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外媒爭相報道,中國和俄羅斯公布了建立聯合月球空間站的宏偉計劃!
中國加快了自己在太空事業上的步伐,俄羅斯則試圖重拾蘇聯時代太空先鋒的榮耀。
儘管蘇聯/俄羅斯曾經是航天科技的先鋒(蘇聯率先將送入太空),但由於資金不足和技術上的停滯,它的宇宙雄心已經暗淡下來。
中國和美國近年來都在太空探索和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勝利,俄羅斯顯然不甘於長期落在黯然失色的困境之中。在本周二,俄羅斯航天局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它與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簽署了一項協議,將開發「在月球表面和/或軌道上建立的綜合實驗研究設施」。
中國國家航天局方面幾乎同步宣布,該項目「向所有感興趣的國家和國際合作夥伴開放」。專家稱,這將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國際空間合作項目,也是俄羅斯最大的相關項目,規模將超越ISS國際空間站。
俄羅斯希望能夠藉助中國的合作,在太空競賽中重新取得領先地位。今年是俄羅斯首次載人太空飛行60周年。1961年,俄羅斯將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兩年後又將第一位女性捷列什科娃送入太空。
但近年來,俄羅斯在月球和火星探索方面落後於華盛頓和北京,這可能促使俄羅斯急於推動與中國的合作。今年中國將連續進行多次重大發射任務,包括發射新型空間站的核心部分,並將多批宇航員送至該空間站,這給俄羅斯參與中國合作項目提供了又一個渠道。
與此同時,尋求與莫斯科建立更緊密的航天科技夥伴關係的中國,已經與俄羅斯有多樣化的太空合作,因此順理成章的也啟動了與俄羅斯的更進一步的合作太項目。
去年,中國取得了若干重大航天技術突破,包括在此前嫦娥五號完成月球背面取樣任務後,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該探測器目前正在繞火星運行,即將進行着陸探測。嫦娥五號成功地從月球帶回岩石和土壤樣本,這是40多年來首次執行此類任務。而火星任務則是中國第一次主導的火星着陸探測任務,過去中國曾經依靠俄羅斯火箭發射「螢火」火星軌道探測器,但發射後探測器未能進入預定軌道,項目失敗。
專門研究中國太空計劃的美國航天分析專家表示,中俄聯合月球空間站是「一件大事」。他說:「這將是中國最大的國際空間合作項目,意義重大。」
俄羅斯航天局局長德米特里·羅戈津(Dmitry Rogozin)在推特上寫道,他邀請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建參加俄羅斯首個現代月球着陸探測器「月球25號」的發射儀式。該着陸器定於10月1日發射,這是俄羅斯自1976年以來發射的首個月球着陸器。
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早已將目光投向了火星,也取得了全球最為領先的火星科考成就。上周,他們的「毅力」號火星車在火星上成功着陸之後,進行了首次行駛測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終打算實施一項人類飛往火星的任務,該計劃仍處於初步階段,NASA很可能與私營企業SpaceX公司緊密合作,實現這一難度極大的任務。
暫時而言,俄羅斯和美國還在太空領域進行合作,包括了國際空間站和一些人員、貨物發射任務,這是兩個對手國家之間僅有的幾個合作領域之一。
然而,俄羅斯去年並沒有同意正式參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牽頭的月球探索計劃,該計劃的參與國已經簽署了一份文件,加入以美國為首的「阿爾忒彌斯」月球計劃。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他的任期內宣布正式啟動阿爾忒彌斯計劃,目的是由NASA主導,在2024年將首位女性和下一位男性送上月球,但俄羅斯選擇了暫時不參與該計劃。
去年,在美國航天公司SpaceX首次成功完成載人發射任務後,俄羅斯航天局失去了壟斷向國際空間站運送人員的的地位,這是俄羅斯航天產業遭受的又一次打擊,他們的一大收入來源因為SpaceX的競爭而將顯著下降。今年,SpaceX公司多次試射未來將用於火星任務的星艦飛船原型機,並第一次成功完成了降落測試,這也對俄羅斯航天發射業務產生了很大的壓力。
在各種因素作用下,中國和俄羅斯選擇走到一起,推動雙邊合作的月球探測基地項目,意義非常重大。特別是在美國與這兩個國家關係緊張的大背景下,如果中國、俄羅斯能夠取得航天方面合作上的重大突破,將對美國產生一定的威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