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坦言:最傷害腰部的習慣,不是久坐!而是頻繁的去做這4件事

2025年05月19日14:03:07 健康 1205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我天天坐辦公室,腰也疼得不行,可我同事跟我差不多年紀,她也坐着,怎麼就沒事?」一位外貿跟單員邊扶着腰邊說著疑惑。

她才36歲,每天工位坐着寫郵件、處理訂單,回到家也沒做什麼重活,可腰總覺得酸脹僵硬。

她懷疑是椎間盤出問題了,也換了人體工學椅,站立辦公也試過一陣,但效果不大。她以為是「坐太久」的鍋,卻沒意識到,有些習慣,比久坐更有破壞性,而且每天都在重複。

醫生坦言:最傷害腰部的習慣,不是久坐!而是頻繁的去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很多人談到腰疼,第一反應就是久坐。確實,坐姿不正、時間太長會讓腰椎受力集中、核心肌群退化,這是常識。

但問題是,現代人生活里,不光是坐的時間多,更關鍵是別的一些動作,在無形中拉扯、扭曲、壓迫了腰部結構,造成長期損傷卻毫無察覺。

真正讓腰部結構一步步失去穩定性的,是那些看起來沒什麼殺傷力的小動作。

醫生坦言:最傷害腰部的習慣,不是久坐!而是頻繁的去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睡覺這件事,本應該是身體放鬆修復的時候,可一旦選錯床墊,這個恢復過程立刻變成摧毀過程。太軟的床墊,會讓腰部陷進去。

人在躺下時,骨盆是一個天然的支點,如果腰部下陷,脊柱就會彎曲,整個腰椎懸空的狀態導致局部肌肉持續繃緊,無法放鬆。一晚下來,肌肉不僅沒恢復,還會比白天更疲勞。

研究顯示,睡在軟床墊上的人群,腰背部肌電圖放電時間顯著高於中硬床墊,意味着肌肉始終處在緊張狀態。

醫生坦言:最傷害腰部的習慣,不是久坐!而是頻繁的去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特別是側睡時,下沉感更嚴重,脊柱的生理曲度被破壞,長期下來,腰椎間盤承壓位置發生偏移,風險反而比白天工作時還高。

有人以為睡得軟點舒服,其實只是短暫的陷落感讓身體有「放鬆」的錯覺。真正舒服的床,不是你一下陷進去動彈不得,而是能托住腰椎生理弧度,提供穩定支撐的那種中等硬度。

這點在中老年人身上表現得更明顯,肌肉量減少,骨骼支撐能力下降,床墊選錯帶來的代價是每天的修復期被偷走,積累着成為結構性改變。

醫生坦言:最傷害腰部的習慣,不是久坐!而是頻繁的去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穿鞋這件事也不該被輕視,尤其是高跟鞋。腰疼和穿高跟鞋之間的關係,不只是一個「鞋跟高度」的問題,而是整條後鏈肌肉的張力變化。

高跟鞋抬高腳跟,讓重心前移,小腿後側肌群處於持續收縮狀態,為了維持身體平衡,骨盆會自然前傾,腰椎被迫加大弧度。

這個變化不會只在腳下完成,它會通過筋膜系統傳導到脊柱、肩背、頸部,最後集中在腰部形成應力集中點。

醫生坦言:最傷害腰部的習慣,不是久坐!而是頻繁的去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更重要的是,穿高跟鞋改變的不止是靜態姿勢,連走路模式也會被重塑。腳步變小,步幅縮短,骨盆擺動受限,臀肌參與度下降。

這意味着支撐核心穩定的主力肌群參與減少,腰部的負擔只能靠深層小肌肉來扛。

時間久了,這些肌群被過度消耗,而腰椎穩定性卻在悄悄消失。很多女性明明沒有扛重物、運動過度,卻出現腰部無力、僵硬甚至刺痛,很可能問題出在腳下。

醫生坦言:最傷害腰部的習慣,不是久坐!而是頻繁的去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說到重物,最直接的破壞力來自彎腰搬東西這個動作。這個動作在搬家、搬水、照顧孩子、掃地時非常常見,但做法錯了,腰就成了主力而不是輔助。

人彎腰時如果膝蓋不彎、核心沒收緊,幾乎所有的重量都壓在腰椎中段,尤其是L4、L5節段。

這部分本就是椎間盤突出高發區域,一旦在沒有準備的狀態下承擔負荷,很容易造成椎間盤壓力超過承受閾值,進而破裂或向外突出。

醫生坦言:最傷害腰部的習慣,不是久坐!而是頻繁的去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很多人並不會當下就感到疼痛,問題在幾天後才出現,這也讓人誤判「不是搬東西造成的」。事實上,腰椎結構是逐層受壓逐步塌陷的過程。一次錯誤的搬運可能是壓垮穩定性的「最後一擊」。

特別是那些已經有腰部隱痛、活動受限的人,隨意彎腰搬東西無異於在傷口上加砝碼。

正確的搬法是蹲下、膝蓋帶力、核心收緊,但這個動作在生活中幾乎沒人會堅持做,因為它費勁、不順手、不自然。但就是這個「不自然」,才能保護你本該強健的脊柱。

醫生坦言:最傷害腰部的習慣,不是久坐!而是頻繁的去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比彎腰更隱蔽的,是單手提重物。這個動作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極其頻繁,拎水、提包、拿箱子、遛狗等,幾乎都習慣用一隻手操作。

