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武:決瀆湯,一個利水消腫的「萬能方」
「水腫」在中醫學和西醫學理論中都分為多種,中醫會按照陰陽臟腑分型,西醫會按照原發病分類,由此衍生出的治療方法也多種多樣。
而今天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是「三部六病」學說創立人劉紹武先生治療水腫的專方——調腎湯。這張看似簡單的方劑卻在治療各類水腫時都能獲得良效,其中的奧秘就在文中由劉紹武先生親自揭曉。
調腎湯的組成是小柴胡湯加決瀆湯
我自己評價,決瀆湯是我組方里第一個好方。
下面講講決瀆湯的組方思路。
關於「水腫」這個問題,認識上很模糊。
中醫講「水」,分肝水、脾水、肺水、腎水、陽水、陰水等,名堂很多,很難讓人分清楚,並且我的治療效果都不太理想。
我在想,水腫到底是個什麼道理?肝臟病嚴重的時候也有不出現腹水的,心臟病嚴重的時候也有沒有水腫的,腎臟病也是這樣,這怎麼理解?
後來,我想到中醫里的一句話:「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說明我們身體里專門有個管水代謝的機關,也就是決瀆之官,我們中醫叫「三焦」。因此,產生水腫是身體上的三焦失職的結果。由於三焦失職以後,身體水代謝障礙,因此就產生水腫。有些無名水腫,西醫學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與腎臟、肝臟、心臟以及腹膜結核都沒有關係,就是三焦出了問題。
認識到決瀆之官的作用,我們根據「三焦」功能組了一個方子,取名叫「決瀆湯」。三焦是掌管水代謝的,也就是管理身體里的這條水道,即「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三焦管理水道都是通過「氣」,中醫講「三焦主諸氣」,通過「氣化」管理水代謝。因此,要修理「決瀆之官」首先要「治氣」。
什麼葯有「治氣」作用呢?是黃芪,中醫真正補氣的就是黃芪這一味葯。黃芪是個補藥,補藥都有壅滿不通這麼一個副作用,我們要讓補藥既發生效力又不產生壅滿不通,需要配合鬱金這味理氣的葯。鬱金不影響黃芪補氣的作用,而且還能幫助黃芪發揮作用。
決瀆湯里我們用了一個從民間得來的好方,就是「金銀花+絲瓜絡」。我們在民間親眼見過這個小方對消腫很有效,咱們用過之後也確實有效,因此我們就加到決瀆湯里了。為什麼這麼一個小方會有如此大的作用呢?因為三焦失職都是濕熱所致,「絲瓜絡」和「二花」合起來具有「清化濕熱」的功效,水道因此通暢了。中醫講「通調水道,下輸膀胱」,阻塞水道的就是實熱,這種實熱的特點是「遊離之火」。因此,水道一通,水就能下輸膀胱了,也就是從腎臟到了膀胱。
另外,決瀆湯里還有兩味葯。我們認為,車前子是利尿葯里的最好的一味葯,具有補腎利尿的功效;白茅根涼血不涼腎,也是一味好葯。這樣,金銀花、絲瓜絡、黃芪、鬱金、車前子、白茅根六味葯共同組成了我們的決瀆湯。
決瀆湯我們用到臨床上很有效果,不管是什麼水腫,不分陰水與陽水,也不分肝水、腎水、肺結核產生胸水,等等。腎炎急性期的情況,像劉中興的愛人住院40天,腎炎一直不好,吃了咱們的決瀆湯14副葯,完全好了。腎炎慢性期的效果也很好。決瀆湯好在哪裡呢?從無副作用!
