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容根據權威醫學資料及作者個人觀點撰寫,僅用於健康科普,不構成任何醫學建議,若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在廚房裡翻炒的香味雖美,但有些食物表面「無害」,卻暗藏「殺機」,尤其對胰腺來說,簡直是「溫柔一刀」。近年來,胰腺癌發病率持續上升,像個躲在角落裡的「沉默殺手」,一動手就是致命一擊。
要想守護好這塊「脾氣暴躁」的器官,嘴巴可得把好關,尤其這6種「傷胰食物」,可別老往嘴裏塞。
胰腺是人體最「低調」的器官之一,既參與消化,又關係到血糖調節,功能強大卻極易受傷。一旦發生炎症或病變,往往隱匿性極強,等到癥狀明顯時,病情已不容樂觀。尤其是胰腺癌,它不像其他癌症容易早期發現,常常「無聲無息」地發展,等察覺時,多數已屬晚期,治療難度極大。
近年來,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數據,中國胰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處於上升趨勢,且呈現年輕化趨勢。
這種癌症雖在所有癌症中發病率不算最高,卻因其早期無明顯癥狀、進展速度快、治療手段有限,被稱為「癌中之王」,五年生存率不足10%。防患於未然,遠離致病誘因,是目前最具性價比的「防癌方式」。
飲食,是胰腺健康的第一道防線。日常生活中,有些食物雖然常見,卻對胰腺「極不友好」。尤其以下六類,若長期攝入,極易加重胰腺負擔,甚至誘發胰腺炎,增加癌變風險。
首先是高脂肪食物。炸雞、燒烤、麻辣鍋,看起來香噴噴,其實是胰腺的「剋星」。這類食物脂肪含量極高,進入消化系統後,需要胰腺大量分泌胰酶來消化脂肪,長期超負荷工作,胰腺容易「累垮」。
更嚴重的是,高脂飲食還會誘發膽結石,而膽結石反過來又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形成惡性循環。
其次是高糖食物。各種甜品、奶茶、糖果,雖然是味蕾的寵兒,卻是胰腺的「煩惱源」。糖分攝入過多,會讓胰島細胞頻繁工作以分泌胰島素,長此以往,容易導致胰島功能衰竭,甚至發展為糖尿病。
而糖尿病本身就是胰腺癌的高危因素之一,尤其是40歲以後突發糖尿病者,更需警惕潛在的胰腺病變。
第三類是加工肉製品,如香腸、臘肉和午餐肉。這些食品含有大量亞硝酸鹽和其他防腐添加劑,攝入後在人體內可能形成致癌物質,長時間食用會增加胃癌、結直腸癌乃至胰腺癌的風險。有研究表明,每周攝入加工肉製品超過150克的人,患胰腺癌的風險顯著升高,值得引起足夠重視。
再說酒精,它對胰腺的傷害堪稱「直擊要害」。長期飲酒,尤其是烈性酒,會直接刺激胰腺分泌功能,誘發慢性胰腺炎。
慢性炎症一旦持續存在,胰腺組織容易出現纖維化,甚至癌變。據權威研究,慢性胰腺炎患者發展為胰腺癌的風險是普通人的10倍以上,而在這條路上,酒精往往是「幕後推手」。
第五類是高鹽食物。腌菜、鹹魚、腊味等雖然是餐桌上的「老朋友」,但鈉含量極高,過量攝入會擾亂體液平衡,增加胰腺的代謝壓力。高鹽飲食還可能影響胰腺細胞的氧化應激狀態,加速組織老化,為癌變提供「土壤」。過多的鈉攝入還可能導致高血壓和消化道疾病,間接影響胰腺健康。
最後一種是含反式脂肪的食品。如人造奶油、部分蛋糕、曲奇餅乾等,這類食品中常含有反式脂肪酸,不僅會升高「壞膽固醇」,還會影響胰島素敏感性。
研究發現,長期攝入反式脂肪者,患2型糖尿病和胰腺癌的風險均顯著升高。反式脂肪在體內代謝緩慢,容易積聚,對胰腺這種「愛乾淨」的器官而言,是一場「慢性毒害」。
除了飲食,生活方式也與胰腺癌的發生密切相關。熬夜、久坐、情緒壓抑等習慣都會影響內分泌系統穩定,間接增加胰腺負擔。
特別是長期精神緊張的人,體內激素水平紊亂,可能導致胰腺分泌失調,加速病變。吸煙也是胰腺癌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煙草中的致癌物可通過血液直接作用於胰腺組織。
胰腺癌的早期癥狀極不典型,很多患者初期只是感覺上腹部脹痛、背部隱痛或食慾減退,很容易被誤認為胃病或消化不良。有些人甚至因為突發糖尿病、體重驟減才發現胰腺出了問題。當出現黃疸、尿色加深、大便變淺等表現時,往往已經是晚期。
一旦發現異常,儘早就醫檢查極為關鍵,特別是腹部彩超、腫瘤標誌物CA19-9、CT或MRI等手段可輔助判斷。
從西醫角度看,胰腺癌與環境因素、遺傳背景、慢性炎症、代謝異常等多種因素有關。而在中醫理論中,胰腺雖無明確對應名稱,但多歸屬「脾」與「濕熱鬱結」範疇,強調飲食清淡、情志調和、脾胃健運,是防病養生的核心。
這與現代營養學「低脂、低糖、低鹽」飲食理念不謀而合,也為我們提供了多維度的防病思路。
防治胰腺疾病,關鍵在於日常點滴積累。少吃上述六類「傷胰」食物,多吃富含抗氧化物的果蔬、粗糧、深海魚類,有助於減輕胰腺負荷。適度運動、規律作息、保持心情舒暢,也是養護胰腺的重要法寶。家族中有胰腺癌病史的人,應定期進行相關檢查,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胰腺雖小,責任重大,它在我們身體里的「崗位」並不顯眼,卻影響着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協調運行。不重視它,可能就是給了疾病可乘之機。想要守住健康底線,管住嘴、邁開腿、放平心,才是最樸素也最有效的答案。
健康聲明:以上內容僅為健康科普參考,不可替代專業醫療建議。若出現類似癥狀或身體不適,應及時前往正規醫院進行檢查,避免延誤病情或誤判診斷。
參考文獻:
[1]中國國家癌症中心.中國癌症統計年報(2024版)[R].北京: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4.
[2]張曉君,胡志斌.胰腺癌的危險因素與預防策略研究[J].中華消化外科雜誌,2024,23(03):245-249.
[3]李梅,陳靜.高脂飲食與胰腺炎及胰腺癌關聯性探討[J].中國臨床營養雜誌,2023,31(04):2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