問題在於,單手提物會造成重心偏移,骨盆發生不對稱旋轉。腰椎會以代償的方式保持平衡,也就是說,一邊肌肉必須收縮,一邊必須拉伸,才能讓身體保持直立。

這種不對稱的負荷,在短時間內不會感覺異常,但時間久了,脊柱兩側肌肉張力差變大,導致結構性偏斜,進而帶來腰椎旋轉錯位,形成一種不完全脫位狀態,臨床表現就是一邊酸一邊痛、久站易疲勞、早起發僵。

醫生坦言:最傷害腰部的習慣,不是久坐!而是頻繁的去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研究中有個有趣發現,經常右手提重物的人,左側腰部肌肉發生代償性增厚,而右側椎旁肌則出現退縮性萎縮,這種結構失衡本身就會引發慢性疼痛。

更糟的是,一旦形成結構傾斜,運動時所有負荷都偏向一側,損傷將進一步加劇,形成惡性循環。不少人做了很多理療、按摩、牽引,但沒改掉單手提物這個習慣,修復效果總是反覆,很難穩定。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這些習慣往往被誤認為是「日常動作」,而不是傷害源頭。人對自己身體結構的認知非常有限,更習慣把癥狀歸咎於明顯行為,比如坐太久、站太久,卻忽視了這些「微動作」才是真正讓身體結構失衡的元兇。

醫生坦言:最傷害腰部的習慣,不是久坐!而是頻繁的去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身體的損傷不是一次性形成,而是累積性退化。脊柱並不會在一次錯誤姿勢中就崩潰,但它會在成千上萬次錯誤重複中慢慢變形,直到哪天你起床一轉身,忽然覺得「咔」的一聲,才意識到問題有多深。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最傷害腰部的習慣,不是久坐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醫生坦言:最傷害腰部的習慣,不是久坐!而是頻繁的去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1]李振,孫武權,沈國權,等.基於CNLBP發病機制探析筋骨平衡推拿治療隔代照料老人腰痛的診療思路[J].頸腰痛雜誌,2024,45(04):601-603.

醫生坦言:最傷害腰部的習慣,不是久坐!而是頻繁的去做這4件事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復旦大學迎建校120周年,超120位復旦醫療專家為市民義診送「醫」靠 - 天天要聞

復旦大學迎建校120周年,超120位復旦醫療專家為市民義診送「醫」靠

在復旦大學即將迎來建校120周年之際,17日上午,復旦大學攜手楊浦區人民政府,在見證上海百年工業文明轉型、承載城市更新使命的楊浦濱江東方漁人碼頭舉行「百廿復旦、健康同行」大型義診,復旦上醫精心組織各附屬醫院集中為市民提供線下義診和線上科普服務。此次義診活動為超過3000人次的市民提供醫療諮詢服務。義診現場,...
萬病源於堵!打通身體「淤堵」的方法都在這裡了,通經絡、凈五臟、補氣血,現在知道還不晚 - 天天要聞

萬病源於堵!打通身體「淤堵」的方法都在這裡了,通經絡、凈五臟、補氣血,現在知道還不晚

老張今年68歲,退休後生活悠閑,但最近他總感覺不舒服:胸口時常發悶,稍微運動就氣短,晚上還手腳冰涼。老伴看着他坐立不安,勸他去醫院檢查,結果卻沒有什麼大問題。朋友推薦他去找小區里的李老中醫。李老中醫仔細把脈後問:「老張啊,是不是最近有心事?
中藥香囊製作、中醫諮詢、中藥茶飲品嘗……中醫養生市集受熱捧 - 天天要聞

中藥香囊製作、中醫諮詢、中藥茶飲品嘗……中醫養生市集受熱捧

極目新聞記者 鄭晶晶通訊員 郝淼淼 楊東易用新潮、好玩的方式,解鎖中醫健康「盛宴」。5月17日到18日,極目新聞聯合武漢恆隆廣場開設「好樂市集」,推出主題市集——「City青年養生指南」。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湖北省中山醫院)、九州上醫館、湖北夏小中醫院等多家機構在現場為市民提供中醫養生諮詢、中藥香囊製作、中藥茶...
甲亢突眼患者診療新希望!愛爾眼科16城24院專病門診引進首款國產靶向葯 - 天天要聞

甲亢突眼患者診療新希望!愛爾眼科16城24院專病門診引進首款國產靶向葯

極目新聞通訊員 茜穎近日,我國甲狀腺相關眼病(TAO)治療領域迎來里程碑突破:首款國產IGF-1R靶向藥物替妥尤單抗(N01注射液)正式在全國16個城市的愛爾眼科醫院投入臨床應用。作為國內目前唯一可逆轉TAO病程進展的創新療法,該藥物的上市不僅終結了我國長期依賴進口靶向葯的歷史,更以單療程費用僅為進口葯1/15的經濟性,...
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雨小智」助力「全科社工」解民憂 - 天天要聞

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雨小智」助力「全科社工」解民憂

「我已經滿60周歲了,領取養老金需要辦什麼手續嗎?」5月9日,安徽省馬鞍山市雨山區平湖街道西苑社區的社工劉倩雲遇到前來諮詢的居民,她熟練地拿起手機,打開「雨小智」AI政務問答,將老人的需求輸入。幾秒後,系統給出了受理條件、申請材料、辦理流程和時間地點的詳細介紹,劉倩雲逐字逐句給老人講解。圖為西苑社區社工用...