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饅頭、麵條,哪種主食更容易發胖?減肥期間可別選錯了

2021年01月21日17:12:03 健康 1193

南北方的飲食差異在主食上就能看出來,北方人普遍愛吃麵食,南方人則愛吃大米飯,撇開飲食習慣不談,我們今天談一談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三種主食米飯、麵條和饅頭,這三者哪個熱量最高呢?

米飯、饅頭、麵條,哪種主食更容易發胖?減肥期間可別選錯了 - 天天要聞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要想弄清楚三者的熱量高低,我們先來看一看三者的原材料,其中麵條和饅頭的原材料是麵粉,而米飯的原材料是大米。

米飯、饅頭、麵條,哪種主食更容易發胖?減肥期間可別選錯了 - 天天要聞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實大米和麵粉本身熱量幾乎相同,差不多都是345千卡/100克,因為他們的主要成分都是澱粉,既然原材料的熱量幾乎相同,是不是就意味着米飯麵條和饅頭的熱量相同呢?非也,一旦將大米煮成米飯,麵粉做成麵條或饅頭,熱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米飯、饅頭、麵條三者熱量差異主要和含水量有關

米飯、饅頭、麵條,哪種主食更容易發胖?減肥期間可別選錯了 - 天天要聞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正常情況下100克大米或麵粉做成米飯、麵條、饅頭熱量也應該差不多,但是同樣重量的米飯麵條或饅頭由於含水量不同,熱量有較大差異。

我們都知道燜米飯時要加入沒過大米一節手指頭的水,而這些水分在米飯煮熟後大部分都被吸收了,米飯的含水量超過70%,這就解釋了100克的大米能燜出200克米飯的原因。

米飯、饅頭、麵條,哪種主食更容易發胖?減肥期間可別選錯了 - 天天要聞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而麵條也一樣,數據顯示麵條的含水量達到72%左右。

饅頭看似乾乾的,其實含水量也不低,約為44%。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一個100克的饅頭,熱量為236千卡,而相同重量的米飯熱量為116千克,麵條則是110千卡,與之對比的100克大米粥,熱量只有46千卡,差異如此巨大,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含水量。

那麼這三者哪個更容易發胖呢?

米飯、饅頭、麵條,哪種主食更容易發胖?減肥期間可別選錯了 - 天天要聞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當然是熱量越高越容易發胖了,而饅頭無疑是熱量最高的,其熱量幾乎是米飯和麵條的2倍,由於米飯與麵條的含水量較高,更容易產生飽腹感,而且熱量更低,因此最不容易發胖。

其實比來比去,這三者作為主食熱量都不算特別高,比這三者熱量高的主食多了去了(以下都是100克為單位),如麵包的熱量為282大卡,油條的熱量為388大卡,而油餅的熱量高達403大卡,蘇打餅乾的熱量為408打卡。

米飯、饅頭、麵條,哪種主食更容易發胖?減肥期間可別選錯了 - 天天要聞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而對於減肥者而已,盡量選擇一些低熱量的主食,如文中所說的小米粥,熱量只有46大卡,將馬鈴薯作為主食蒸着吃,熱量只有79大卡,而將紫薯、紅薯都是優質的主食,蒸着吃,飽腹感強,膳食纖維含量高,熱量同樣很低。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冠心病與洗臉有關?醫生強調:老年人洗臉時,要多留意這3點 - 天天要聞

冠心病與洗臉有關?醫生強調:老年人洗臉時,要多留意這3點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帘的縫隙,悄然灑入卧室。68歲的張大爺,一如既往地起床洗漱,開啟新的一天。當他正準備洗臉時,突然感到胸口一陣沉重,隨之而來的還有短暫的氣喘。張大爺愣了一下,趕緊坐下休息,心想着這可能只是因為起得太急。然而,幾分鐘後,癥狀並未
醫生研究表明:豬油對人體腸道健康具有積極影響,來了解 - 天天要聞

醫生研究表明:豬油對人體腸道健康具有積極影響,來了解

生活中,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深有體會:身體不適、消化不良、腸胃問題時不時地打擾着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的人因為腸道不舒服,連平時最簡單的飯菜都吃得提不起興趣,胃脹、腹瀉、便秘成了難以擺脫的困擾。慢慢地,精神狀態也受到了影響,原本愛熱鬧的他們變得沉默
高強度鍛煉可能更有利於卒中後的步行恢復?真的靠譜嗎?速看 - 天天要聞

高強度鍛煉可能更有利於卒中後的步行恢復?真的靠譜嗎?速看

許多卒中(中風)患者在康復訓練中被鼓勵「穩紮穩打」「循序漸進」,大多數人也習慣於每天進行慢速、低強度的步行或腿部運動。然而,近年來不少研究表明:高強度鍛煉可能更利於刺激神經重塑,從而促使步行能力迅速恢復。這樣看似「急於求成」的方法,真的靠譜
今天起,喝茶請調整一下! - 天天要聞

今天起,喝茶請調整一下!

在中國,喜歡喝茶的人很多,關於茶的誤區也很多。比如隔夜茶會致癌,頭道茶的泡沫有毒……這些說法到底對不對?今天,我們來聊聊喝茶的幾大常見誤區,讓你與健康為伴,放心、安心喝茶。誤區01隔夜茶有毒有害會致癌?真相:這種說法缺乏科學依據。隔夜茶沒有
明日五月初一,牢記:一不去,三要懂,四不做,為盛夏做準備 - 天天要聞

明日五月初一,牢記:一不去,三要懂,四不做,為盛夏做準備

明日便是農曆五月初一,民間視之為「端陽月」的開端,此時陽氣鼎盛,萬物繁茂,卻也暗藏暑濕邪氣。老一輩常言:「五月初一過不好,三伏天里病來擾。」為助大家安穩入夏,今日特將傳統智慧與現代生活結合,梳理出「一不去、三要懂、四不做」的養生要訣,助您未
【清廉醫風】醫者仁心除病痛,錦旗相贈寄深情 - 天天要聞

【清廉醫風】醫者仁心除病痛,錦旗相贈寄深情

懷化日報全媒體訊 近日,湖南醫藥學院總醫院心內二科上演了溫馨一幕:張爺爺家屬將一面綉有「醫德高尚醫術精 關愛病患暖人心」的錦旗送到易嘉莉醫師、王慧主管護師和楊倩主管護師手中,感謝她們在張爺爺住院期間的精心救治與貼心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