,消滅蚊子,公眾在害怕什麼? - 天天要聞

簡單地說,就是讓攜帶「致命基因」的雄性蚊子尋找正常的雌性蚊子交配,然後這些「致命基因」會傳遞到後代上,而這種「致命基因」會阻止雌性後代建立一些生存必需的蛋白質,而雄性後代卻不受影響。當沒有這些蛋白質的時候,雌性後代會在成熟之前死亡,而雄性後代依然可以去禍害其它雌性。

不過,這個計劃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反對者還成立了一個網站,以便讓網民可以隨時簽署請願書。

截止轉基因蚊子的投放,累計237,410人簽署停止計劃的請願書。

也正因為反對的人太多了,這次投放是「秘密投放」的,並沒有告知公眾具體投放地點,害怕設備遭到破壞。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美國這次非投不可?而又為什麼23萬人會反對消滅蚊子,他們在害怕什麼呢?

消滅的蚊子有何來歷?

美國這次之所以敢用基因技術來對付蚊子,其中一部分原因是他們這次要消滅的蚊子種群數量並不多,但是攻擊性卻很強。

美國在佛羅里達群島投放轉基因蚊子,消滅蚊子,公眾在害怕什麼? - 天天要聞

圖註:以人類為食的埃及伊蚊

這種蚊子叫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話說它的樣子和我們的花蚊子還挺像的,這種蚊子是一個典型的入侵物種,大約在1600年左右通過奴隸貿易抵達美國。

這個入侵併不算很成功,在佛羅里達群島的所有蚊子中,它們大約只佔4%。該地區是美國蚊子重災區,佔比最高的一種蚊子是鹽沼蚊。

鹽沼蚊會叮咬所有的哺乳動物,但是埃及伊蚊不知道哪裡想不開,它們只喜歡叮咬人類。

不僅如此,埃及伊蚊還是寨卡病毒登革熱基孔肯雅熱黃熱病等病原體的傳播者。

美國在佛羅里達群島投放轉基因蚊子,消滅蚊子,公眾在害怕什麼? - 天天要聞

據信,在2009年至2010年期間,佛羅里達群島西部爆發了登革熱,罪魁禍首就是埃及伊蚊,也正是這次事件推動了這次轉基因埃及伊蚊的投放。

(其實,這個計劃的議案在2010年就提出了,只是一直被當地壓制沒有執行而已。)

佔比低,傷害高,還專挑人類下手,因此它們被治理也就情理之中了。

按照執行這次計劃的生物公司的意思,一個入侵物種,而且只有4%的佔比,它對生態系統的影響非常小,所以完全可以通過基因手段制約它們。

美國在佛羅里達群島投放轉基因蚊子,消滅蚊子,公眾在害怕什麼? - 天天要聞

​而且,在別的地方已經有測試成功的案例,比如巴西,開曼群島,巴拿馬和馬來西亞等許多地區通過這種方法讓埃及伊蚊的數量下降了90%。

最重要的是,此前佛羅里達群島每年需要為治理蚊子等害蟲投入100萬美元,而投放轉基因蚊子可以大大減少成本,而且大有一勞永逸的味道。

對付蚊子傳統的方法是通過空中噴洒殺蟲劑來殺死蚊子,但是現在蚊子的耐受性越來越強,所以也確實很有必要投入新的方法。

話雖如此,但是負面的報告也是很多,潛在風險也確實非常大,反對者其實最大的一個訴求就是不想被當作「小白鼠」。

美國在佛羅里達群島投放轉基因蚊子,消滅蚊子,公眾在害怕什麼? - 天天要聞

轉基因蚊子的潛在風險

很多投放轉基因蚊子的地方都是在島嶼進行,就是因為有一些風險是無法評估的,如果出現失控的情況,在島嶼上可以有效防止擴散。

這次投放的轉基因蚊子也確實存在一些公眾健康風險,其中一點是,當攜帶「致命基因」的雌性後代暴露在四環素類抗生素環境中時,它們可以存活下來並繁殖後代。

而這些存活下來的雌性,它們身上的細菌將會發生改變,這可能會增加被它們叮咬的人類患上抗藥性感染的風險。

也就是說,它有可能會出現類似「超級細菌」感染的情況,那時我們現在已知的抗生素可能對這些感染不起效果。

美國在佛羅里達群島投放轉基因蚊子,消滅蚊子,公眾在害怕什麼? - 天天要聞

​​而且,四環素還是比較普遍存在的,它經常在人類的糞便中出現,也經常被用作處理果樹,只要在這些受污染的水體里,雌性蚊子就有機會存活到繁殖完成,又有誰知道這種雌性蚊子誕生的下一代會是怎麼樣的呢。

