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息肉是指腸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組織,以結腸和直腸息肉為最多,小腸息肉較少。息肉主要分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兩種。
如果是炎症性息肉,問題不大,一般不會引起癥狀,也不會轉為癌症,但如果是腺瘤性息肉,則要高度重視,因為腺瘤性息肉不僅會引起癥狀,轉為癌症的風險也很高。
比如上周我們就接診了這樣一名患者,55歲的老艾因為大便帶血到醫院檢查,通過檢查,醫生髮現老艾的腸道里有多個息肉,其中位於直腸的息肉已經癌變,醫生說恰恰是因為腸息肉癌變,最終導致了大便出血的發生。
很多人有腸息肉,但未必一定有癥狀,漫長的時間裏,息肉似乎能與腸道和平共處,但醫生卻說,這是假象,在我們的身體里,有一種腸息肉稱為腺瘤性息肉,這種息肉癌變的風險雖然高,隨着時間的推移,腸息肉一旦癌變,接下來的時間裏就會導致一系列不適。
第一,大便帶血,息肉癌變最常見的表現,沒有癌變的息肉很少會引起出血,發生癌變的息肉,表面逐漸呈現菜花樣,大便在通過的時候很容易引起出血的發生,如果是小血管破裂,會引起少量出血,如果是大血管破裂,還會引起嚴重的出血。
第二,大便變細,隨着時間的推移,小息肉變成大息肉,息肉進一步發生癌變,就會導致腸腔狹窄,大便在通過狹窄部位的時候容易出現大便變細。
第三,排便困難,排便習慣改變,對於息肉癌變之後,堵塞腸腔,如果發生了完全性梗阻,很容易引起排便困難,甚至發生排便習慣改變,排便變得毫無規律。
大便若三個標誌全有,提示該體檢了,那麼如何才能及時發現已經癌變的息肉呢?
最佳的方式就是定期進行腸鏡檢查,醫生建議,有大腸息肉或大腸癌家族史,長期高脂肪飲食,很少進食蔬菜和水果,缺少運動,長期吸煙的人群均應該定期進行腸鏡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大腸息肉或大腸癌。
對於已經發現大腸息肉,特別是腺瘤性息肉的人群,建議及時切除,以便將息肉扼殺在搖籃之中,避免息肉進一步惡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