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4概要》(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佈。報告概述了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影響因素,其中包括吸煙、不健康飲食、肥胖、運動不足等。

吸煙者
隨時戒煙都有益
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成年人吸煙率為24.1%,較2010年下降了14.2%。全球成年人煙草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僅有39.7%的成年人知曉二手煙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與其他國家相比,這一認知率處於較低水平。在全球約12.5億的成年人吸煙者中,超過60.0%的人有戒煙的意願。在中國,只有16.2%的吸煙者計劃在未來12 個月內戒煙。
《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7年後,北京市吸煙人口減少了63萬,急性心梗即刻下降了5.4%,腦卒中的長期增長趨勢每年減緩15.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率即刻下降14.7%。可見戒煙對健康的益處較大。
吸煙者應儘快戒煙。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在任何年齡戒煙都能延長預期壽命,其中年輕人的壽命延長最為顯著。65歲以上戒煙的人也可延長預期壽命。在35歲、45歲、55歲、65歲和75歲時戒煙的人,與繼續吸煙的人相比,預期壽命會增加8.0年、5.6年、3.4年、1.7年和0.7年。在65歲和75歲戒煙的人將有23.4%和14.2%的機會至少增加1年的壽命。可見,什麼時候戒煙都有益。戒煙的好處不僅限於吸煙的青壯年,也適用於老年人。
膳食結構不合理
8項原則可改善
報告顯示,基於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和2022—2023年中國發展與營養健康影響隊列的10 個省(自治區)調查數據發現,與2018年相比,2022—2023年成年居民能量攝入量略有下降,脂肪供能比進一步增加,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下降,蛋白質供能比保持穩定。中國居民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普遍存在。中國成年人鈣攝入不足率最高,其次為維生素B2,而鈉攝入量過高。食物攝入情況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死亡及其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發生密切相關。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了健康飲食8項準則:1.食物多樣,合理搭配。2.吃動平衡,健康體重。3.多吃蔬果、奶類、全谷、大豆。4.適量吃魚、禽、蛋、瘦肉。5.少鹽少油,控糖限酒。6.規律進餐,足量飲水。7.會烹會選,會看標籤。8.公筷分餐,杜絕浪費。
身體活動要保持
動則有益、多動更好
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成年人經常鍛煉率(每周至少3 次,每次至少30 分鐘中高強度鍛煉者的比例)為15.8%,身體活動不足率和業餘靜態行為時間均較2010年明顯增加。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的報告指出,身體活動達標可以減少中國18.3%的40~74歲人群過早死亡。
《中國人群身體活動指南(2021)》提出了中國人群身體活動的「16字」基本原則:動則有益、多動更好、適度量力、貴在堅持。成年人應每周進行150~300分鐘中等強度或75~150分鐘高強度有氧活動,或者等量的中等強度和高強度。每周至少進行2天肌肉力量練習。保持日常身體活動,並增加活動量。
超重與肥胖
吃動平衡可控制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顯示,中國≥18歲居民超重患病率為34.3%,肥胖患病率為16.4%,與2012年相比,分別上升了4.2%和4.5%。
超重和肥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負擔。根據2021年全球疾病負擔數據,2021年中國歸因於高BMI(身體質量指數)的心血管死亡人數為35.43萬例,歸因於高BMI的心血管年齡標化死亡率為18.80/10萬,6.97%的心血管死亡歸因於高BMI。
《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指出,吃動平衡是管理與維持健康體重的關鍵。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保持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睡眠習慣。
記者 || 燕聲
編輯 || 顏紅波
校對 || 鄭春華
審核 || 董超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