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百味 | 葯食兩用的「小草」,看您認識嗎?

中醫小講堂

《芳草百味》欄目由廣東省中醫院攜手廣州新聞資訊廣播聯合推出,在「廣東省中醫院」微信公眾號、廣州新聞電台FM962(逢周六日下午12:30分)《周末健康課堂》節目推送。

本欄目由廣東省中醫院藥學部支持!

敬請關注!

主持人:

春天在田野間或溪流邊,經常能見到一種成片的綠油油的野草,開着像藍色小蝴蝶的花朵,葉子像竹葉,莖有膨大的節,很漂亮,並且味道還不錯。這期《芳草百味》鵬鵬請廣東省中醫院藥學部的丘亮日中藥師,給大家介紹這個美麗的「鴨跖草」。

藥師:

明代中藥典籍《救荒本草》里有說到一種植物:「開翠碧花,狀類蝴蝶」,說的就是這種鴨跖草。鴨跖草這個名字挺有趣的,「跖」是腳掌的意思,有一種說法是,鴨子走過的地方,鴨跖草都能生長,因此得名,這也說明鴨跖草生長能力和適應性強。還有一個別名叫做「鴨食草」,很可能是因為鴨子喜歡吃這種草,幾經流傳,最後演變成了「鴨跖草」。

鴨跖草有清熱瀉火,解毒的功效,特別適用於風熱感冒引起的咽喉腫痛、高熱煩渴等癥狀。與金銀花、薄荷等同用,以加強疏散風熱的功效。與大青葉、蒲公英等配伍,對於咽喉腫痛有明顯療效。與石膏、知母蘆根等藥材配伍,可以使清熱瀉火的作用更加明顯。

鴨跖草還具有消腫、利尿的作用,對於瘡瘍腫毒等癥狀,常以紫花地丁、野菊花等配伍煎服或以鮮品搗爛外敷。治膀胱濕熱,小便淋瀝澀痛,常與車前草、木通淡竹葉等同用。

在用法上,鴨跖草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口服時,一般干品用15~30g,鮮品60~90g。外用時,取適量鴨跖草搗碎後外敷在患處,或水煎後浸泡患處。

在民間,鴨跖草還常常拿來食用。它可以與大米、小米等食物一起熬粥,還可以直接作為蔬菜來食用,例如,鴨跖草炒雞蛋、涼拌鴨跖草等。

鴨跖草也常用於園林綠化。鴨跖草的花朵含有天然色素,可以用於製作染料。鴨跖草的根系可以分解有機物質,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質量。

儘管鴨跖草有很多作用,但平時使用時仍需要謹慎。特別是脾胃虛寒的癥狀者應該慎重,過量食用可能會引起便溏、腹脹等癥狀。

丘亮日

廣東省中醫院藥師

  • 芳草百味 | 葯食同源之魚腥草

  • 芳草百味 | 那些不太常見的「參」

  • 芳草百味 | 茯苓土茯苓,竟是兩種藥材?

執行編輯:張靚雯

審核校對:王軍飛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