為什麼決瀆湯要加小柴胡湯呢?因為有聚關脈。
關於決瀆湯的運用問題,常有幾種情況:
凡有聚關脈的情況,都要加小柴胡湯;
一般情況下,我們是單用決瀆湯;
肝硬化腹水的時候,調肝湯複合「半決瀆湯」,只有銀花、絲瓜絡、車前子這三味葯。
我提醒大家,要學點技術需要謙虛。葉天士17次從師,他所從的老師都不如他,只要別人有一點長處葉天士就跟他學。所以,我們要學點真技術,民間有些方子只要有效我們就要拜其為師,不要存成見,因為技術需要從各方面收集,不可能一下子成功。
相關閱讀:
溫腎利水法
本法適用於腎陽虛,陽不化氣,水濕內停之慢性腎炎水腫。
時振聲認為此類患者多為虛中挾實之證,單純溫補脾腎不能化氣利水,須合滲利之劑,療效方顯著且持久。否則尿量反見減少,水腫加重,並出現噁心嘔吐,於病情無益。實驗研究也證實,溫腎葯如不加利水葯則利尿作用不明顯,單用利水藥效果也差,兩者合起顯著的利尿效果。時氏臨床常用真武湯合五苓散、附子五苓散、濟生腎氣湯、桂附地黃湯加利水葯等。
顏德馨認為從脾腎入手為治腫之正治大法,但無論治脾,抑或治腎,其法均不離溫陽。因此,常用附子理中丸、苓桂術甘湯合五苓散、五皮飲溫運脾陽,通陽利水,用附桂八味丸( 即金匱腎氣丸) 、濟生腎氣丸加利水之品,或用真武湯等溫腎利水。
顏老還認為對水腫者陽氣虛衰、大陰內盛病重者,溫陽非附子莫屬,可重用附子。
健脾利水法
此法為治水腫之正法,歷代醫家無不推崇。蓋脾為治水之臟,脾虛不運則水聚為腫。時氏認為脾虛之中尚有脾氣虛和脾陽 虛之不同。無論脾氣虛或脾陽不足,水濕不能運而為水腫者,單純健脾,反可致氣機郁滯而腫脹愈甚。此應標本同治,以健脾或溫脾合滲濕之劑治之,方能使尿量增多,脾氣或脾陽恢復.水腫消失。時氏經驗:凡脾氣虛者,治宜健脾利水,常用防己黃芪湯合防己茯苓湯,待消腫之後則宜香砂六君子湯之類善後調理。脾陽虛者,治宜溫脾利水,可用實脾飲加減。
化氣行水法
時振聲認為,恰當運用行氣葯與利水葯配伍成方是治療慢性腎炎水腫十分重要的一環。這是因為氣乃推動水血運行的動力,氣化則水行,氣滯則水停,水聚則氣不能行,所以水腫日久,常引起氣滯,氣滯又反增加水腫。因此,時氏常用此法治療慢性水腫長期不消,腹部脹大,腹色灰暗,皮膚增厚,水腫按之堅硬者。中醫辯證屬於腫脹者,時氏常用大橘皮湯、導水茯苓湯、木香流氣飲等。水的運行賴於氣的推動,因此顏老認為化氣行水是治腫的一個重要方法。膀胱氣化不利之緣,或由於氣化受阻,或由於氣、陽不足引起的氣化不及。對於前者,氣虛則益氣,陽虛則溫陽,益氣溫陽以助氣化,排尿才能正常,最終水有出路,腫可消退。故在治療時要注意肉桂、黃芪等溫陽益氣之品的應用。
育陰利水法
本法適用於腎陰虧虛,水濕內停之慢性腎炎水腫。
臨床上以下肢水腫多見,按之凹陷,皮膚不潤為其特點。常見煩熱口渴,腰膝酸軟,手足心熱,眩暈耳鳴,遺精,舌紅少津或無苔,脈細數。方如豬苓湯,知柏地黃湯,六味地黃湯加牛膝、車前子之類。
時振聲認為,此類患者臨床宜詳審陰虛、水濕何者為重,若陰虛較重者則宜側重養陰為主以利水,切不可重用利水之劑,以免重傷陰津。臨床施治,貴在權衡,不可偏倚。
活血化瘀法
水血同源,水能病血,血能病水,水血常交互為病。本法主要適用於血水互結之慢性腎炎水腫,臨床以水腫頑固難消,日久不愈為特點。時振聲常用方如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合五飲皮、血府逐瘀湯、益腎湯加赤小豆、冬瓜皮、大腹皮等。
時氏經驗:對於女性患者,針對其血虛肝鬱脾弱的病理生理特點,喜用當歸芍藥散,每獲良效。