在反對者的網站上有一句話特別有警醒意味,「幾乎所有轉基因作物的實驗最終都導致了意想不到的後果:超級雜草對除草劑更有抵抗力,變異的、具有抵抗力的昆蟲對生態系統造成附帶損害。」

確實如此,我們關於「轉基因」的使用還太短暫了,沒人知道最終結果會如何,這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去證實,而現在的實驗對象是專門叮人類的蚊子,如果出現問題是難以想像的。

美國在佛羅里達群島投放轉基因蚊子,消滅蚊子,公眾在害怕什麼? - 天天要聞

最後

其實,這家生物公司有很多問題都沒有正面回答,甚至在之前的投放數據中出現兩個完全矛盾的數據,所以佛羅里達群島的許多公眾認為自己被當作了「小白鼠」。

從4月底開始,該生物公司在三個島嶼上的6個地點布置了盒裝的蚊子卵裝置,在之後的12周里,大約12000隻新孵化的雄蚊子會從箱子飛出尋找雌蚊。

如果一切正常,今年晚些時候還會投放2000萬隻,結果會怎麼樣,是翻開沒有蚊子的新篇章,還是打開潘多拉魔盒,現在沒人能夠回答。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聞

上海企業「數智碳」實踐 | 從第一顆種子開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東禾九穀開心農場的全自動插秧機。今年的水稻插秧時節,在崇明區豎新鎮的東禾九穀開心農場,一台新引進的無人駕駛插秧機成為稻田裡的「明星」。工作人員為插秧機裝好秧盤後,只需進行簡單設置和遙控啟動,插秧機就能自動作業,將裝載的秧苗持續插入稻田。臨近稻田盡頭,插秧機會自動掉頭,在返程中繼續插秧。幾趟來回後,工...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 天天要聞

楊冪論文爭議:查重率異常低,AI痕迹明顯,字數不足引質疑

近日,關於楊冪論文的爭議在學術界和網絡上引發了廣泛討論。據報道,楊冪所提交的論文查重率異常低,僅為0.9%,且字數遠遠達不到發刊標準,這不禁讓人對其論文的質量和原創性產生質疑。更為引人關注的是,論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這一發現更是加劇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軌道器正前往執行拓展任務!

2024年6月25日14時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為期53天的「嫦娥六號」任務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時20分許,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地面測控站向「嫦娥六號」軌返組合體(軌道器與返回器組合體)注入高精度導航參數。此後,軌道器與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約5000千米處解鎖分...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 天天要聞

科學家應該發財!疫情功臣李蘭娟院士,名下醫院估值80億

李蘭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間的最美逆行人,70多歲高齡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後,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橫在臉上,令人看了無比的心酸,無比的感動。如今,李蘭娟院士和愛人鄭樹森院士創辦的「樹蘭醫療」兩次衝擊港股IPO,合計估值約80億。科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 天天要聞

從開傘到落地 如何準確捕捉「嫦娥六號」圖像?

今天14時07分,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採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四子王旗着陸場着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景象測量分隊在着陸場布設多台小型無人測控設備,構建起了一道...
嫦娥六號,到家! - 天天要聞

嫦娥六號,到家!

今天,嫦娥六號返回器準確着陸於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工作正常,標誌着探月工程嫦娥六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採樣返回。嫦娥六號探測器已於本月初先後完成月球背面軟着陸、採樣、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等工作。歡迎回家致敬追夢的中國航天來源:央視新聞、央廣網編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AI技術厲害在哪?業內人士:將支持虛擬員工等未來智能產品創新 - 天天要聞

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的AI技術厲害在哪?業內人士:將支持虛擬員工等未來智能產品創新

封面新聞記者 歐陽宏宇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選出250個項目。記者注意到,在本次國家科學技術獎各獲獎項目中,與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相關聯的項目明顯增加,涉及多語種智能語音、智能車聯網、智慧高速、超級計算等應用場景。其中,「多語種智能語音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