顏德馨認為血水同源,人之氣血貴在流通,氣、血、津液三者之間相互影響, 其一失於調暢而郁滯,則其他二者也必受累.故古人常說,血不利則為水一,瘀血阻於經絡,可致水液停留於局部形成血病及水之證,同時,「 水必夾瘀」 ,水濕蘊於體內,日久不退,水病及血,也可致使血流不暢而成瘀。故顏老在治療水腫時,無論是由瘀致水,還是由水致瘀,久治不見效者,必從血分求之。常用藥物有水蛭、水紅花、澤蘭、益母草、風尾草等,並常採用丹參注射液靜脈滴注,可達到活血化瘀、化瘀為水,血脈流暢使泛溢肌膚的水液得以滲利而外泄。
陳亦人氏認為,水腫一病,除與肺脾腎關係密切外,還與肝臟功能失調有重要關係。水不自行,賴氣以動,故水腫一病系全身功能失常的一種表現。肝為將軍之官,為剛臟,具有主升、主動的疏泄功能。是調暢全身氣機,推動血和津液運行的一個重要環節。它的疏泄功能,首先體現為調暢氣機,保持人體的升降出入有序。若肝氣鬱結,則氣機紊亂,津液輸布失常,不循常道,化而為水,在內為飲,泛外為腫,不管化飲生腫,均見小便不利。因小便是水液外泄的主要方式,小便不利,必然致水濕內停。
小便通利,固然與肺的通調水道,脾的運輸,腎的氣化有關,而與肝的疏泄也休戚相關。肝與水腫的關係,還體現於它的藏血與行血方面。血歸肝藏,其運行又賴肝的疏泄,氣機調達升降出入有序,氣行則血行,使肝血旺盛,周流全身。若肝氣鬱結,氣滯而血瘀。瘀血一生,又阻滯脈絡,影響氣機,使津液不布,化而為水。肝經瘀血而腫,這是臨床常見的事實。此類水腫若以傳統的治法往往無效,而採用仲景之法,從肝論治,活血化瘀,淡滲利水,往往收效迅捷。
宣肺利水法
肺胃水之上源,《內經》所云「 開鬼門"即屬於宣肺利水法。
時振聲認為:凡慢性腎炎急性發作期,中醫辨證屬於風水或皮水者,皆可使用此法。應用宣肺利水之劑,臨證當根據表證之寒熱,辨證使用。如風寒者,可取麻黃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附子甘草湯;若屬風熱者,則取越婢湯、越婢加術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有時辛溫、辛涼之劑尚可與益氣固表之法結合用。時氏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總結出宣肺利水法的具體適應證有三條:①病程短;②有肺經癥狀③合併外感。凡符合這三項適應證的任何一項,臨床使用本法多能獲效。
顏德馨認為中醫治腫從脾腎論治為正治大法,但也常取治肺以利水,尤其是腰 以上腫及頭面腫明顯者,顏老治肺退腫,既注重祛除外邪,蠲除痰濁,平降肝火,補益氣陰等治療,又注重恢復肺之宣肅功能。肺氣壅塞不降者,顏老常用蘇子、杏子、桑白皮及葶藶大棗瀉肺湯瀉肺利水。肺氣鬱閉而不宣者,常用生紫菀、薄荷、蟬衣及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宣肺利水。上述治肺利水方法猶如提壺揭蓋,壺蓋一開,則水流通暢。
凡由於濕熱、熱毒所引起的水腫或水腫日久伴有鬱熱者,或是慢性腎炎水腫,繼發於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之後,多伴有反覆發作扁桃體、咽炎或皮膚瘡毒等,在這種情況下,多呈現有濕熱、毒熱之症。所以針對濕熱、熱毒引起的水腫,時氏制定清解利水之法,臨證常用五味消毒飲合五皮飲、八正散、萆薢分清飲等。時氏對於反覆咽部感染者嘗試用銀蒲玄麥甘桔湯(葯同方名) 加利水之劑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溫馨提示:中醫講究一人一方,根據個人自身癥狀做辯證加減開方,切不可盲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